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安居区中兴镇五香庙村:脱贫奔康日子越过越“香”!

2020-11-10   遂宁新闻网

原标题:百名记者进百村|安居区中兴镇五香庙村:脱贫奔康日子越过越“香”!

村名片

五香庙村地处遂乐路沿线,距离安居城区40公里、中兴场镇约3公里、遂资眉高速保石出口200米。遂乐路贯穿全村,交通便利。村建制调整后,五香庙村与夏家坝村合并,现全村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86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489人,2019年全部退出贫困序列。2019年,村集体收入11.64万元,解决村内230余人(其中贫困户80余人)就业问题。

大事记

2014年,五香庙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2015年,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多方考察后,确定五香庙村产业模式以农旅结合为主,计划用5年时间发展农业产业。

2017年,引进七彩菊作为村主导产业。

2018年,相继引进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4个,流转土地1790余亩,种植春见120亩、腊梅和栀子花180亩、金丝皇菊100亩、七彩菊500亩、黄姜40亩、藤椒350余亩、爱媛橙20亩、仙人掌50亩、莲藕230亩,水产养殖200亩。

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1户489人全部退出贫困序列,村集体收入11.64万元。

绿水青山的五香庙村

脱贫致富经

说起今年4月五香庙村的美景,村民袁素琼至今记忆犹新:七彩菊开得鲜艳,蔓延整个山坡,优美风光吸引大量游客来游玩,让村民赚足了钞票,菊花茶销量也节节攀高。“现在七彩菊过了花期,墨西哥仙人掌又进入收获期,通过深加工,销量已经达到2万多盒,客户都催着要这种绿色健康的食品。我们村的产业一年四季都没有断过。”五香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奇笑呵呵地向记者介绍。

就是这一片片叶、一朵朵花,让昔日的贫困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产业落户小山村

村民日子有盼头

“村里主要的六个产业,都是‘请’来的。”蔡奇告诉记者,之前村里产业零零散散,基本没有发展前景。

2017年,蔡奇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商量产业发展道路,先后前往成都、绵阳、江油等地考察。最后结合五香庙村实际,引进不仅有观赏价值,还可以做成菊花茶,更好地拉长产业链的七彩菊。

在蔡奇多次去成都拜访七彩菊业主后,业主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来村里投资。

2018年7月,七彩菊、墨西哥仙人掌等产业陆续与五香庙村达成发展协议。丈量土地、规划建设同步推进。蔡奇和驻村干部易小林挽起袖子就开干,大热天穿梭于杂草丛生的荒坡、扎人的玉米地,一块地一块地推进,一道沟一道沟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解决道路和灌溉等难题,支持做大产业。

“虽说身体累,但大伙心里甜。有了好产业,日子就有盼头。“蔡奇说,他们的诚意和汗水,换来的是产业落地生根。自此, 五香庙村的产业源源不断落地,形成了七彩菊、墨西哥仙人掌、川红、金丝皇菊、杂柑、水产养殖等六大农业产业。从“石蛋”满山到游人如织,荒山绿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

采摘下来的五香庙村金丝皇菊

特色产业走出去

村民腰包鼓起来

引得来产业,还要留得住产业,让产品走出去,老百姓的腰包才鼓得起来。

五香庙村最突出的优势是交通,地处遂乐路沿线,距离中兴镇仅3公里。如何将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四川玉品雅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向云辉找到了“突破口”。

在五香庙村入口处,墨西哥仙人掌长势良好,不远处是一个小型的墨西哥仙人掌加工基地。在这里,仙人掌变成一袋袋食用仙人掌挂面,成为安居特产,走俏川内市场。

村民在基地采摘仙人掌

“把加工厂设在种植基地,可以节约运输成本。由于离遂资眉高速很近,极大方便了产品外运。”据介绍,目前食用仙人掌挂面加工厂每年产量达200吨。随着产品走出五香庙村,向云辉在该村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还计划将现有产业作为农旅结合的基础,让游客走进来、产业走出去,激发全村产业活力。

顾家挣钱两不误

村民家门口务工

“上个月我领了1000多元,跟上班挣工资的人一样了。”袁素琼一边在仙人掌基地忙活,一边告诉记者。

“像袁素琼这样通过在基地干活脱贫的贫困户还有许多。”蔡奇告诉记者, 村民在家门口挣钱,人均收入从四年前不足1800元增加到现在的7000元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

五香庙村产业发展为全村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就是村民在家门口务工。

“现在有100余人在村里的产业基地务工,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蔡奇说,随着产业不断发展, 老百姓不仅有务工收入,还可以拿产业分红。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产业利润的5%用于农户分红。

在五香庙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全产业链发展效益日益显现,真正做到“绿了山坡、富了农民”。下一步,五香庙村还将实现多元化发展,让五香庙村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有景可看、有特产可买。

一片片叶、一朵朵花,正悄然改变着五香庙村村民的生活。

回乡创业记

退役军人扛“大旗”

当好产业发展带头人

“这茶是我们自己种的金丝皇菊烘晾出来的,你尝尝。”10月15日上午,“百名记者进百村”采访团走进安居区中兴镇五香庙村。村两委工作人员一边给我们泡金丝皇菊花茶,一边骄傲地介绍, 金丝皇菊是五香庙村种植的,村里还建了烘干厂,烘干设备都很现代化。

