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儿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许多家长面对调皮怎么说都听不进去的孩子时,常常怒发冲冠,火冒三丈,具体采用的处理手段就是扯着嗓子,大声怒吼,殊不知,这发出的怒吼如同泼出去的水,给孩子造成的伤害,真的是再难弥补。
朋友小芳打电话告诉我,感觉儿子没有以前聪明伶俐了,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严重下降,儿子班主任也专门提醒她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背一篇简单的课文,她儿子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磕磕巴巴勉强背诵出来,而别的同学读上几遍就能流畅的背诵了。
按照这种情形继续下去,孩子很快就会被其他同学全面碾压。小芳很是发愁,孩子做作业,明明很简单的问题,跟他翻来覆去讲几遍,可就是记不住,反复错。小芳本来性子就急,怒气一上头,忍不住就会吼孩子。结果没有用,继续错,真的是快把自己给气死了。
我非常了解小芳的暴脾气,一吼起来,连她老公都要抖几下,更别说孩子了。而且这种吼骂还是持续性发生。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言语暴力对儿童有长期持续性的损害,许多有暴力倾向的人都有小时候遭遇语言暴力的经历。”看似言语暴力造成的伤害只是暂时的,其实家长长期的语言暴力的确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特别是会影响他们的智力。
1、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如果经常受家长的吼叫,精神高度紧张,连接左右脑的神经纤维束局部会造成缺失,从而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2、海马体退化
人类天生带有自我保护的机能,一旦当我们遭遇到暴力的时候,就会自动采用一种忘记伤害,逃离痛苦的方式,让自己避免受伤。因此,当父母向孩子怒吼的时候,他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打开,遗忘这些令自己痛苦不堪的记忆。大脑负责记忆功能的是海马体,这时身体会制止海马体去记忆,日积月累,会导致海马体的机能退化,那么孩子的记忆力当然受到影响。
3、语言理解能力变差
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发现,那些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的孩子大脑,韦尼克区(主要负责语言理解)和前额叶区之间的连接明显减少,而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越少,那么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则越差。
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和他的团队,对父母言语攻击孩子的伤害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发现父母吼骂过孩子以后,即使事后再用各种方式向孩子表达歉意,对他们的伤害也于事无补。
1、大脑的特殊处理机制
学者布鲁·斯佩里认为“大脑是通过使用来发展”。如果同样的大脑回路被多次反复激活,大脑就相应马上进入激活模式。比如孩子总是被家长吼骂,那么大脑就特别擅长感到恐惧和害怕。
2、情绪脑的应急机制
“爬虫类脑”和“哺乳类脑”是人类大脑里最为古老的两个部分,占了大脑体积的70%,二者共同构成情绪脑,当发现到有危险逼近时,就会释放出大量的激素,提醒警示已处于危险之中,引发身体的警惕。然而情绪脑的细胞构成相对简单,所以,只会根据大致情景内容的相似性做为判断依据。
因此,如果家长经常吼骂孩子,当孩子发现自己不能流利回答家长问题时,尽管妈妈此时说话态度还很温柔,但是大脑会下意识地预判妈妈马上要发飙了,孩子内心立刻出现恐惧,本能地做出自我保护的反映。
3、杏仁核的处理方式
大脑中的杏仁核负责向我们报告潜在的危险,刺激身体对于压力做出反应。而且,就算过去很多年,杏仁核依然会发出同样的警告,让身体在面对相似情景时,总是产生应激性压力反应。所以,语言暴力的记忆会一直伴随孩子多年。
相对于吼骂孩子,家长爱护孩子的时间更多,但是孩子仍然对吼骂的记忆更加深刻和长远,这就是大脑机制的反应原理。家长一定要及时转变思想,多多深入了解孩子,用爱和诚意搭建起孩子的信任。
1、改变说话的态度和语气
家长要想管好孩子,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改变对孩子说话的态度和语气,用温和的态度,保持中低声调。这样会有利于保持自己的威严,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相比于大声批评孩子,用中低声调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和记住,这是因为低声调可以让孩子更理智、情绪也趋于平和,还有利于自我反省。
2、运用同理心
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不妨时常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事件,只有深入了解,才会跟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看到过一个故事,孩子拿着扫帚在扫床单,家长并没发怒或马上训斥孩子,而是心平气和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说,看到爷爷奶奶的床单脏了,想打扫干净,家长瞬间明白,原来孩子觉得爷爷奶奶太久没来了,打扫干净床单,是一种想念的行为。只是孩子年龄小,用错了打扫方式,所以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考虑问题,学会真正的倾听和接纳孩子。
3、就事论事,让孩子为后果负责
教育剧《小孩不笨2》里有段话说:大人经常以为,和孩子进行了很多沟通,其实,都是他们自己在讲。所以,家长在表达自己的“愤怒”时,不妨将情绪化的语言用具体描述来代替,将孩子要承担的后果也讲明白。
比如:用“妈妈在工作,你要小点声”来代替“别闹了!烦死人了!”用“被子没叠,你要把它叠好”来代替“你又偷懒不叠被子,说了多少次了!”
最重要的是,这里提到的后果,只要在合理范围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负责。比如说,不想吃饭,就饿一顿;故意损坏的玩具,就不再买新的。
当代知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表示:“人类的大脑生来更关注危险和消极的事物。”“坏的力量比好强”。家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人生导师,这就决定了家长必须合格,为人父母管理孩子一定要拿捏好度,用科学的育儿方式,才能事半功倍,请从现在起停止吼叫孩子吧!
今日互动话题:你认同正面管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吗?你有哪些管理孩子的好方法呢?欢迎分享。
我是逗儿妈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会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帮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