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足音】一张珍藏六十三年的照片——记陆兆坤烈士遗孀顾庆珠不平凡的人生

2019-05-28     临沂高新区

一张珍藏六十三年的照片

——记陆兆坤烈士遗孀顾庆珠不平凡的人生

临终时,她宁静安详,双手紧握。亲人们在老人紧握的右手中取出一个折的板板正正的小纸包,一层一层地打开,当打开最后一层时,在场的人们惊呆了。她手中紧握的竟是那张六十三年前丈夫南下临别时留下来的,已经发黄的照片。此时此刻,亲人们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苦。亲人们把相隔六十多年的照片合在一起,让其夫妻团圆。

革命烈士陆兆坤,出生于1916年,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村人,祖籍罗西街道办事处东磊石村。兄弟五人,排行老二。老大为了生活,逃荒流落烟台。老三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外出多年,至今杳无音信。老四陆兆胜幼小时因家境贫苦,随父亲、叔父投奔湖西崖表亲,靠父亲为窑主干活维持生计。老五5、6岁时因生活拮据,活活饿死。陆兆坤从小就在窑厂随父干活,尝尽了旧社会人间辛酸,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剥削阶级仇恨的种子。

1943年,经吕其昌介绍,陆兆坤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决心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负责本村的民兵工作,带领民兵与日伪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极配合八路军,拔据点,炸碉堡,反扫荡,一马当先;送军鞋,救伤员,抬担架,勇往直前。工作中表现出了超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1946年被组织调任到临沂县朱陈区,任武装部长。

1947年,臭名昭著的土顽王洪九及各村地主武装组成“还乡团”,对共产党及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阶级报复。面对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陆兆坤毫无畏惧,斗志坚定。他率领区武工队与敌斗争,参加过数十次战斗。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临沂人民终于在1948年10月10日迎来了解放。

1949年2月,为解放全中国,上级决定抽调大批干部随军南下,开展新解放区工作。刚刚新婚不久的陆兆坤,因指挥有方,英勇善战,被党组织选定为南下干部之一。他倍感光荣,毫不犹豫地服从党的这一决定。临行时,顾庆珠恋恋不舍,热泪盈眶。她看着丈夫胸前戴着大红花,威武雄壮,心里也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满怀深情地哽咽着说:“兆坤,你保家卫国,我们家里人都高兴,你好好干,我会照顾好……”陆兆坤心情也不平静,紧紧握着妻子的手,把刚刚拿到的照片递给妻子,嘱咐道:“这是革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希望你在家,照顾好老人,照顾好自己,想我的时候就看看这张照片。”最后语重心长的说:“等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是离别,也是永别。陆兆坤离开妻子,随临沂南下干部工作团,迎着浓烟未消的战火,渡江南下,长途跋涉,辗转两个多月,到达浙江省兰溪县,被安排到该县新组建的万坛区,任区长。

此时的兰溪混乱不堪,到处匪患成灾,社会不宁,民不聊生。陆兆坤克服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等重重困难,为保卫新政权和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开展工作。1949年7月7日晚,陆兆坤刚从外村回到区驻地,副区长就向他汇报了有九个土匪回陈村进行抢掠骚扰村民。听完汇报,他深感问题严重,事不宜迟。紧急情况下,陆兆坤亲自带领五名区中队战士和六名身着便衣的区、乡干部,立即出发去两里外的陈村,围剿土匪。刚一进村,即与土匪碰了个对面,随即发生了激战。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和同志们一起浴血奋战。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被躲在暗处的土匪打中腹部,伤势严重,经全力抢救,终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土匪被及时赶到的解放军全部消灭。随后,兰溪县军民为陆兆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后,将陆兆坤的遗体安葬于兰溪城东郊大云山麓,立碑纪念。

当丈夫牺牲的噩耗传到老家时,妻子顾庆珠绝对也没想到,白天黑夜,盼来盼去,竟盼来了这一不幸的消息。犹如五雷轰顶,瞬间被彻底把她击垮了。她无法接受丈夫牺牲的事实,丈夫在她的心中不仅是革命伴侣、亲密爱人,更是他坚强的精神支柱。在丈夫南下的多少个日日夜夜,无论多苦、多累、多难,一想起丈夫在革命队伍里,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再大的困难她都能微笑面对。盼只盼,全国解放了,丈夫胜利归来,夫妻团圆,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她不相信那个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坚强信念的铮铮傲骨汉子,这么年轻就牺牲他乡,怎么会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她而去。她太爱丈夫了,因为爱,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她苦并快乐地工作着,爱,给她带来生活的动力。

在丈夫走了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劳累一天的她,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夜晚与丈夫梦中相会,可美梦醒来仍是空。痴痴望着丈夫离别时留下的那张照片,久久端详。他是那么英俊潇洒,善解人意;一身正气,无所畏惧。丈夫答应过的,等革命完全胜利了,会陪伴她过上和常人一样的生活。如今,这一切的一切化成了泡影。多少个夜深空寂的夜晚,对孤灯,思绪万千,泪水涟涟。这让她本就虚弱的身体难以承受下去,顾庆珠大病一场。在家人的安抚和上级领导的关怀下顽强的挺过了那段特殊时期。由于心灵受到了严重创伤,她神经质地坚信丈夫还活着,只是南下去工作了,终有一天会回来的。

