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事迹,被赵高拿来蛊惑秦二世,李斯的悲惨结局早有预兆

2019-09-25   谋士说

赵高凭借着秦二世对他这个老师的偏听偏信,没少通过告状的方法整治自己的敌人,同时他心里也有点害怕别人也通过获取皇帝信任的方式来陷害自己,所以这天他又来借机蛊惑皇帝,想要加强自己对朝政的控制。赵高问:“陛下觉得秦始皇当皇帝当得够不够成功呢?”胡亥很崇拜父亲杀伐果断,雷霆万钧的气魄,所以点点头说:“当然成功!”

秦始皇

赵高看秦二世上钩了,心下一喜,接着问道:“那你觉得他是为什么那么成功呢?”秦二世想了想说:“应该是尊贵的身份让他拥有了威严。”赵高摇摇头说:“不对,威严其实是来自于君王的神秘。”看秦二世一知半解的懵懂样子,赵高就开始给他解释,天子应该是神秘莫测的,让朝臣看不懂他的表情,猜不透他的想法,朝臣们就会对天子有畏惧。

赵高讲述了当年的一个故事,说先帝总是行踪不定,就是怕周围的人把自己的心思透露出去,他还明令禁止近臣透露自己的消息。有一次秦始皇见到大臣李斯在外出的时候车马奢华,感到很不满,抱怨了几句,一个近臣听到了,私下里悄悄透露了出去。后来李斯出行的时候就换成了简朴的车马,秦始皇知道了下令把几十个近臣全都斩首了。

胡亥听了之后若有所思,他想了想说:“原来是这样啊。那这些大臣以后我都不直接接见了,我的想法先和你商量,然后你帮我把命令传递给他们。”赵高脸上一副欣慰的表情,嘴上连连称赞皇帝成长迅速,假以时日一定能赶上秦始皇的成就。赵高的心里也是乐开了花,这样一来和他作对的人再也无法越过他,把弹劾他的奏折送到秦二世手里了。不仅如此,朝中的大小事务也都要赵高先定夺,这让赵高的专擅独权更加严重了。

指鹿为马

这个消息传开了之后,最着急的并不是赵高的政敌们,却是忧国忧民的丞相。听到皇帝受到这么大的蛊惑,李斯的心里很是焦虑,因为现在关东大乱,各地也是大小纷扰不断,皇帝应该勤政爱民、宵衣旰食,以求解决境内的乱子,而不是躲进深宫里不闻政事,拒绝召见这些肱骨大臣呀。心直口快的李斯很快就有了些抱怨,既是忧心社稷危如累卵,也是气愤秦二世不理朝政。

这些抱怨很快就传到了手眼通天的赵高耳朵里,但是赵高丝毫没有因此而着急,他敏锐地捕捉到,这是一个除掉李斯的好机会。李斯在他的眼中虽然算不得敌人,甚至两个人曾经在先帝弥留之际合作将胡亥推上了皇位,但是不同的是李斯对社稷是怀有责任感和忠诚的,这就让赵高想要为自己谋利、铲除敌人的时候,不能做太多过分危及社稷的举动,否则就会招致李斯的反对,对此赵高感到十分受限。而眼下李斯心中焦急、方寸大乱,不正好是趁机害他的好机会吗?

赵高

于是赵高在心中一通谋划,很快就想出了一套陷害李斯的方案,并且很快就付诸行动了。这天赵高来到李斯的府上,添油加醋地表达了对于皇帝身边的人的不满,说他们在前线危急的形势下,不仅不督促着皇帝勤勉政事,反而总是劝皇帝修缮阿房宫,整天给皇帝搜寻鹦哥哈巴狗这些玩物,这不是带着皇帝玩物丧志吗?紧接着赵高又说自己位微言轻,很多话也没有资格讲,但是李斯就不同了,一来他受到皇帝的亲近和信任,二来他有合适的丞相身份来阻止那些昏庸的大臣继续带坏皇帝。

要是放在以往,李斯这个已经七十岁高龄,沉浸官场多年的老狐狸肯定能看穿赵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是把自己当枪使,让自己去得罪皇帝和群臣。但是李斯此时已经方寸大乱,满心考虑的都是怎么才能劝皇帝勤勉政事,于是他不假思索地落入了为他设置的圈套,事情的发展为李斯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李斯

从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话术的精妙,这不仅是在官员们勾心斗角的古代需要多加修炼的本事,放在如今也有参考的意义。我们说话做事把心思都流于表面,会引起别人的抵触,认为我们是在利用他们的付出为自己谋利。如果我们能捕捉到别人的需要,把自己的目的和别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就不是在央求别人帮忙,而是获得有同样目标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