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机长》里面飞机的挡风玻璃怎么碎了

2020-01-03   中国数字科技馆

去年《中国机长》上映时,

榕哥也跟热度去看了片,

看得咱是心情激荡。

等平复了心情,榕哥又沉淀了沉淀,

今儿就和各位唠唠其中的科学。

视频加载中...

榕哥观点啊,影片可以给八分。

这简直就是一部民航运行的

科普示范片

一开始就把空乘人员、机场地勤、空管的

专业和细致周到展现得淋漓尽致。

忙碌有序,张弛有度。

要是科普影片能拍出这水准,

全民科学素养那不蹭蹭往上涨啊。

看过电影,

大家对机长和机组乘务组表示赞赏的同时,

恐怕也浮现出另一个疑问。

这空客的飞机也太不着调了吧,

挡风玻璃还能无缘无故地碎了。

地勤也没看出来,

这咱要是赶上可咋整?

一般说呢来挡风玻璃碎裂有几个原因,

比如螺栓固定太松或者太紧啊,

玻璃材质不达标啊,

或者由于玻璃加温电路短路

导致发热不均匀等。

当然撞鸟也是一种可能啊,

但那也就是撞一个窟窿。

挡风玻璃整片脱落可极为少见,

整个民航史上之前就发生过一次。

要知道,

破这么大个口子会让客舱瞬间失压,

这可是在万米高空,空气稀薄,

人会很快失去意识。

所以在氧气面罩落下时,

先自己戴好再去帮助别人

绝对不是开玩笑。

而氧气面罩中提供的氧气

也不是大气中的,

而是储存在氧气罐里的。

换句话说,这东西没多少,

只够支撑12分钟

即机长必须要在12分钟内

从万米降到3000米,

也就是人可以顺利呼吸的高度。

咱可以算算啊,

12分钟就是720秒,

差不多每秒要降10米。

这要是在其他地方还好点儿,

可当时在哪儿?青藏高原啊!

不仅要降高度,还得避免撞山。

战斗机当然没问题,

3分钟就能降到安全高度。

但客机还带着100来号人呢,

这么大分量,难度可想而知。

另外,机组人员还面临着低温的考验,

零下四十度,那么大的迎面风,

想想就后怕。

更别说一位还被吸到窗外了。

这飞机还能坐吗?

其实为了保证安全,

民航机的飞行看似随意,

却是严格按照既定航线飞的。

就像开车上路不能胡开,

飞机也有自己的高速公路。

这里有个细节,

就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

距最近的机场不能超过120分钟

哪怕是跨大洋。

即飞机其实是沿着大陆边缘在飞,

这样才能保证

飞机在碰到意外有地方备降。

而这个标准从早期的30分钟,

到45分钟再到如今的120分钟。

甚至已经有机型提出180分钟了,

这显然是技术改进的结果。

在民航机为何不配降落伞那期

榕哥也讲到过业界对于民航安全的努力,

可以再去复习一下~

当然电影还是有些画蛇添足的部分,

但是整体还算是瑕不掩瑜的。

中国机长,了不起!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