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小时候我们画爸爸妈妈、画房子
长大了我们画山水、画高楼大厦
有一些画,却与我们平常所见的不同
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奇妙蜿蜒的线条,大胆的配色用色
是不是觉得有点抽象,有点特别
还有点美,有点吸引人
其实,它们是由精神障碍康复者创作的
原生艺术绘画作品
一场“特殊的画展”,一次心灵的洗礼
“画中话——心宁日间照护中心原生艺术绘画展”
2019年10月9日,在珠海市平安办的指导下,由香洲区平安办主办,拱北街道岭南社区卫生服务站承办的
“第二届精神障碍康复者原生艺术绘画作品展”在拱北心宁日间照护中心开展。
珠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温杰,香洲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吴涛,区卫健局、区各镇街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
近年来,香洲区认真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以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大力推动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试点工作,发现并大力扶持拱北心宁日间照护中心的康复模式。
香洲区拱北街道心宁日间照护中心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以来,根据患者的智力水平和社会能力,运用文娱体育、团体活动、表达性艺术治疗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系列成长课程。共服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100多人次,服务区残联精神残疾人士1000多人次,心友招募30人,受理个案咨询120人次,实施优势个案管理4人。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心宁日间照护中心
采取的一种康复治疗方式
康复者通过原生绘画创作,表达内心的情感
医生通过画作与康复者进行沟通
那么,你了解什么是原生艺术绘画吗
原生艺术绘画,在创作中疗愈心灵之伤
原生艺术是指依靠自己天性、自发创作的艺术作品。近年来,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将原生艺术引入到精神康复领域,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肯定精神障碍者所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创作性。
原生艺术治疗利用绘画,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康复者们通过原生艺术治疗,认识和接纳了自己,提升内在驱动力,重塑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重燃生命之火!
在心宁日间照护中心
有一群这样的原生艺术家
一只普通的画笔,一幅简单的画作
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最纯粹真实的内心
也让他们找到了自己和外界沟通的新方式
快来一起欣赏他们的精彩画作吧
原生艺术绘画作品欣赏
本届精神障碍康复者原生艺术绘画作品展,就是在拱北心宁日间照护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的绘画作品。这些看似随意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很多当代艺术的观念。康复者们在涂涂画画里回到了人最原本的状态中,这是人天生的、原有的一种艺术动力。
这里的画作几乎无规则、无拘束
不讲求绘画技巧
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绘画训练
在色彩、笔触、构思、构图上显得
更纯粹、更让人不可思议
这些作品源自于潜意识或无意识
呼唤着人性的本源,是最自然、最个性的表达
鲜艳、怪异、抽象的作品背后
是生命的张力和自由的心灵
色调从昏暗到明亮
也是一个人内心的改变
夸张的构图、奇妙的线条、神奇的配色
一幅幅妙趣横生、极具冲击力的画作
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并引发思考
“我心目中最帅的男人——我丈夫”
他们心中有爱,画出来的作品也充满爱
绘画是他们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把开心与不开心的画出来就好了”
他们挣脱人性常规思维的扼制
用绘画语言进行表达
一次绘画是一次情感的宣泄
宣泄过后,是一次心灵的解放
自己创作的原生画中流淌的所有色彩,都是他们内心深处最丰富的情感表达。通过这些画作,大家一定可以感受到这些康复者们渴望被爱、被理解、被尊重的心情。
欣赏画作的路人
平时经常被大家忽略的人群,竟然有这么强大的创作能力,真的是被惊艳到了,他们的画作真的太美了!
画画的同时也是心情变化的一种过程
很多康复者以前都不敢讲话
到现在敞开心扉,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一位康复者介绍到:《不活,上吊!》这幅画是我很不开心的时候画的,那时候因为家庭琐事感到很闹心,失眠、情绪也很激动,大脑出现了这种念头。后来在咨询师耐心地开导下,我终于想开了,又画了《女神》这幅画表示感谢。画《花好月圆过中秋》这幅画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政府又给我们发米、发油、发月饼,我们还有房子住,所以心情特别好!这幅画表达我受到政府的关爱后喜悦、感恩的心情!
《不活,上吊!》
《女神》
《花好月圆过中秋》
以前我们总是一直远远地看着精神障碍患者这个群体,从未想过去了解他们,当你走近他们,你会惊叹于他们的世界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我们要做的不是对他们产生好奇和同情,而是真正的接纳和尊重,平视每一个个体和生命。
温馨提示
第二届精神障碍康复者原生艺术绘画展
时间:10月9到11月9日
地点:拱北桂花北路43号心宁日间照护中心
欢迎大家前来参观欣赏~
尊重他们、走进他们、了解他们、欣赏他们!
通过这次特别的画展
我们欣赏到了很多美丽的绘画作品
绘画是精神障碍患者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也让我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世界
明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在此呼吁,每个人都应主动
关注关爱关心精神障碍患者!
编辑:杨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