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叮麻育儿
怎么又吐奶了?这个周都三回了!
4个月的豆豆又吐奶了,其实他之前很少吐奶的,但是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周已经吐三回了,每次吐奶都挺严重的,奶液从嘴巴“涌”出来,吓得姥姥心惊胆战的。
幸好,虽然看起来吓人,却没有什么异常,豆豆面色正常,没有哭闹,精神稳定,吃奶、睡觉也没什么问题。
只是,面对吐奶问题,豆豆妈妈和姥姥有很多疑问,比如:孩子吐奶不是应该新生儿时期最严重,等到三四个月会逐渐减少吗?为什么豆豆4个月反而吐奶厉害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宝宝“吐奶”的问题。
说起吐奶,相信很多爸妈都经历过,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宝宝奶后,奶液都可能从嘴巴流出来。只是流出的程度不同,有的从嘴角流出一点,有的从嘴巴吐出很多,有的边吐边咳嗽,非常痛苦的样子。
这三种不同的表现,被称为溢奶、吐奶和呛奶。有的正常,有的异常,有的正在危害宝宝健康,爸妈需要学会区分,寻找解决、缓解的办法!
宝宝溢奶、吐奶、呛奶的区别,爸妈要清楚
新生儿容易溢奶、吐奶,主要跟他们胃部的发育有关。新生儿的胃容量非常小,而且位置呈水平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留存食物,如果宝宝奶后直接平躺,奶液就很容易到达贲门处,但是宝宝的贲门发育还不完善,相对比较松弛,不能做好收缩工作,这些奶液很容易从贲门流回食道,进而出现溢奶、吐奶的发生。
但是随着宝宝的月龄增加,他们的胃容量增加、位置倾斜、贲门完善,吐奶和溢奶现象会逐渐缓解、消失,具体时间因人而异,有的3个月,有的4个月,但是6个月基本都会消失。
那么,爸妈应该如何区分溢奶、吐奶和呛奶呢?
宝宝溢奶、吐奶、呛奶的区别,爸妈需要分清楚,否则孩子很遭罪
1.宝宝溢奶
溢奶一般是从宝宝嘴角慢慢流出,量很少,就像流口水一样,只是流出的不是口水而是奶液。宝宝没有任何异常反应,不痛苦,不难过,饮食、睡眠、精神都没问题。
比如下面图片这种,宝宝躺在妈妈怀里,嘴角溢出来一点奶液。
2.宝宝吐奶
宝宝吐奶有轻微吐奶,有严重吐奶,轻微吐奶对宝宝没什么影响,跟溢奶差不多;但是严重吐奶就不一样了,严重吐奶量多、呈喷射状,而且可能会伴随痛苦的表情。
吐奶不仅仅是宝宝的生理特征造成的,还受很多原因的影响,比如宝宝吃进大量的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胃里的奶液大量回流,从嘴巴喷出来;宝宝吃奶太多,超过了胃容量,也会回流出来。
就像文章开头的豆豆一样, 4个月的时候,妈妈产假结束上班了,豆豆便交给姥姥照顾,姥姥一直嫌豆豆太瘦,每次吃奶都会冲泡一大瓶,让豆豆使劲儿喝,结果喝的太多都吐出来了。所以才会有频繁吐奶的发生。
3.宝宝呛奶
呛奶,重点在“呛”,跟宝宝的生理特征没关系,就像大人喝水一样,稍不注意,很可能被呛到,水不慎进入气管,引发剧烈的咳嗽和呕吐,甚至还会从鼻腔流出来。大人呛到时都这么痛苦,又何况是孩子呢?
他们吃奶被呛到,会引发剧烈、痛苦的咳嗽,而且伴随大量奶液从嘴巴喷出,鼻子流出;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害宝宝的生命安全。
溢奶、吐奶、呛奶的应对方式
溢奶、吐奶、呛奶的表现、原因、对宝宝的影响各不相同,处理方式自然也不尽相同。具体应该如何处理呢?
