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往事|开埠前的营口

2020-05-29     营口新闻

原标题:滨城往事|开埠前的营口

1

1861年营口开埠以前,营口是由多个清朝行政管理机构管辖下的商贸口岸。

明代的辽河口---梁房口在今天营口境内,为海防要地。设有梁房口关、梁 房口墩、梁房口堡,与辽东半岛西岸的观家山墩、白狼山墩、半仙山墩、深井子墩、兔儿岛墩(均在今营口市行政区域内构成渤海辽东湾东岸的海防线。

清初营口称没沟营,雍正年间以后,逐渐发展成水陆贸易口岸。牛庄位于营口东北90里,曾一度是东北重要的贸易中心。道光年间,牛庄的贸易口岸地位已被营口所取代。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可以大致勾勒出1861年以前营口的概貌。

这一时期的营口,出口的是东北地区的土特产品,进口的是中国南方的茶叶、瓷器及其他生活用品,间或有美国商人走私进口的鸦片。市街分布的均为商铺,大辽河岸边有众多码头和仓库。营口濒临渤海辽东湾,盛产鱼、盐,故其城镇性质应该是以水陆运输口岸、商品贸易为主的消费城镇。

根据英国首任驻营口领事密迪乐的描述,营口市街西起外皮沟(西潮沟),沿大辽河南岸向东扩展,到三义庙(今辽河广场西侧)。东西长约 4200米,南北宽约2000米,街区面积约8.4平方公里。

营口的中心是老爷阁。老爷阁建于清咸丰十年(I860),即营口开埠前一年。最晚应该从这一年开始,营口被划分为西营子、东营子。外皮沟至老爷阁称西营子,东西长1575米,有商铺和码头,人口稠密,是营口的贸易集中地。货物装卸依靠当地的小船进行。西营子西部是天后宫,天后宫与外皮汹之间是砖窑。老爷阁以东至三义庙称东营子,东西长2690米,这里有宽敞的木材、大豆等货物仓库,有客栈、大车店,建筑物不如西营子密集。三义庙与大辽河之间(今国际酒店一带)是一片平地。三义庙南(今市公安局至市委加油站)是 一片耕地。三义庙东(今辽河广场)有一个孤立的聚落。这里的房子除三义庙以外,都是泥土结构筑成。营口市街的南部大多是苇塘和沼泽地,偶有露出水面的陆地,散落着聚落。其中较大的聚落位于西南部的五台子。东南(今邮电大厦一带)有几处砖窑。

隔大辽河北望,河北是大片芦苇地,仅有零星聚落。

市街所有的道路均是土路,雨天道路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客店一般为南北土坑,中间有很窄的过道,院内备有马厩。大一点的客店可容纳七八十人和三四十匹马。当地唯一由人工修建的市政设施是架设在大大小小潮沟上的40余座桥梁,均由铺商捐资所建,结构简单。

1861年开埠前,营口没有驻地的行政官衙,老爷阁以西属海城县,以东属盖平县,旗民事务由牛庄防守尉管辖。

牛庄防守尉衙署驻牛庄,清初设立,防守尉正四品。牛庄防守尉管辖的范围极大,东至辽阳,西、北至广宁(今北镇),东南至岫岩,西南至海,掌管全境八旗军政及旗人户口,征收旗地粮豆,无受理诉讼权。海城、盖平县按照分管的地域,负责营口的民籍事务。包括民刑案件、征税、田亩、户口等。 奉天府规定,在本县界范围内发生的案件由本县审理,如涉案人员分属两县, 则由两县共同审理。平时,两县派员轮流在营口值班。

海城县下设牛庄巡检司,清初设立,后移驻牛庄城内。掌管渡口之政令,是海城县衙的派驻机构,俗称左堂(典史俗称右堂)。巡检为从九品,是明清时期官阶九品十八级最末一级。营口老爷阁以西的人民事务由牛庄巡检司管辖。

以上的描述分析基本可以大致勾勒出150多年前营口的概貌。

来源:营口文旅集团公众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0rkX3IBiuFnsJQVhF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