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丧事要简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不理智。”70多岁熊记亮正在舞台上表演。这一幕发生在11月22日晚上,上百位村民在浏阳市镇头镇金牌村第二党支部屋场,观看由镇妇联组织的以“移风易俗 、五治工作”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晚会,熊老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节目,受到在场群众的热烈支持和点赞。
宣教--有声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五治’包括什么内容?‘治风’指什么?”在活动现场,志愿宣讲员向在座的群众提问,引来群众积极举手抢答,“我知道,我知道!”一个小女孩高兴的举起了手,主持人把话筒交给她时,她很自信的回答出了正确答案,获得一份小礼品。“这种文艺晚会真好,既能拿到奖品又能学到知识!”双桥村的一位村民说道。
一位小朋友正在回答主持人提出的有关移风易俗的问题
镇头镇通过精心设计编排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借助屋场、党小组为单位,采用情景剧、小品、快板等多种形式的节目,把推进移风易俗与推动“五治工作”结合起来,在各村进行展示,推进移风易俗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在甘棠村、北星村等村已开展了6场文艺晚会,场场爆满,获得群众的一致点赞。
欢乐浏阳河文艺晚会上编排的“移风易俗润民心”节目
举措--群众自治,自上而下树新风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表扬啦!”双桥村番官组刘建国对村党总支书记罗伏中谦虚的说。
2019年8月刘建国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需要村委会主动上门做工作,力排众议决定简办丧事。“虽然我家里条件还不错,但也不能铺张浪费,父亲在世时,也专门叮嘱了我们不要大操大办。”刘建国一家自觉用行动支持移风易俗只是镇头镇村民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在镇头,移风易俗已深入人心。宣传车、“村村响”广播不定期向村民们宣传移风易俗,同时发挥党员引领和美家美妇的力量,积极上户进行宣讲,开展宣讲会10余次,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1000份。“大事文明办,小事不再办;请客控规模,送礼看标准;婚事要新办,丧事简办好;自觉守规矩,共建新镇头”。如今在镇头镇,倡议书上的话变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头禅。
转变--示范引领,弘扬文明和谐正气
“父亲生前说过要严格按照他的遗嘱办事,我们必须遵守。”罗志兵说道。2019年10月份,跃龙村羊家组罗运海老人因病不幸逝世,在病危时期写下一封手写遗嘱,在遗嘱中表明将遗体火化后,不要将骨灰带回,叮嘱家人一切要响应政府移风易俗号召,要求严格按遗嘱,丧事一切从简,简单吊唁即可。“以前是观念比较旧,想不开,现在要适应新时代要求啦!”罗志兵的亲友都认可这件事。跃龙村村委会也会罗老的行为点赞,并把遗嘱放在村部,勉励更多的村民向其学习。
自浏阳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来,镇头镇积极响应迅速发力,打造移风易俗“镇头经验”。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整治重点。成立了22个红白理事会,全面排查婚丧大操大办、风气不正等方面的问题。发动社会志愿者积极宣传,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移风易俗宣传。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下一步,镇头镇将继续借助“美家美妇”的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让绿色健康、勤俭朴实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美谈,让遵守公序良俗、弘扬厚德家风成为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