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是福建地级市,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

2019-05-09     旭东读史

莆田是福建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2],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之一。

莆田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陆域总面积4119平方公里[1],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达290.0万人[3]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东面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福 州,南接泉州。

莆田是著名的侨乡,截至2012年,莆田市共有海外侨胞150万人,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华侨31.43万人、华人118.57万人;莆田市累计批准侨资企业1518家,合同总投资75.77亿美元,合同利用侨资70.02亿美元,占莆田市全部利用外资75%以上。[4]

莆田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驰名中外。莆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5]

2018年11月,莆田入选“2018中国地级小康城市100强”,排第66名。

莆田市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分别是:才子服饰、雪津啤酒、闽中有机食品、天下农庄大米、卡朱米羽绒服、三棵树涂料、保兰德箱包、华昌首饰、沃特运动鞋、国圣酱菜、云敦衬衫、金威世家男装、东奕机械。中国名牌产品:才子衬衫、东南香大米、保兰德皮包、天下农庄大米。

2018年,莆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2.4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179.9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946.23亿元,增长8.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7325元,比上年增长8.1%。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48.60亿元,增长18.2%。全年莆田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

2018年,莆田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25.9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97亿元,增长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9.27亿元,可比增长0.5%。全市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185.62亿元,增长13.0%。

2018年,莆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54元,比上年增长8.8%;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1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69元,比上年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808元,比上年增长8.0%。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82元,增长6.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271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3]

第一产业

2018年,莆田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17.10亿元,比上年增长2.5%。粮食种植面积45.31万亩,比上年增加0.41万亩,其中稻谷面积28.17万亩,减少0.8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8.46万亩,增加0.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9.42万亩,增加1.21万亩。

2018年,莆田市粮食产量18.26万吨,比上年增加0.41万吨,增长2.3%。其中,稻谷产量12.19万吨,减少0.10万吨,下降0.8%。

2018年,莆田市肉蛋奶总产量13.51万吨,比上年下降4.4%。肉类总产量10.50万吨,下降4.8%。其中,猪肉产量6.68万吨,下降13.0%;禽肉产量3.72万吨,增长14.2%;牛肉产量0.02万吨,增长5.0%;羊肉产量0.08万吨,增长8.2%。年末生猪存栏38.58万头,下降23.5%;生猪出栏83.45万头,下降12.0%。牛奶产量0.24万吨,增长5.7%。

2018年,莆田市水产品产量93.87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73万吨,增长5.9%;海洋捕捞10.48万吨,下降0.6%;海水养殖80.66万吨,增长4.7%。[3]

第二产业

工业

2018年,莆田市全部工业增加值934.96亿元,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7.5%;国有企业下降32.1%,集体企业增长28.7%,股份制企业增长1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6%;私营企业增长6.5%。分轻重看,轻工业增长7.5%,重工业增长13.2%。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9.6%,制造业增长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7%。工业产品销售率99.00%,比上年增加0.04个百分点。

2018年,莆田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3个行业大类中有11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2.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2%,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10.8%,纺织业增长32.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6.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1%。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装备制造业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1.3%。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88.4%;国有企业下降73.2%,集体企业增长50.0%,股份制企业下降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1%;私营企业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3.03%,比上年下降0.51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8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

建筑业

2018年,莆田市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0.7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6.95亿元,增长9.4%。[3]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莆田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6%。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7.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8.9%。民间投资增长27.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3.1%。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比上年下降7.7%。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43.4%,国内贷款下降12.0%,利用外资下降100.0%,自筹资金下降2.3%,其他资金与上年持平。

2018年,莆田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58.22亿元,下降7.9%。其中,住宅投资268.19亿元,下降0.8%;办公楼投资11.43亿元,下降45.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9.79亿元,下降36.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5.5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6.51万平方米。年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积66.8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79万平方米。

2018年,莆田市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214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916套。

2018年,69个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3.8亿元。全年建成或部分建成11个项目,新开工11个项目。[3]

国内贸易

2018年,莆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3.42亿元,比上年增长9.8%。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703.35亿元,增长10.5%;餐饮收入额60.07亿元,增长2.4%。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9%,粮油食品类增长19.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7%,金银珠宝类增长10.3%,家具类增长18.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0%,化妆品类增长120.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7%,日用品类增长14.4%,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8.3%,汽车类增长6.4%,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24.7%,通讯器材类增长42.9%。[3]

对外经济

2018年,莆田市进出口总额370.70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出口224.36亿元,增长8.0%;进口146.34亿元,下降8.4%。进出口顺差78.02亿元。新设(含增资5个)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项目42个,比上年增长35.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471万元。[3]

旅游业

2018年,莆田市接待入境游客46.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其中,接待外国人7.04万人次,下降0.8%;台湾同胞30.07万人次,增长0.7%;港澳同胞9.74万人次,增长22.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2亿美元,增长0.4%。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347.19万人次,增长19.7%;国内旅游收入323.68亿元,增长35.8%。旅游总收入350.97亿元,增长31.9%。[3]

金融

截至2018年底,莆田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03.12亿元,增速与上年持平;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57.51亿元,增长3.4%。全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9.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3%。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13.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全年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13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2.5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33.5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8.92亿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U-DGwBmyVoG_1ZMs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