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楼”有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楼,都可以叫做鼓楼。
在这里,砖瓦堆砌的城墙俯卧在城市心脏。楼内是古色古香的鼓楼沿街区,楼外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
鼓楼脚下的这片土地,诉说着一场别样的“明州旧事”。
宁波鼓楼沿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鼓楼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宁波鼓楼沿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
位于中山路中段的鼓楼步行街,坐落于唐宋宁波子城的范围。鼓楼,原是唐宋子城的南门。
这里历来是一个商贸和文化融合一体的热闹街市,是一块商贸繁荣、文化气息深厚的热土。
历史塑造了它的繁华,时代为它添上了更多色彩。
走近钟鼓楼,斑驳的城墙上满是岁月的痕迹,青砖黛瓦映出它洗尽铅华后的沉静。只有城楼顶上的自鸣钟,每逢准点,钟声洪亮,远传四方。
曾经,只要登上鼓楼,宁波风光就能尽收眼底。
而如今,周边高楼林立,再找不到“俯视宁波城”的感觉,也看不到“高立甬城楼上望,海船齐趁暮潮来”的情景。
我们无法将时间暂停,却能将记忆永存心底,甬城的老故事依旧,新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
鼓楼地铁站的建成,让更多人来遇见和回望鼓楼。跻身闹市的市中心,鼓楼却岿然而立,沉稳地平静地守着宁波城。
见证历史的鼓楼自带一身沧桑,成为了许多人来宁波必打卡的景点。
鼓楼逛一圈,如同坐了一趟时光机,转瞬便能重温明州梦。
作为地标性建筑,鼓楼是宁波城的发端之地,也是城市的心脏。
宁波还有句专门形容鼓楼的老话——"天封塔,鼓楼前,东南西北通走遍。"
不过在大多数宁波人心目中,鼓楼是美食街、商业街的代名词。特色小吃、古玩字画、品类齐全的小商品……小时候,多少次跟着爸爸妈妈来这里临市面。
位于中央公园路上的戏台,经常在周末组织各式表演,是宁波重要的文化活动阵地之一;步行街上随处可见的壁画、雕塑、墙头的“鼓楼传奇人物榜”,无一不诉说着千年古迹的历史。
熟悉鼓楼的人都知道,呼童街、永丰库、府桥街、中山公园……在错综复杂的街巷之间,都曾是一片闲散生活。
如今的鼓楼,是宁波城的一张名片。
如果眼睛还没看过瘾,那么剩下的就用舌尖弥补吧。
要说有名的,排起先后来竟让人为难。
毕竟东福园的糍粑、矮子馅饼的馅饼、鼓楼油赞子的油赞子、仓桥面结店的面结……家家有实力,各有各的特别。
来到鼓楼沿,一个胃是远远不够的。
江南好味道不仅吸引了宁波四方的百姓前来寻味,更是有不少美食被老外誉为吃过就忘不了的好味道。
鼓楼沿的小店铺一如这片土地,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保存着那份最初的质朴。
听父辈们讲过,新老宁波人的评判标准,打车去鼓楼就可一眼辨出:“老宁波人会在中山公园对门下车,而新宁波人一般在昇阳泰对面下车。”
因为老宁波人知道,中山公园对面才是鼓楼沿的正大门。
鼓楼沿的牌坊背面是“四明大观”,“四明”即当时的明州,也就是浙江宁波,而“大观”泛指盛大壮观的景象。
鼓楼在明州百姓中的地位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几禾小时候每次去鼓楼都感觉像是过节,缠着爷爷给自己买糖人和麻花。坐在捏糖人的大叔旁边,几禾能看上一下午。
还有许多捏泥人的小摊,往往都是问“小姑娘你属什么呀?”不一会儿功夫就捏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来。
记忆中鼓楼总是很热闹,周围的人高兴地叽叽喳喳说着什么。遇上戏台上唱戏的时候,人就更多了。都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小孩子骑在爸爸肩上是常有的事儿。
小时候的节庆气氛总是要比现在浓一些的,遇上端午、中秋,鼓楼沿就会挂起很多节庆饰品,整条街都洋溢着喜悦的氛围。
“鼓楼啊,从古时候就是个重要的报时的地方。城楼报时,敲钟击鼓,百姓劳作和休息都得看这钟鼓楼。每回走在这鼓楼底下总有种历史感,那些旧时的年月都会淡淡地浮现出来。
我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从小到老,最常来的就是鼓楼了,看着鼓楼几十年间发生的变化,也挺感慨的。”年近八旬的冯爷爷靠在鼓楼城墙边休息。
带着孩子坐在鼓楼沿休息凳上的小慧笑着说,“我小时候可喜欢来鼓楼了,来鼓楼就有好吃的。那些串串店啊,烤肠店啊,都让我回味无穷。但后来换了新店,我最爱的两家串串店就不在了。
怎么说呢,可能味觉的记忆真的是很持久的吧,直到现在依旧常来鼓楼找点小时候的味道。”
“和我对象第一次见面就是在鼓楼,那个时候有点呆呆的,只知道在鼓楼想给她买点好吃的。后来她才跟我说,第一天见面的时候都没说上几句话,全程都在给她塞吃的。
哈哈哈,鼓楼不仅见证了宁波城的大变动,还见证了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成长史呢。”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时光,方叔叔有些害羞地笑了。
老宁波的巷子黛瓦如旧,生活变得简单,味蕾得到安放。
是时候,去鼓楼沿走一趟,看看岁月不老,时光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