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永久性禁捕,刀鱼、中华绒螯蟹等长江淡水食材,难上餐桌

2019-07-14   小乔的美食美客

要说起我们餐桌上吃到的淡水鱼,有些鱼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那可不是一般的池塘养殖的淡水鱼所能比的,这些鱼就来自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水域。比如说最为常见的“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鳙鱼、鲢鱼,它们的鲜美程度要超过很多其他淡水鱼。但是最近几年,这些淡水流域里捕捞出来的鱼类和虾类,是越来越少了,这跟过度捕捞有很大关系。长江流域永久性禁捕,刀鱼、中华绒螯蟹等长江淡水食材,难上餐桌。

这几大淡水流域出产的鱼类到底有多少,可以从农业农村部渔业局统计的数据里看出来,比如说长江流域,每年所捕捞的数量还不到10万吨,这个量仅仅是占到我国水产品总量的0.15%,这本身就说明,在长江流域可供捕捞的鱼的种类和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另外还有些鱼,比如说长江鲥鱼、中华鲟、长江江豚、白鱀豚等等,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在这个通知里,公示了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要完成渔民退捕,实现全面永久性禁捕。2020年底以前,完成长江干流和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大渡河等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的渔民退捕工作,2020年起实现常年禁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

暂行10年的禁捕,考虑的是长江鱼类的繁殖周期。一般长江里的鱼类,繁殖周期为3年,10年禁捕,可以使大多数的鱼种能够完成3个周期的繁殖,这能使鱼的数量得到一个根本的改变。过度地捕捞,已经使长江、黄河这些水域里的鱼虾等数量,相比较于以前,下降的太厉害。比如说有的人在下网的时候,下那种“绝户网”的,导致小鱼小虾都被捕捞干净了,这对渔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以下的一些食材,或许以后很难在餐桌上看到了。比如说中华绒螯蟹,这种蟹可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种蟹类,从2019年2月1日起,已经禁止捕捞了。另外还有长江刀鲚,也就是常说的刀鱼,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种鱼被称作“天价刀鱼”,卖到几千元一斤,同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一样,已经禁止捕捞。

这就是说,上面提到的几种长江特有的水产品,刀鱼、中华绒螯蟹、凤鲚、长江鲥鱼,最起码在10年以内,不允许捕捞,在我们的餐桌上再也不会见到了。对于渔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这是好事情。

新闻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经济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