A、溢奶
如果是溢奶,爸妈不要惊慌,根据溢出量做出适当的应对。比如:如果宝宝平躺着溢奶,不要着急把宝宝抱起来,而是把他们转向右侧卧,这样可以避免宝宝继续溢奶, 然后再给宝宝擦拭干净,或者轻轻拍打后背,帮忙拍嗝。
PS:千万不要把宝宝猛地抱起来,因为突然的抱起动作,很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一定的震动,让奶液回流,引发严重的吐奶;而且如果宝宝反应不及时的话,这些奶液还可能会呛到宝宝,让他们很痛苦。
B、吐奶
吐奶大多跟宝宝的饮食有关,吃的太多,胃里盛不下;吃进太多空气,让奶液大量回流。
如果吐奶轻微,可以像溢奶一样处理,不要把宝宝立刻抱起,把他转向侧卧位,然后擦拭拍嗝。
如果吐奶严重,宝宝出现经常性呕吐,或者奶液种有绿色物质,建议处理以后,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
PS:对于空气引发的吐奶,拍嗝非常重要。
把宝宝竖抱起来,让他趴在妈妈肩膀上,面部侧着,不要捂住口鼻,妈妈一只手托住宝宝屁股,一只手五指微微合拢,呈碗状,然后用空掌从下往上轻拍宝宝后背,通过震动的作用,把空气从胃里排出来。
C、宝宝呛奶
呛奶的原因也不少,可能是母乳流速过快、奶嘴开口太大、喂奶姿势不正确、宝宝鼻子不通气……宝宝吃奶时,稍不留神,很可能会被呛到。但是不管哪种原因,妈妈都得立即处理:
体位引流:如果宝宝已经呛奶了,那就不要竖抱了,应该将宝宝的上半身向前倾斜45-60°,然后趴在爸妈腿上,让气管中的奶液流出来。
刺激宝宝哭叫咳嗽:还可以刺激宝宝哭叫咳嗽,具体:让宝宝趴在妈妈腿上,拍打后背,使其咳嗽;或者拍打宝宝脚底板,让宝宝大哭出来,这样就可以把气管里的奶液排出来,保证宝宝呼吸顺畅。
清除口腔内残留的奶液:爸妈可以用纱布缠住食指,伸入宝宝咽喉部,用纱布自身的吸水性,吸出多余奶水,这样可以防止即将吐出的奶液再次呛入宝宝气管内。
护理小宝宝,最重要的是预防
对于小宝宝的护理,最重要的并非问题发生后的处理,而是问题发生前的预防。虽然溢奶、吐奶是经常发生的,是宝宝生理特征决定的,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却可以提前预防,将发生的程度和频率降到最低。
至于呛奶,如果爸妈护理得当,是可以完全预防的。
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喂奶的环境和氛围:喂奶时,应该保持安静、平静和愉快,不要打扰宝宝,不要逗弄宝宝,更不要在宝宝哭闹时喂奶。
2.喂奶姿势要准确:喂奶姿势要准确,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奶,如果妈妈实在起不来需要躺着喂奶,可以把宝宝头部稍微垫高一些,让他们侧身吃奶。
如果妈妈坐着喂奶,把宝宝抱在怀里,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都要让宝宝的上身稍微高一点,大约45°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于奶液顺利的流下去,还可以避免大量回流。
3.衔接要全面、紧密:吃奶时,如果宝宝的嘴巴衔接不够全面、紧密,留有空隙,空气很容易从空隙进入。因此宝宝衔接必须全面、紧密,如果是母乳喂养,宝宝需要衔接住全部RU头和大部分RU晕;如果是奶粉喂养,宝宝需要衔接住大部分的奶嘴,不要留有空隙。
4.拍嗝时间要得当:一般来说,吃完奶以后再拍嗝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那些经常吐奶溢奶的奶粉宝宝、喂奶过程中吃奶不稳定、或者哭闹厉害的宝宝来说,建议喂奶过程中多次拍嗝,可以三五分钟或者六七分钟拍一次。
5.拍嗝不成可竖抱:有些爸妈给宝宝拍嗝时经常不成功,不要担心,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竖抱15-20分钟,竖抱一样可以让宝宝稍作休息,缓解吐奶的发生。
6.奶后不要挤压腹部:吃完奶,拍完嗝,可以把宝宝放下躺着,但是刚开始建议侧卧躺会儿,这样可以预防吐奶呛到;而且不能挤压宝宝的腹部,不能逗弄宝宝,不能洗澡,不能进行剧烈的活动。
一般来说,只要爸妈满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宝宝溢奶、吐奶现象都会有所缓解,而且呛奶也就不容易发生了!
叮麻寄语:
育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其实大多都是正常的,只要爸妈提前学习,有所了解,护理时足够的用心、细心、耐心,孩子都会发育的非常健康!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儿,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UHGeXQBLq-Ct6CZxB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