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屈辱的一场战役:几十万大军覆没,皇帝被擒

2020-11-29     后知后觉吴

原标题:明朝最屈辱的一场战役:几十万大军覆没,皇帝被擒

历史上军事最强大的朝代,有人会说秦朝、汉朝、唐朝、元朝、清朝。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但仅是统治中原地区。

汉朝,刘邦“白登之围”、吕后被匈奴单于书信所辱,皆毫无办法、有点尴尴尬尬。

唐朝,“渭水之盟”是突厥兵临长安城下的无奈之举,李世民一肚子憋屈。

宋朝?这个经济上的巨人,军事上的矮子,不说也罢。

元朝,军事上的确牛,但是蒙古族建国,少数民族的政权。

清朝,同元朝。

再看明朝:

1、十三次北伐蒙古,蒙古走此走向没落。

2、东南横扫倭寇,最著名的是戚继光的“戚家军”。

3、明朝末年,还能吊打日本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因此一病呜呼。

4、屯门海战吊打当时的世界海洋强国葡萄牙。

5、崇祯八年,即将亡国的明朝,痛击大英帝国于虎门。大英帝国赔了明朝近3000两白银(银子虽然不多,但是很解恨啊)。

6、料罗湾海战,郑芝龙全歼“海上马车夫”荷兰的远东舰队。

7、明朝有“四不”原则: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

8、明朝存国的267年中,没有一个皇帝弃城而逃、屈膝投降、求和割地。

综上所述,只有明朝在军事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

但明朝的军事上,却有一奇耻大辱:几十万大军覆没,御驾亲征的皇帝被擒。

这件奇耻大辱就是“土木堡之变”,男主角是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是明朝建国以来的第一位幼年天子:

四个月大被立为太子,九岁便登基。

因为“土木堡之变”失去了帝位,后经过“夺门之变”,他又二次为帝。

朱祁镇是一个性格复杂、无法捉摸的皇帝。

1、勤政爱民,容言纳谏,施行“优老之政”:

给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粮食、钱财、衣服等福利,深得人心。

2、临死前,废除了惨无人道的嫔妃殉葬制度。

3、宠信太监,尤其是他崇信的太监王振等,皆为无能小人,只会祸国殃民。

4、杀了于谦、王文等忠臣,让天下人及后世齿寒。

先说“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瓦剌的太师也先入侵明朝,明英宗朱祁镇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

原意,准备与瓦剌在明朝的边境决战,所以大军浩浩荡荡、非常嚣张的一路北上。

明朝同瓦剌(元朝灭亡后,蒙古分为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瓦剌在“土木堡之变”前后,曾一度统一蒙古草原),发生过多次战役,明朝没有输过。所以朱祁镇信心满满。

朱祁镇御驾亲征;首先,朝中大多数大臣是反对的;其次,准备的也不够充分,粮草都没有准备好,就出发了。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朱祁镇让太监王振掌握军权。

王振何许人也?是陪朱祁镇一起长大的人,是朱祁镇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

从王振开始,明朝进入宦官专政时期。

王振压根就不懂军事,还喜欢瞎指挥。

这是立功扬名、名垂青史的大好机会,王振想的很美,但现实很残酷。

二十万明朝精锐本战损失殆尽。

王振也死在万军之中,朱祁镇被俘获。

但朱祁镇被俘的时候非常的淡定从容,并未失去作为一名君王的尊严。

从这也可以看出,明朝皇帝没有一个是软蛋。

也先非常开心,准备一股足气,攻占北京城。

明朝,远未到衰落的时候。一代明臣于谦横空出世!

(不是说相声的于谦,但是会赋诗的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为代表,留守北京的大臣们听说朱祁镇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啊,第一时间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事实上朱祁钰当时还有点犹豫,但架不住皇位的诱惑。

后期呢,又对皇位上瘾了,不愿意退位了。朱祁钰,和哥哥朱祁镇一样,是个复杂的皇帝。

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打破了也先的幻想,明朝和瓦剌开始议和。

这时,明英宗朱祁镇就一点用处都没了,放在手里成了烫手山芋,瓦剌主动要求送朱祁镇回国。朱祁钰不情愿,赢回了哥哥,自己怎么办?兄弟俩谁当这个皇帝?

但大臣们都要求迎回朱祁镇,朱祁钰只好同意了。

等朱祁镇回京后,立刻被朱祁钰软禁了。

直到公元1457年,朱祁钰病重,对抗瓦剌的功臣石亨为了自身利益,和宦官曹吉祥、都督张𫐄、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密谋,请朱祁镇复位。这就是著名的“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夺得帝位,朱祁钰因为病重,也无可奈何。

朱祁镇夺位后,先杀了于谦。借口很难找,于谦是大功臣,轻易杀不得。

但是徐有贞说:“不杀于谦,夺门不正”。朱祁镇认为很有道理,让人随便找了个理由杀了于谦。什么理由?参照岳飞的“莫须有”罪名。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

朱祁镇

朱祁钰

于谦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WA9FXYBdHeNs4oxBg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