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镇,现在已经是王家街道,上次有为网友给我留言说赶紧去看看王家街道,要是以后开发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去王家赶场,带着这份嘱托,自己就去了一趟王家镇,当时渠道王家镇的时候,是早上的 八点钟,正好赶上点。
空港公交枢纽乘坐的公交车,当时挤得连站的地方都难,当然自己并没有觉得很麻烦,反而觉得很有趣,毕竟自己是个爱热闹的人,越挤越感到好玩,也许只有这样一车一车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前往王家,今天赶场才热闹,全程就两元的路费,确实划得来。
无豆花不成饭,看到一大盆满满的豆花,心里很矛盾,要是进去吃豆花饭,又怕错过赶场最热闹的时段,但是不吃又怕等下赶场完后,这盘豆花就没了,毕竟重庆这里不管是男女还是老少,个个都是都是资历很深的吃货,要是这盆豆花吃没了,今天就没豆花饭吃。
猪肉是今年避不开的热门话题,价格飙到将近30元一斤的价格确实让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不知道猪肉什么时候回落到十元一斤的时代,好让自己大口大口的吃一回猪肉,毕竟很久没有很痛快的吃猪肉,嘴巴真的有点馋了。
还是鸡鸭最实在,尽管价格有些上涨,但是不会涨得太离谱,鸭肉十来元一斤大伙还是消费得起的,倒是鸡肉,依然保持这不忘初心,猪肉应该向鸡肉学习,学习鸡肉不涨价的高尚品质,毕竟鸡肉的营养价值比猪肉高,鸡肉的价值不变价格也不变,猪肉凭什么营养价值没有鸡肉高,价格还是这么任性的增涨,真是太没道理。
塘角鱼,不知道说的对不对,这种鱼老家叫杂鲶,就是杂交鲶鱼,这条很大个的杂鲶有25斤重,不知道哪位家庭成员多的把这条巨无霸带走,要是一家三口,肯定吃不完。
黑芝麻油,路过的时候,香喷喷的,直把自己的嗅觉系统给瘫痪,很喜欢吃芝麻油,特别是下面条的时候,放一点芝麻油,吃得直把自己的肚子撑到涨,老家喜欢吃生鱼片,放点芝麻油,生鱼片下酒,都能醉倒几个酒鬼。
最挤的就是这个地方,简直是水泄不通,男女老少都喜欢往这道门里面挤,不知道里面还有什么好玩的东西,看着这道大门,感觉就像是一座山寨的大门一样,难道王家镇的开铺鼻祖,就是占山为王的王家寨寨主不成。
毛刺梨,不知道这边管这玩意叫什么,老家就叫毛刺梨,这东西那可是好东西,拿来泡酒,用毛刺梨泡的酒,具有很多的功效,健身养胃,处毒强身,听说还可以补肾,自己不胜酒力,对酒精很排斥,所以没有喝过毛刺梨酒,当然功效绝对是有的。
以前没见过这种红萝卜,感觉很新鲜,特别是腌酸的红萝卜,看着就流口水,没想到吃了一口,跟白萝卜没什么区别,不过红萝卜确实很吸睛的,看着就有几分诱惑。
重庆人爱吃辣,天下人都知道,或许在重庆来说,这种辣椒算是最辣的一直辣椒,要是在老家这个辣椒不算是最辣的,老家有一座辣椒叫小米椒,就稻谷大点的一颗辣椒,吃的时候一定要聚精会神,因为小米椒吃下去后,辣在喉咙里,不下心都会呛到,而意志力不坚强的人,辣到流有眼泪都可能。
赶场或许茶馆才是最热闹的,赶场的时候,任何一个茶馆都是爆满,几个发小,几个哥们,喝喝茶,聊聊天,而茶馆的老板也是忙的不亦乐乎,茶客喝得开开心心,茶馆的老板也是收获得荷包鼓鼓,这位大妈看起来对于今天的赶场,显得格外的满足。
很喜欢吃玉米粑粑,每次赶场都买上一个吃,要是方便的时候,买了还几个带回家吃,由于打定了要吃豆花饭,不想把肚子撑得太涨,所以也在这里买了一个玉米粑粑,顺便跟这位美女搭一句话,试一试自己的重庆话是不是有些提高了。
很喜欢吃猪肺,特别是腊猪肺,吃起来很带劲,生猪肺用来打火锅也很好吃,有多好吃就看火锅底料有多好,自己以前用猪肺打火锅放的底料都是在磁器口那边买的底料,当然在超市或者便利店里买的火锅底料也可以弄的很好吃。
葛根粉,没来重庆之前,不知道葛根粉的存在,来到重庆之后,也没有吃过葛根粉,当然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可能会很意外的迟到葛根粉,但是自己确实没有很在意的吃过葛根粉,不知道葛根粉好不好吃,是跟红薯粉一样的味道,还是跟面粉一样的味道,有机会再尝一尝。最近经常去爬山,看见很多人都在寻找葛根粉,葛根粉就这么精贵吗。
重庆人爱吃面,天下人都知道,前几天跑了一趟老家,老家也吃到重庆小面,不过重庆这边6元一碗的重庆小面,老家广西南宁都要15元,或许是物以稀为贵,重庆小面在老家就是这么的精贵,很想吃小面,不过刚才已经吃豆花饭,再吃自己就是个饭桶了。
看着都可怕,长长的队伍等着公交车,自己等了第二趟才能勉强挤上公交车,完成了今天王家赶场的行程,但愿以后有机会再来王家赶场,再凑一回王家赶场的热闹。
本文为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王家人民的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必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