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正在进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传统的价值观念会受到新的观念的冲击,收入可能成为了社会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虽然国内网民数量大幅飙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0%+,但依我个人来看,可能并不止这么少。
我们今天关注的焦点是另一条信息:超过7成的网民余月收入不足5000元。
换句话说,在全社会看重收入指标的情况下,5000元依然是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收入门槛。
以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说,传统行业的工资水平有高薪,但可能只要少部分,而新兴的互联网行业,5000元在一线城市应该很好拿的,二线城市可能稍微困难些。
看到这个数据,我们并不会有任何的惊讶和焦虑,但社会公众人物的传导的价值观却让人愤懑。
比如新东方俞老师关于工资比别人低,就是浪费生命的言论。
说实话,国内收入开始上升也不过这几年时间,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带动的自媒体,一股脑的在煽动“金钱”恐慌和焦虑。
我们不可否认,年轻人刚入职场,横向对比收入可能真的没有多少,但如果对比我们的父辈,这笔钱可能就不算少了。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收入都是随着工作经验、阅历的提升逐渐提升的,虽然现在不断倡导一种中年危机,但更多在一些追求脑力年轻化的行业,比如互联网行业。
经济大环境不好,用人企业就希望通过节省人力成本来提升企业效益,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些声音,何况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远比传统企业的风头更盛。
年轻人月入几千元并不是浪费生命,也不丢人,如果未来抓住机会,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如抖音带货一哥卖口红,谁能想到他曾经仅仅是导购员,在市场化经济下,虽然红利越来越少,但依然有很多可以抓到的机会。
比如过去几年的自媒体,辛苦一点也可以赚几千元的。
应该说,这是一个功利的时代,也是一个能抓住机会的时代。
如果能在主业外,创造一份副业收入,逐渐沉淀下来,也不失为一种方式。
我接触的一些互联网程序员,利用业余时间接一些项目,虽然收入不高,但勉强可以抵消一些日常消费、租金或房贷的支出。
现在很多人都在焦虑,都再传导焦虑,但并不给你一个解决焦虑的方式,虽然没钱很困难,但在没钱情况下还带着负面情绪,对自己帮助并不大。
生命是自己的,少赚钱时多积累,多赚钱时不浮躁,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