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建筑师与David Wolferstetter Architektur(DWA)合作开发3D打印外墙,该外墙将作为德国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的新入口。
这个3D打印外墙采用了FDM3D打印技术和聚碳酸酯材料制成,呈白色,采用嵌入式管设计。充满空气的空腔结构用以实现隔热效果,而细管则循环空气以进行通风,波浪形的表面通过折射作用达到遮阳的作用。
每个3D打印的外立面,宽60厘米,高1米,而透明的塑料材料也为习惯看到混凝土墙的人们增添了新鲜感。
每个3D打印的立面为宽60厘米,高1米,具有通风,隔热和遮阳等功能,而透明印刷塑料看起来比我们习惯看到的层状混凝土斑点更光滑。
这些功能中的一些由元件内部的电池提供,这些电池提供稳定性,同时产生用于绝缘的充气腔。阴影由材料中的波浪产生,以建筑师指定的方式漫射光,并且嵌入的管允许空气从3D打印元件的一侧循环到另一侧。
“3D打印开辟了过去难以想象的设计可能性,”TUM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Building Envelope的副教授兼建筑师兼研究员Moritz Mungenast说。“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自由来整合通风,遮阳和空调等功能。这消除了对昂贵的传感器,控制程序和电机的需求。“除了功能元件之外,3D打印外立面元件看起来也令人难以置信,大量组装时会产生类似面纱的包层。“设计和功能密切相关,”Mungenast解释说,涉及3D打印立面的不平整和光滑的表面形状。“例如,我们可以安排波浪,以便在夏天保护立面免受热量影响,并在冬季尽可能地照射。”
3D打印建筑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但在获得紫外线防护和防风雨等功能认证之前,需要进行更多测试。
了解更多绿建相关资讯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