二战期间的德国军队,有着一流的装备武器,军事人才更是层出不穷,战争开端,横扫英、法、波兰等国,然而打到苏联,却碰了钉子,若说斯大林战役是德军衰败的开始,那此次的坦克会战无疑会成为德国的灭顶之灾。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取得了胜利,全歼德军第六集团军,苏军乘胜追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攻。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敌深入,苏军很长时间没有尝到胜利的滋味了,不断进攻,战线越拉越偶长,在库尔斯克防线附近形成了突出部,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开始着手酝酿一场大规模反击,以弥补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后的被动局面。
为了挽回败局,夺回战略主动权,曼施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了两个作战方案:
1、放弃顿聂兹河和米斯河防线,把苏军诱入顿河下游,将其围歼。
2、先发制人,在苏军补充冬季损失之前,就发动进攻。
希特勒最终选择第一种方案,于4月15日发布6号作战命令,作战代号为“堡垒”计划。
曼施坦因建议发动进攻时间最好在5月份,结果一直推迟到7月5日,希特勒等虎式坦克等新型装备到位,才终于决定展开进攻,此时的德军早已尽失先机,苏军在此期间,构建了防御工事,部队也集结完毕,
7.5日凌晨2时20分,伴随着隆隆的炮声,飞机的轰鸣声,库尔斯克会战宣告开始。
这是一张实力对照表,苏联方面若是加上后方预备队的草原方面军,总兵力超过200万,坦克更多达5000多辆。
就是这样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德国的南方集团群,从7.5日—7.12日七天时间里,击溃了苏军10个坦克军,向前突破了30-40公里,俘获苏军24000人,缴获、击毁苏军坦克1800辆、野战炮267门,战防炮1080门。
后来由于英美联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作战,意大利失守,希特勒被迫终止“堡垒”计划,抽调东线兵力赶赴意大利。
8月3日,苏沃罗涅日方面军配合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向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发起了大规模反攻,于8月23日收复卡尔科夫,至此,库尔斯克大会战结束。
这张图中可以看出,此次战役德军的损失是少于苏军的,为什么反而成了德军致命危机的开端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损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苏联虽说在损失方面远远超过德军,但在盟国的帮助下,苏联的损失可以很快的得到补充,而德国那时候几乎是孤军奋战,国内军事工业生产量,根本无法弥补损失量,装备武器越打越少,这是一个致命伤。可以说,库尔斯克会战打断了德军在东线的脊梁,德军在无发动战略性进攻的能力,东线战场苏军防线由参差不齐变成了坚固的直线防御,为以后苏军的反攻提供了基础。
同盟国的介入
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南端的西西里岛登陆,促使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垮台,建立的新政府则向德军宣战,希特勒只能孤军作战。同时希特勒担心德第9集团军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不得不撤出东线战场,导致战争主动权最终转入苏联人手中。加上盟军的战略轰炸和北非战场的失利,德军的失败已成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