村民在烘焙房烘焙菊花

“产业发展这么快,全靠领导班子思路好。”在村民看来, 村两委负责人蔡奇不仅发展产业思路宽,更是全村的致富带头人。

今年35岁的蔡奇是五香庙村人。2003年,蔡奇入伍,成为一名常年跑在川藏线上的“汽车兵”。2005年退役后,蔡奇在成都从事水产养殖,曾担任乾坤集团乾兴渔药四川区域负责人。2017年,受中兴镇领导邀请,蔡奇放弃30余万元高额年薪,从成都回到村里担任村两委负责人。4年的驻村工作,他出色完成了从“军人”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兵”,全身心投入到富民兴村的发展大潮中。

“阻碍五香庙村群众致富奔康的主要因素在于产业薄弱、因病因残、缺乏技术、劳动力外流。”蔡奇分析后认为,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要发展好村里的特色产业。

“2017年,听朋友说成都龙泉幸福梅林一家业主想转移腊梅基地,我就赶过去进行了考察。”最终,蔡奇和该业主合作成立专业的腊梅合作社,共同在五香庙村发展腊梅等产业。如今,180亩的腊梅和栀子花长势喜人、生机勃勃。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军人退役不褪色,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本色。” 在蔡奇倡导下,五香庙村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5名退役军人参与到全村的产业发展和建设中。

如今的五香庙村,已经形成了腊梅、栀子花、七彩菊、金丝皇菊、毛豆、墨西哥仙人掌等产业基地,并建成了烘干房。该加工房由村集体经营,集采摘、烘干、运输、电商为一体,可烘干鲜花、水果、中药材、谷物等,为产品深加工提供了保障。下一步,蔡奇准备因地制宜发展新型产业,打造集采摘、亲子游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式农业,着力开发民宿、酒店、产业方面配套,真正把五香庙村建设成为“五香”飘散的高规格旅游村。

百姓幸福事

67岁的“新农人”

10月15日上午,在五香庙村腊梅和栀子花基地,2万株腊梅含苞待放。67岁的方第付正在指导工人除草。

自从2017年五香庙村多元化发展产业以来,方第付有了新身份。他不仅是五香庙村5组组长,还是腊梅栀子花基地的管理人。“每天早上,老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骑上电瓶车到基地转转。每天不跑几趟基地,饭吃不香觉也睡不着。”看着方第付每天忙里忙外,妻子补秀群既抱怨又心疼,“毕竟是67岁的人了,也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嘛。”

67岁还能做“新农人”吗?方第付肯定地说:“能!”方第付说,自己60岁之前主要从事泥瓦工等工作,现在农业产业化,在农村也很有奔头,自己愿意多学习,成为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农人”。“全村一年用工量大约六七千人次,都是方第付一人安排管理。”说起方第付,村支书蔡奇连连称赞。

方第付还是五香庙村烘干房的管理员。今年4月,五香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社烘干房一期竣工投产。该加工房由村集体经营,主要烘干鲜花、水果、中药材、谷物等,而烘干房内的管理以及智能化的机器设备,正是由方第付进行操作的。

“今年光湿花就烘干了5万公斤,干花也有1万多公斤。”方第付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已经过了烘干季节,设备暂时停用,但他每天都会走进烘干房看看。站在机器前的方第付,俨然是一个熟练的操作能手。

“这些设备技术含量都挺高,您是怎样学会的?”在烘干房,记者问方第付。方第付笑着说, 不会就学习,无论是村集体请专家来培训技术,还是遇到任何操作难题,自己都会想方设法学通弄懂。“村里好不容易有这个烘干房,如果操作不当,带来损失就不划算了。”

方第付说,随着五香庙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烘干房也将扩大面积、增加设备。虽然自己60多岁了,每天还是会多学点多做点,趁着精力尚好,为村里的发展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物访谈

以抓工业思路抓农业 提前谋划产业兴镇

——访安居区中兴镇党委书记陈鹏

记者: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兴镇取得了哪些成效?

陈鹏:中兴镇共有5个贫困村,已经于2019年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任务,782户贫困户2345人已全部脱贫。2014年以来,中兴镇基础设施大幅改善,集体经济得到壮大,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全镇发展藤椒、尤力克柠檬、七彩菊、金丝皇菊、仙人掌、腊梅、栀子花、春见、优质莲藕、小龙虾、榨菜、川芎(中药材)等特色产业3500余亩。全镇有专业合作社11家,入社社员2300余人。

记者:以五香庙村为代表,中兴镇发展产业有哪些经验?

陈鹏:五香庙村干部有思路、招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五香庙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8家企业、成立4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约1800亩,带动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解决村内230余人就业问题,为中兴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经验。

一是在选择产业上,多选择见效快(最好是当年见效)、用工量大、抵抗风险力强的产业,如七彩菊、仙人掌、毛豆等,既提高耕地利用率,又让老百姓有更多务工收入。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帮助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把所有中间环节利润都留在村里,让企业主带资金来、带成品走。如五香庙村配套建设烘干房、面条加工厂,既帮助业主节约成本,又为群众增加就业机会。三是政府采取“保姆式”服务,确定专人深入企业排忧解难(如用工、运输等),同时帮助企业调解周边群众纠纷,着力打造爱商护商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发展。

记者:中兴镇如何结合乡村振兴,让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陈鹏:中兴镇正谋划将五香庙村成功模式进行复制并推广,实施跨村联动,带动周边村产业发展。当前,五香庙村与三圣庙村、堆子山村已经初步构建起跨村产业联动模式,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随着今年脱贫攻坚收官战的打响,中兴镇将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纳入村级考核,以抓工业思路抓农业,加强产业配套,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鼓励产业发展。中兴镇还将依托新修建环湖路,带动环湖路沿线村发展。逐步在全镇实现产业园模式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带领全镇人民增收致富。

来源:全媒体记者 曾晓梅 蔡志凌

编辑:王 瑞 林 敏

责编:林 敏

审核:冉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