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惜朝
来源:毕老师说(ID: BiLaoShiShuo)
遇到对的人,请好好珍惜。
现在,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最重要的工具。
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很容易在使用微信时暴露无遗。
以下这4种让人讨厌的聊天方式,你有遇到过吗?
或者,你也会这么做吗?
语音骚扰
微信中最让人讨厌的消息,莫过于连续不停地发语音。
打开聊天界面,连续十多条都是语音,短则十几秒,长则一分钟。
看着一个个未读的小红点,真的让人抓狂。
有什么事不能一句话说清楚,非要长篇大论,还不让人一目了然呢?
最怕你在工作,在开会,一不小心点开了语音,场面就十分尴尬了。
有调查显示,在100个人里面,超过60个人都反感微信频繁发语音,尤其是长语音。
在微博上看到一位网友的吐槽,她说自己差点因为语音而抑郁。
最近微信加了一个客户,每次都不打字非要发语音,讲话又快又不清楚,声音非常急迫而且难听。
弄得我要听好几遍,每次点开都非常受折磨,浪费了时间不说,整天心情都很受影响,希望不用再跟她联系了。
喜欢发语音的人不少,但喜欢语音骚扰的人可以说很不友好。
他们往往只贪图自己的方便,却忘了顾及他人的感受。
说话断断续续,语言逻辑不通,方言口误杂糅,弄得听语音的人百般无奈。
高情商的人,不会只便利了自己,而忘了换位思考。
只问“在吗”
每次微信上收到“在吗”,心里都会咯噔一下。
我是该“在”呢,还是“不在”呢?
之前,一个同事给我发“在吗”,我当时很忙,忘了回复。
没想到她过后才说,发消息是想告诉我半小时后要开会,所有人都过去了,就我没去。
我无语,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当面确认,打个电话也行啊!
单单就“在吗”两个字,谁知道你找我什么事?
比起套路,开门见山更有诚意。
本来,“在吗”也是有礼貌的问候,但在不知不觉间,增加了聊天的时间成本和理解成本。
问“在吗”的人,可能真的只是为了确认对方在不在;
被问“在吗”的人,却十分纠结该怎么回复:
突然找我有什么事?
好事还是坏事?
万一问我借钱怎么办?
还是要找我帮忙呢?
怎么回复才好?
……
回复吧,又担心揽麻烦上身,不回复吧,又觉得不近人情。
曾经有人调侃:你不说什么事,我怎么决定我在不在。
所以,不管你如何打开话题,该在的人都会在,“不在”的人永远可以装不在。
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就没必要做那个掩耳盗铃的人了。
转赞投不断
微信转发、点赞、投票一条龙,想必你也遇到过。
朋友先美言几句,打好感情牌,然后一连发了好几个链接,还附赠了投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就这么一点小忙,你不会不帮吧?”
于是只能呵呵一笑,面无表情地帮人转发,帮人集赞,帮人投票。
最夸张的是群里,每天的消息除了表情包外,就是各种“转赞投”的链接。
“各位亲朋好友,这是我儿子的一个比赛,麻烦帮忙投一下票,记得是10号哦!”
“还差30个赞就够了,今晚能不能吃到打折的海底捞,全靠大家了。”
“转赞投”一时爽,背后的深坑却填不平。
让人帮忙转发、点赞、投票,本质上是在利用人情。
可人情本身是易消耗品,拉票求赞看似是举手之劳,其实正在大量消耗你的人际感情。
如果我们的关系不错,你让我帮忙我也就帮了,但事不过三。
次数多了,我会觉得你这个人很麻烦,一直利用我,从而重新审视两人的友情。
如果我们只是普通朋友,一次两次算是给面子,三次四次就直接忽视了。
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世上没什么是理所当然的。
感情很脆弱,不要把别人的帮忙当做理所当然,更不要无所顾忌地消耗彼此的感情。
长时间不回复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
“一个人如果没空,那是因为他不想有空,一个人如果走不开,那是因为不想走开,一个人对你借口太多,那是因为不想在乎。”
他对你有没有空,看看微信就知道了。
很多人喜欢用微信回复的速度,来定义一个人感情的深浅。
还特意分成了四种类型:秒回、轮回、隔夜回和不回。
秒回,代表着尊重和在乎的程度;
轮回,说明他并没有把你当优先级;
隔夜回,可想而知已经不耐烦了;
不回,就...干脆直接忽视了。
这些男女关系的弯弯道道,用在人际关系上也说得通。
一个人有多尊重你,重视你,从他回复你的速度就看得出来了。
情商越高,越懂得如何维护感情;
情商越低,越会把感情当做儿戏。
之前跟朋友聊天,她突然有感而发:
“有时候人心真的很难测,一向以为很好的朋友突然就变陌生了,连发微信都不回了。”
我想,这很现实,也很普遍。
如果我们关系很好,当然亲密无间,如果我们渐行渐远,就没必要为彼此浪费时间了。
人情冷暖,就是如此。
真心向来难得,再好的朋友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冷淡疏远。
遇到对的人,请好好珍惜。
过年了
看在小编辛苦工作的份上
惜朝,来源:毕老师说(ID: BiLaoShiShuo)这里是新一代有态度的年轻人聚集地。探讨热点时事、分享实用技能、帮你答疑解惑,助你成长!趁年轻,看更大的世界,做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