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战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二战苏德战场是欧洲战线的主战场。但其实德国在1940年6月征服法国之后,其实并没有立即把枪口转向苏联,而是在不久之后先对英国发动了持续的大规模空袭,而且还制定了入侵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但在几个月后,希特勒却改弦更张,彻底放弃了入侵英国本土,那么在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导致纳粹德国箭在弦上却又最终对英国收手了呢?
德国打英国难在哪里?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所以在战后订立的《凡尔赛条约》中对德国的军力作出了严格限制,规定其军队总数不能超过10万人。但德国在经历过一战结束之后几年的困难之后,当然不甘心只是保留少量军队,所以很快就通过各种方式开始暗中扩军。
纳粹冲锋队这样的组织兴起也跟魏玛德国希望通过民间准军事组织扩军,绕过《凡尔赛条约》限制有关
当时德国人利用了一系列民间机构为掩护,培训各类军事人员。比如他们大量利用滑翔机俱乐部培训飞行员,利用体育俱乐部和类似纳粹冲锋队这样的组织培训具有步兵战斗技能的人员。而在希特勒于1933年上台之后,更是通过对预备役人员进行高频度轮换军训,迅速扩军。
尽管德国通过各种变通的方式扩军也是公开的秘密,但毕竟这些方式在早期还是需要遮掩一下,因为纳粹不能过早让邻国警觉起来,也不能在自己的军事实力达到目标之前让邻国重新有对它动武的念头。所以德国军力增强最快的主要是陆军,同时通过秘密设计制造He 111型轰炸机等先进战机,德国空军实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但因为海军所依赖的装备主要是大型舰艇,而这是没法秘密发展的,所以德国海军实力扩展的幅度一直非常有限。
德国海军主战舰艇之一,重型巡洋舰布吕歇尔号在挪威战役中被击沉
这一弱点在早期欧战中并没有太多体现,因为德国对捷克、波兰、法国、北欧和荷比卢等低地国家的战争都是通过压倒性的陆军优势加上占据压倒数量的战机闪击完成的。但即使如此,德国海军还是在挪威战役中遭受到了沉重损失,总共有12艘战舰被击沉,其中包括1艘重型巡洋舰、1艘轻型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所以在法国和北欧的战役结束之后,德国海军手里的主战舰艇只剩下了可怜的1艘重型巡洋舰、3艘轻型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而如果德国想入侵英国,就必须跨越英吉利海峡,但要跨越英吉利海峡,德国海军就要直接挑战当时仍然排名世界第2或是第3的英国海军,这对于水面舰艇孱弱不堪的德国海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德国为入侵所做的准备
所以在结束法国战役之后,德国其实是不太想跟英国直接开战的。虽然在1940年6月5日,法国战役还没完全结束之时,德国空军就开始对英国港口展开了轰炸,并在6月下旬开始制定入侵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但德国却也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希望与英国达成妥协。7月19日,希特勒在柏林还专门发表了一次演讲,向英国开出了讲和条件,即允许英国保留英帝国,换取英国认可德国对欧洲大陆的控制权。但英国对此的反应却仅仅是通过其外相伍德发表的一个广播宣言予以拒绝。
此后,希特勒意识到与英国媾和完全无望,才开始认真筹划对英国的全面入侵。但要想成功征服英国,一个先决条件是能迅速地将大量登陆部队运送到英国本土。当时德国国防军经过评估之后认为,要成功征服英国,德军在第一波登陆作战中就要至少使9万名士兵成功地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登陆,而在前3天的作战中,至少要使成功登陆的军队人数达到26万人。
在法国布洛涅港集结的德国驳船船队
而为了成功地将如此众多的德军运送到英国,德国海军也立即行动起来,开始从各地征调驳船。到1940年8月,德国海军已经在从莱茵河到荷兰的区域内集结起了差不多2000艘驳船,另外还有1600艘摩托艇和168艘运输船。但虽然这些船可以装载数万德军渡海,横渡英吉利海峡却需要差不多12个小时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恐怕这些运输船被英国海军全部击沉几次恐怕都绰绰有余了,而当时德国海军能够提供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所以如果就这样硬来,直接进攻英国本土,德国的胜算是非常非常低的。因此要在当时的条件下确保进攻英国本土的成功,德国空军取得制空权,通过制空权压制英国的制海权是一个必须达成的目标。
不列颠之战
而这也就是德国发动不列颠之战的原因了,就是要打掉英国的制空权,从而为德国陆军通过海路登陆英国本土创造可能性。但不列颠空战的进程对于纳粹德国来说却是非常不顺利。在不列颠之战的早期,德国空军的主攻目标是英国的各个港口和运输船队,但这其实更多的是一个引诱策略,真正目的是希望使英国空军在各个受到空袭的区域之间疲于奔命,仓促应对德军的空袭,从而在空战中尽可能多地消灭英国空军有生力量。从1940年8月开始,几乎每天都会有1500架德军战机穿越英吉利海峡,对英国发动空袭。
德军He 111型轰炸机机群飞越英吉利海峡的景象
但由于德军选择目标不够集中,一定程度上也分散了自己的兵力,而英国空军虽然数量上处于劣势,但其飞行员素质很高,再加上主要是主场作战,所以德国空军在消耗英国空军有生力量的同时,自己的有生力量也损失惨重,在整个不列颠空战期间,德国共损失1900多架飞机,而英国则损失了1700多架飞机。但根据后来的一些记载,当时英国空军的抵抗也确实被拉伸到了极限,如果德国空军的这种战术再持续一段时间,可能英国空军的力量就会出现衰竭,德军的战略意图就可能会实现。
戈林对德军飞行员发表讲话,宣布改变空袭策略的现场
但在此时,德国自身的损失可能也已超越了极限。所以从9月7号开始,德军元帅赫尔曼·戈林却下令改变策略,将空袭的重点从消耗英国空军有生力量转变为对伦敦等中心城市进行轰炸。而这种重点的调整,可能还跟8月的一个意外情况有关。在8月的一天,在一次德军空袭英国的过程中,意外地对本来不是空袭目标的英国首都伦敦进行了轰炸。而这打破了自不列颠之战打响之后双方不攻击对方首都的默契。作为报复,英国空军在8月25日空袭了德国首都柏林,而英军的报复对德国高层震动很大,因为他们此前认为绝对不可能发生柏林受到空袭的情况。此后,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国决策层对形势发生了误判,认为之前的战略有很大问题,并没有真正消耗掉英国空军的有生力量,对于德军掌握制空权没有帮助,因此最终都同意进行战略调整。而这种战略调整却成了英国空军的救命稻草,使英国空军从崩溃的边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喘息,慢慢恢复了元气。
He 111战机空袭伦敦南部商港的景象
而在压力降低之后,英国空军进一步发动了反攻,他们在9月16日和17日对在欧洲大陆海岸集结的德国驳船进行了轰炸,先后炸沉了67艘船只,炸伤173艘,其它人员与设备损失也非常惨重。此外,当时根据德国气象部门的预告,在整个1940年,只有8月20日到26日和9月19日到26日的潮汐情况适合德军进行登陆作战。但一直到9月中旬,德国空军都始终未能取得制空权,并进而对英国海军发动空袭,以削弱其制海权。因此在9月17日,希特勒眼看成功发动海狮行动,对英国本土展开登陆作战已无希望,只好宣布此项行动无限期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