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路是柳州最具特色的一条路
这里汇集了柳州最繁华的商圈
近日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
《柳州市龙城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龙城路将迎来“大变化”
我市现行《柳州市龙城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2012年经柳州市人民政府审查通过并批复实施。
规划批复实施以来,在该控规的指导下片区的城市建设得以合理有序推进,城市用地布局趋于合理,也逐步改善了城市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柳州市龙城路片区旧城改造建设推进,结合片区已批建项目,本次规划进行如下调整:
1、柳州市龙城中学周边道路规划建设线型有所调整,需要对控规内的局部路网进行优化。
2、进一步和片区已批建项目对应衔接。
3、为推进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顺利实施,需结合改造设计方案,对原控规局部用地进行调整。为完善龙城路片区的城市功能,梳理交通系统,保证该片区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将有关内容及时纳入相应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原编制的龙城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局部用地、路网及控制指标等进行调整和完善。
调整后控规主要规划内容:
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由莲塘路、五一路、文惠路、弯塘路、友谊路以及滨江路围合的区域。规划区总面积为159.48公顷。
2、片区的功能定位
3、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轴、一带、五区
一轴:龙城路城市发展轴。
一带:滨江旅游休闲带。
五区:分别是中山路周边传统商业区、东门广场周边文化娱乐综合区、青云路传统商业区、弯塘路居住区、莲塘路居住区。
4、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结合现状地形、用地形状、城市道路以及整个片区的发展方向,形成“两横三纵,环网结合”的道路网络体系结构。
两横:五一路、友谊路构成的东西向交通主次干道。
三纵:莲塘路、文惠路、龙城路构成的南北向交通主次干道,将片区内部以及片区与其它片相互联系起来。
环网结合:支路的设置呈网状沟通片区的各个部分。
5、绿地系统规划
以滨河、道路绿地为主体构成的绿色网络与公园绿地有机联系,由滨江绿带、沿路绿化、街头绿地组成城区绿地系统结构。
柳州高楼网小编注意点,在今年8月柳州市住建局公布了征求《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众意见的通知。曙光西路属于本次规划龙城路片区规划范畴。
按照规划,这个活力满满的街区将要打造为市井生活的新体验中心和人文游憩的生态博物馆,如果你有意见,可要赶紧提出来。
根据广西自治区相关文件,2018年9月,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东门历史文化街区被确定为第二批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柳州市城中半岛,柳江大桥西侧,街区南临柳江,西临红光大桥,北邻中山西路,主要以曙光西路、小南路为骨架,串联多条巷道,与东门历史文化街区以柳江大桥为中轴线对称分布于城中半岛,是柳州市城市发展的见证之地。
该街区内有很强的商业活力,已是柳州最具活力地区之一,现主要为马路市场,早、中以卖菜为主;晚为夜市,以餐饮、服饰为主。保护意识淡薄、文化特质的缺失,导致这个活力满满的街区管理成为难题,道路拥堵,基础设施落后,历史文化保护与街区发展出现了冲突。
按照规划,该街区按照“故俗新雅”总要求,打造成市井生活的新体验中心和人文游憩的生态博物馆。在社区生活上,通过提升街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公共空间的塑造等,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城市空间上,通过对古城街巷格局的完整保留与进一步提升,加强街区与外围山体、柳江的直接与间接联系,打造百里柳州的又一颗璀璨明珠及柳州城市新名片。
现有的商业、居住的功能应予以传承,远期则要结合旅游开发,积极引入新型态地方文化、休闲、创意研发、旅游展示等功能;传统市井生活及小商业的业态也应予以保护,远期应对形态、经营内容进一步提升,应突出历史延续性、宜居性、文化性、功能综合性的特点和要求。通过文化的聚集效应,推出“曙光西”品牌。
按照空间结构,该街区分为,小南路骑楼文化展示区、中山西骑楼文化展示区、书院文化展示区、商埠文化展示区、传统居住生活体验区、 沿江生活居住区。目前,片区西北以及东边,已经设置了两块牌坊。根据景观节点要求,远期将设置西门公园、城墙公园、水运广场等景观点。
从近期和远景鸟瞰示意图对比可以发现,近期主要以对建筑物的加固和修缮为主。远景规划中,靠近江边的比较高的住宅楼,不具备使用条件后将考虑拆除,变成绿地和休闲区域,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开敞空间与视线通廊。
龙城路片区是柳州最繁华、最中心、最黄金的地段,相信有了这个规划,市中心片区,一定会比现在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