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剧《隐秘的角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朱朝阳因为不合群,老师找到了朱朝阳的妈妈周春红,希望她能开导孩子,可周春红却说:“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交朋友是进入社会以后的事”,在故事的结局,朱朝阳对严良说:“我做过最后悔的事就是给你们开了门。”
由此可见,交朋友不是进入社会以后的事,而是从小我们就应该教育孩子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远离什么样的朋友,该如何与朋友相处。
我儿子今年9岁,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觉到让孩子学会交朋友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受疫情影响,孩子这个学期都没有开学,有更多的时间与小区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从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远离品行不端的朋友,越远越好
按照我以往的认知,我一直觉得小学生应该是非常纯真的,但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两件事,让我大跌眼镜,提升了认知。
一天,我儿子从外面回来,跟我说和他一起玩的一个读小学四年级的男孩给他们讲黄色的东西,这个男孩说他经常看这类视频。听完我儿子的话,我特别震惊,原以为八九岁的小屁孩懂什么,没想到现在的孩子的认知早已经刷新了我的三观,我问儿子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儿子说他觉得很恶心,听到他讲这些东西,就赶紧骑着自行车跑开了。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更加认识到孩子择友的重要性,那天我老公从外面带着孩子们回来,很严肃地对儿子说:“以后不准你和***一起玩。”老公口中说的男孩是一个读五年级的孩子,10岁左右,他骑着自行车将一个10岁女孩子堵在一个角落里,伸手抓了女孩的胸部,不知女孩是吓得还是弄疼了,蹲在地上低声哭泣。我老公看到这一幕,非常愤怒,将男孩斥责走,又给女孩的妈妈打了电话,将女孩领走。
发生这两件事之后,我一边留意经常和我儿子玩耍的孩子,一边让老公给孩子讲一讲有关生理方面的知识,我担心孩子会有一些错误的认知,担心那些品行不端的孩子会影响到孩子。
千万不要忽视同龄人对孩子的影响,研究表明,孩子和同龄人的相处频率已远高于和父母等亲人的相处频率,因为只有同龄人才会和孩子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情绪感受。孩子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更容易有共同话题、更能有相似的价值观,从而能够更好的成长。
但同时要注意同伴影响力,什么是同伴影响力呢?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同类或同伴的影响。如果人们发现某种行为已经成为其同类中的一种流行行为,他们往往也就会跟着做,心理学家将这种影响称为“同伴影响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往往很少产生矛盾,四五个孩子在一起,就很容易出现欺凌现象,比如,有一个孩子开始攻击其中的弱者,其他孩子会立马仿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小团体中,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习惯,孩子受到小伙伴们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所以,孩子一定要远离品行不端的人,而要结交给孩子带来正能量的朋友。
家长不讲理,其孩子不可交
两天前,小区里发生了一件事,成了邻居茶余饭后的谈资,家长们纷纷告诫孩子,“不能和***一起玩,咱惹不起他妈妈。”事情是这样的,上周四的傍晚,一群孩子在小区的篮球场上打篮球,男孩小A投篮后,男孩小B伸手去接(注小A和小B没有身体接触),结果小B戳伤了小拇指,蹲在地上哭了。
事情发生四天后,小B的妈妈找到小A的妈妈说她家孩子蹲在篮球场边上玩,就被小A把小拇指砸骨折了,要求小A的妈妈承担小B的治疗费,小A的妈妈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小B自己承认一同玩了,且自己伸手去接球时受伤),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
小B的妈妈就当众大吼起来,“为什么没有责任?你儿子就不该下来打篮球,就不该投篮,你就认为我儿子受伤活该呗,我要报警!”随后,警察登门,问双方是否愿意调解,小A妈妈果断拒绝,建议小B妈妈走法律途径,引得小B妈妈又是一顿嘶吼,站在楼道里破口大骂,双方不欢而散。
现在全小区都知道了这件事,都告诫自家孩子远离小B,因为小B的妈妈太不讲理了,孩子们在一起玩,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若遇上这种不讲理的家长,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俗话说:宁可和明白人吵架,不和糊涂人讲一句话。遇到这种不讲理的家长,还是让咱家孩子远离他家孩子吧,不然给自己找麻烦是早晚的事情,退一步讲,这种家长也教育不出好孩子,真的不适合交往。
明辨是非,不以朋友为马首是瞻
从孩子步入幼儿园开始,他们就会遭受“同伴压力”,同伴压力是指为了融入同龄人的圈子,为了显得自己合群,而无意识或被迫做某件事,不管这件事是对是错,这些东西自己是否需要。
我发现小区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们往往都有同样的玩具,比如,我9岁的大儿子喜欢骑自行车,和他一起玩耍的孩子都有一辆自行车,4岁的小儿子喜欢玩滑板车,经常和他一起玩的孩子都有滑板车。
孩子要融入同龄人的圈子,往往会与所在的圈子言行一致,否则就会格格不入,会排斥在圈子之外,所以孩子有时会迫于压力,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哥们义气,和人一起去偷窃、打架等。
这也是家长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交朋圈子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患于未然,让孩子远离那些对他有危害的朋友圈子,另外,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明辨是非,不以朋友为马首是瞻。
在《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阳,明明知道他的朋友普普和严良做的事是不对的,可为了友谊,为了哥们义气,他选择和同伴们站在一起,参与了对张东升的勒索,导致了危险不断升级,父亲也因此而丧命。
不能说普普和严良是坏孩子,但他们身上确实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教孩子学会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不仿效他人的缺点,有自己的主见,不与之同流合污,是交友的必修课。
孩子所生活的圈子犹如成人社会的缩小版,对孩子来说并不简单,学会交正能量的朋友,趋利避害,做独立、有主见的人,才是正确的社交方式,既能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mkHKnMBiuFnsJQVY7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