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被影视剧“骗”了,老北京根本没有九门提督

2019-12-20     小眼儿看社会

  有时候我们看电影、电视剧,尤其评书、相声里爱提一个词(其实应是个官职)叫九门提督,比如您听这个《君臣斗》(评书、相声都有,也有叫《金殿斗智》或《刘罗锅儿》的),和珅就做过九门提督。九门提督是个什么官职呢?按照文艺作品里的说法,这是老北京城治安管理部门的最高长官,其实历史上的北京根本没有这个官儿。严格说来,九门提督可以有,但这并非官方的称呼,而是一种民间的俗称。

  九门提督这种说法,一定是源自清朝。因为您各位都清楚,明朝实行的是都司卫所制度,那时负责北京城安防工作的部队、乃至全国的军队都是以“卫”为单位的,比如最被广大熟知的锦衣卫,此外还有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等等、号称亲军二十六卫。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总之亲军京卫归皇帝直属,剩下的大部分归五军都督府下辖。

  那么提督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它的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武职官名,这倒不是清朝首创,早在宋代就有提督之说,我们看《水浒传》,里面有个插翅虎雷横,就说打造钩镰枪事宜“自有雷横提督”;明朝也不是没有提督,但是不负责打仗,而是“提督”京营戎政,比如提督会同馆主事、提督四夷馆少卿等职,但压根儿也没有九门提督这一说。

  到了清朝,提督通常为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官阶从一品,堪称封疆大吏。如果以职能来划分,可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清朝共在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及长江水师提督、康熙年间带兵收复台湾的施琅,就是首任福建水师提督),但也找不到九门提督这个官儿。到底九门提督之说从何而来呢?在清代,管理北京的衙门其实特别多,由顺天府、五城御史、督察院、刑部、大理寺等等多个部门负责治安、监察、案件审理等事务,它们构成了京师治理的主体。

  其中负责卫戍、警备和治安的保卫机构叫“步军统领衙门”,所谓的九门提督是指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真正的头衔叫步军统领。那为什么叫九门提督呢,这与老北京城“内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有关——这是明朝就已经奠定了的北京城城垣的建筑格局。所谓“内九”是指内城的九座城门:即前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那时候的城门可不是装饰,更不是为了旅游参观用的,而是出于军事防御,城门和城墙都是城防系统的一部分。而内城又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起到包围、保护核心区域的作用、即皇城的外围防御。

  在那时的北京城,城门可不是24小时开放的,人们不可以随时随地随便进出,到了指定的时间城门会按时开放和关闭。城内的百姓也不像现在似的夜生活丰富、而是根本没有,到点儿您就回家“猫着”去吧!不许随便遛达,叫做夜禁、俗称净街。万一赶上城门关闭、住在城外的人想出城回家怎么办?对不起,没戏,没有特殊批示不会给您开门。那我在城门洞里忍一宿行不行?城门外侧也许可以(想进城没进来的),里面够呛,因为那是值夜的士兵待的地方!由此可见那时北京城的安保级别还是很高的,人们在白天进出城门也要接受盘查,一些做生意的人还要在进城时交税,所以内城九门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清朝建立之初,城内巡夜、申禁、稽查、捕盗等工作是由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的马步兵负责,即“巡捕营”。后来设置的步军统领衙门也是几经变迁,开始只统辖八旗步兵营,康熙十三年开始兼京城九门事务,之前这项工作由兵部管理;康熙三十年,又兼管巡捕三营事务,全称改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衙门”;雍正七年,官署定名为“步军统领衙门”;雍正十二年,在宣武门内正式建立衙署,九年后迁至北城帽儿胡同;由于负责审案的刑部大堂位于南城,老百姓称之为“南衙门”,所以步军统领衙门就俗称“北衙门”;

  乾隆四十六年,巡捕增设左、右两营,变成中、南、北、左、右五营,从此这个部门改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简称“步军统领衙门”,而主官的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由于这个名字太长,不容易被人记住,同时名称中又有“提督九门”四个字,于是民间就把这个官儿叫做“九门提督”。所以说,九门提督这个称呼只是老百姓为了省事儿、上口的俗称,官方的记录中是找不到这个头衔的官职的。

  而且步军统领所提督的也不只是九门,从机构、人员和职掌范围来看,步军统领衙门兼有“军”、“警”属性,除衙门本部外,下设的八旗步军营负责驻守内城、巡捕五营管巡逻、稽查、捕盗等,此外还有内外城十六门管理机构,也就是说包括外城七门在内的十六座城门都归步军统领管,甚至北海白塔山的信炮也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同样是步军统领衙门的下级单位。清代步军统领这个位子上确实出过不少名人,比如康熙的小舅子隆科多,还有慈禧太后的亲信荣禄,当然这些年频繁“现身”的和珅也的确兼职过。

  庚子事变之后,清朝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将步军统领衙门下属的巡捕营改为“巡警总厅”,后来正式创设巡警部、并开办现代警察学校,自此实现军警编制分离,这也是我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初步创立;辛亥革命后北洋政权为了维护其政权统治,保留了步军统领衙门这个部门,只是全称没有原来那么繁琐,叫“京师步军统领衙门”;直到1924年冯玉祥率部进入北京,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这一特殊的衙门才被裁撤,所谓的九门提督也随之彻底消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NU2LW8BMH2_cNUg2A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