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报》整版报道神木 新神木到底神奇在哪儿?

2019-10-30     文博传媒网

地处秦晋蒙三省接壤地带的神木市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也是一座建在煤田上的城市。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带给了神木强劲的发展活力,使其发展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神木市积极寻求转型,开启了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新路。短短数年,这座曾经的“乌金之城”摇身变成一座“花园之城”。

产业升级实现了环保和发展的共赢,文旅融合实现了历史和自然的无缝对接,宜居城市实现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也让神木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等头衔。而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神木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和文旅融合发展思路。

10月16—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巡礼之神木·融媒体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神木,在三天的采访中,记者深入感触这座“煤城”在转型过程中的蜕变。

石峁遗址

刷新华夏史前文明认知

位于神木市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建于4300年前,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石峁城址以皇城台为核心,内城墙和外城墙呈半包围状将皇城台环抱。

记者观察发现,石峁遗址的城墙全部由石块砌成,边角相当平整,让人不禁对4000多年前的“建筑师”们的建筑水平肃然起敬。

在皇城台第二、三级石墙墙体上分布着许多孔洞,洞内插着一根根圆形木头,有的已成朽木。讲解员介绍,这些木头类似于现今建筑物中的钢筋,先民将整棵松木以树冠朝外方向镶嵌在墙体中,可以起到巩固撑拉的作用,以保持城墙的稳固和经久耐用。

据介绍,石峁遗址的发掘,将中国文明史向前大幅推进,将马面、角楼等城防设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年,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本,对进一步理解东亚及东北亚地区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神木市正以石峁遗址申遗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石峁遗址的研究、保护、利用,力争将石峁遗址打造成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的标杆范本。

文旅融合助推可持续发展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了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景区。一望无际的湖面碧波荡漾,不时有游人乘快艇飞驰而过,掀起阵阵浪花。湖的另一边则是一片沙漠,各种玩沙项目一应俱全。

“这两年,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也不断增加了。”在沙漠里经营沙滩摩托车的于师傅告诉记者。

据了解,红碱淖是全球最大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的栖息地。每年4月至8月,多达2万只遗鸥会来这里繁衍生息,占全球总量9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构成了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的人间天堂。

风光奇特的二郎山、国家级黄河生态旅游区、神木煤炭地质公园等,让神木旅游的发展底气十足,但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根据路遥《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取景地——高家堡。

作为陕北四大名堡之一的神木高家堡始建于明正统四年,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走进老街,沧桑的城楼,鳞次栉比的四合院,宛若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年代。神木市高家堡镇文化站原站长乔世明说:“电视剧真实再现了原西县革委会、车站、国营食堂、贸易经理部等场景,取完景后我们保留了当时的布景,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高家堡也算得上是个‘网红堡子’了。”

看到古镇旅游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许多常年外出打工者纷纷回乡、重操旧业,使祖宗留下来的手艺得以传承,更让游客们品尝到了陕北地地道道的特色小吃。

“我以前在外地打工,最近村里游客多了,就回来开了一家店,等生意好了,我让孩子们也回来一起干。”在街上开小卖铺的高大叔说。

神木市博物馆里“麟州城与杨家将”专题展讲述着神木与杨家将文化的密切联系。神木市在唐宋时期称麟州,是杨家将的故里,古城遗址及出土文物无不显示着浓厚的边塞印记。神木市博物馆讲解员介绍,杨家三代曾在此镇守麟州、戍边卫疆、抗击辽敌,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杨家将文化在神木地区广泛流传,已成为神木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名片。

“十三五”期间,神木市共投入16.8亿元用于石峁遗址、高家堡、红碱淖、二郎山、神木老城等重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走文旅发展之路,既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保护,更是神木发展的战略定位。

从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保障,到营销推广、行业管理等方面,神木市为全域旅游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已高标准编制了《神木市全域旅游实施规划》《神木市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和《石峁(高家堡)片区旅游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

“为了实现科学转型,神木市曾多次邀请专家‘把脉’,并最终确定了发展文旅产业的转型思路。这条路既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满足了当地百姓建设美好家园的需求。”神木市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看来,这条路是走对了,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老百姓幸福感更强了。”

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据了解,自2016年被列为陕西省第三批旅游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神木市将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确定为“十三五”的四大战略发展之一。同时,神木市还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相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扎实创建陕西省旅游示范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神木市创建陕西省旅游示范县实施方案》《神木市全域旅游实施规划》和《神木市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

近年来,神木市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升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年,神木市共计接待游客695.63万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旅游综合收益70.44亿元,同比增长26%。

让文化产业落地,让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目前,神木市已建成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国家一级图书馆和馆藏量最大的县级博物馆。其中,神木体育中心占地100亩,由体育场和体育馆两大部分组成,可承办国家级、省级部分专项体育赛事及市级运动会。神木图书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免费为市民开放,现有馆藏文献(含电子文献)575958册,每年接待读者达40万人次、文献年流通总量14万册次。

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让神木面貌焕然一新,这座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煤都”在中国西部城市群落中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来源:城市网西部之窗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 | 博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SP4HG4BMH2_cNUgTvW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