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分好剧接连大结局,《长安十二时辰》、《小欢喜》算是椒叔夏日里的最喜欢的两部剧了。
每周就指望着那几集过活,现在完结之后,又陷入了剧荒。
好剧很多,但是好的国产剧就很少了。
年代剧需要做到布景符合时代,现代剧需要做到不脱离现实。
不出戏,这三个字就已经刷掉了一批凑数的作品。
或者是有足够的亮点掩盖住剧集其他的短板,能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这类剧集则少之又少。
好在刷了许多新剧之后,今天就让椒叔淘到了这么一部的良心剧:
《老酒馆》
剧集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到抗战时期,一个特殊的时间点。
此时的东北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下,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日语,随处可见日式居酒屋。
一群闯关东的北方汉子们来到大连开酒馆谋生计。
这家老酒馆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成了庞大的信息中转站。
一出出生动有趣的江湖戏码在此上演。
剧中主演都是老面孔,各大高分影视作品中都有过亮相。
饰演男主陈怀海的陈宝国,饰演谷三妹的秦海璐自然不必多说,都是作品奖项拿到手软的实力派。
更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配角。
曾出演过《仙剑3》猥琐男赵无延的萧松原老师。
造型依旧是30岁的样子,但这次扮演了一个磨刀匠,脱离了喜剧角色添了一些悲剧色彩。
还有《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何孚刚刚放下复仇大计,这边就成了老酒馆中的小伙计。
另外,巩汉林饰演的评书先生也是剧中一大亮眼角色。
他靠一张灵活的嘴皮子在好汉街上立身,但也因为口不择言而惹祸上身。
抿几口酒,醉意涌来,借着酒劲说了一出“水浒传”。
客人点的是武松醉打蒋门神,他却稀里糊涂的说成了怒杀潘金莲。
不仅扫了别人的兴,挨了一巴掌,连带着自己的饭碗也丢了。
巩汉林本身的曲艺功底加上生动的表演,让这么一个油滑的评书先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给剧集带来了不少江湖气息和喜剧色彩。
陈怀海、三爷、评书先生、老警察等各色人等,有善有恶,有悲有喜。
他们齐聚老酒馆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组成一幅立体的民国江湖绘卷。
虽说涉及人物众多,剧情却丝毫不杂乱。
台词也是字字斟酌,可见编剧下了大功夫。
以陈怀海一行人初到好汉街与警察的交锋为例,剑拔弩张的气氛都藏在了各自的话语里。
他们踏进买下的铺子却看见了一具尸体,结果第二天的老警察上门查案,尸体消失。
这才明白过来,他们被下套了。
要想息事宁人,必然少不了大出血。
三爷说的各种黑话表明,他们一定经历过这种仙人跳的骗局。
因此也为之后陈怀海设计破局,跟老警察谈判做了铺垫。
这场悬疑氛围十足的交锋戏,精彩! 凭借着出色的人物刻画和精妙台词,《老酒馆》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在同期开播的剧集中,收视率位列第一。
一众主旋律献礼剧集中,它依靠过硬的高收视率打响了第一炮。
作为一部偏严肃向的正剧,《老酒馆》这份双网收视率第一的成绩单,的确惊人。
只要制片方能用心拍出一部高水准的剧集,观众自然会买账。
无论现实题材、历史题材等不受关注的类型作品也好,观众追剧和评判标准是依据好看与否来决定的。
《小欢喜》、《长安十二时辰》的火爆已经证明这一点,没人愿意去看那些粗制滥造的滤镜MV。
而《老酒馆》将紧随其后,用作品质量证明了观众的品位从未降低。
要知道剧集里可是一个流量明星都没有参演啊。
椒叔在刷剧的过程中一直琢磨着一件事。
《老酒馆》的表现形式是多年前很热门的单元剧形式。
剧集以每一两集的篇幅围绕个别故事进行展开,展现一个个角色形象。
单元剧最大的优点在于适合表现涉及人物众多的剧集。
这也是为什么本剧的群像戏格外精彩。
既没有损失配角的角色魅力,同时也推进了主线剧情的发展。
随着故事的深入,你一定能记住其中的多个角色。
这就是单元剧的魅力所在。
像《武林外传》同样也是这种形式,一个同福客栈的主舞台带出了佟湘玉等人。
角色依次登场,小章节分开叙事,令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
白展堂、郭芙蓉、吕秀才等角色直到现在都能让我们印象深刻。
他们的嬉笑怒骂伴随着多少人度过了一个个欢声笑语的夜晚。
单元剧回归到了电视剧最本质的那一面:
故事、人物才是重中之重。
用这些基础的组成单位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赢得对于剧集本身的认可。
但近些年单元剧变得愈发稀少,市场倾向于场景、道具、服装的过度奢华,用华丽的视觉画面掩盖故事上的短板。
制作更加精良的剧集却没了人物角色的魅力,主角们倒更像是模特用颜值造型在吸引观众的注意。
好在还有《老酒馆》,把曾经炙手可热的单元剧带了回来。
让故事为人物服务,让人物为剧集服务,不会显得作品空洞无物。
小到台词对白,大到时代背景。
《老酒馆》做到了如何用近乎白描的拍摄手法呈现了一出上世纪的时代记忆。
民国版的武侠,足以概括剧集的故事内核。
陈怀海所代表的隐士奇人,评书先生所代表的平民百姓,还有官员警长、商贾权贵等诸多阶层人物。
一张张不同的面孔构建出了危机重重,同时也充斥着逸闻趣事的好汉街群像。
人与江湖的故事,始终能勾起观众的追剧欲望。
在国产剧荒的日子里还有这么一部好剧出现,算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