顾庆珠在万分悲痛中,与家人商议,还是让英雄的丈夫,魂归故里吧。于是,由陆兆坤四弟陆兆胜前往浙江兰溪与当地政府协商办理迁坟事宜。当地政府尊重家人意愿,协助陆兆胜将装有烈士遗骨的棺椁,用车运回湖西崖村。顾庆珠多么想看看分别数年的丈夫最后一眼,打开棺椁,看到丈夫的遗骨,她如梦如幻,临行前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她声泪俱下,几次昏厥。一声声哽咽的哭声,撕心裂肺,诉说着压在心底多少年来对丈夫的思念。她看到丈夫一只手还是放在肚子上,好像还在捂着流血的伤口,妻子心疼不已,悲痛欲绝。众乡亲,触目伤怀,黯然泪下。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按照当地风俗给陆兆坤烈士举行了葬礼。在葬礼上,乡政府领导致悼词,深切缅怀陆兆坤烈士的英雄事迹,高度赞扬了陆兆坤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精神,深情地鞠躬,告慰先烈英灵。下午将陆兆坤烈士遗骨安葬于原籍磊石村南山陆家老林。1996年,罗庄区民政局立碑,上写“革命烈士陆兆坤之墓”。昭示后人,铭记先烈。

为了弘扬烈士精神,保障烈士遗属生活水平,上级领导安排顾庆珠到八块石瓷厂干临时工。在这期间,庄邻亲友多次劝她再嫁他人,将来老了好有个依靠,可她一直没有答应。为了慰藉对丈夫的思念,征得政府同意,在1965年(顾庆珠时年33岁),由湖西崖“四清”工作组大队长刘玉成同志联系,领养了一个女婴。给养女起名为陆红霞,其寓意吉祥、喜庆……这充分表达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抱来养女时,正好顾庆珠的弟媳刚生了孩子,于是她上班时把孩子就放在娘家。弟媳深知大姐的不易,更理解大姐的难处,每每把奶水优先喂给小红霞,自己的孩子有时饿得直哭。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也到了退休年龄,因她是临时工,按政策孩子不能顶替其工作。于是,她就去临沂地区工业局向领导汇报了她的情况,领导听后非常重视,报请上一级领导同意,对其予以特殊照顾,安排陆红霞为八块石瓷厂正式职工。

政府始终没有忘记革命烈属,1993年,上级民政部门出资,委托湖西崖东村村委在本村东边,按照当时村民的生活标准,帮顾庆珠盖了四间出厦的瓦房。后来因旧村改造拆掉,村里又在后面给盖了三间一层的平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于2001年,在没有麻烦政府的情况下,母女倾力把平房改建成了二层楼。

随着红霞长大成人,结婚生子,顾庆珠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然而,噩运似乎总不愿放过苦命人,就在顾庆珠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厄难之手再次伸向她。还不到不惑之年的养女,因企业倒闭,失去了工作,家庭压力太大,于2004年夏天不幸离世。老人家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痛入骨髓。世上最令人悲痛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最大的痛苦,让年近八十岁高龄的顾庆珠老人,无一幸免。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心智与体力已大大衰弱的顾庆珠如同风中摇摆的烛火,行将熄灭。似乎在寻索这世间尚有什么未曾品尝的悲苦,大限弥留之际,顾庆珠枯萎的脸上竟泛起了红晕,一遍遍喃喃自语:“要去见他了!我要去见他了……都这么老了,他还认得俺不……”在迷迷糊糊中,她好像又看到了希望。2011年农历11月5日,顾庆珠,这位可亲可敬,平凡而伟大的老人,在家中去世,享年86岁。

临终时,她宁静安详,双手紧握。亲人们在老人紧握的右手中取出一个折的板板正正的小纸包,一层一层地打开,当打开最后一层时,在场的人们惊呆了。她手中紧握的竟是那张六十三年前丈夫南下临别时留下来的,已经发黄的照片。此时此刻,亲人们再也忍不住了,失声痛苦。亲人们把相隔六十多年的照片合在一起,让其夫妻团圆。望着这张合影照,人们浮想联翩,念念不忘。多少年的等待,多少年的期盼,他们终于在天堂团聚了,愿他们在和平的天堂里,幸福美满,相互搀扶,一切安好!

高鹏程 整理 张启荣 润文

参考资料:《临沂高新区文史资料》之《陆兆坤烈士传略》周文进、《六十三年的等待》李春雨

那些记忆,或明或暗。

那些印痕,幽深绵长。

一枝一叶,一街一巷。

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长。

历史足音 往期精彩

“马厂湖”的前世今生
湖西崖的由来
山乡艺人杨二能
西叠庄千年银杏树的故事
临沂县委在烽火中诞生
想起崔庄“会” 想起姑姑
前黄土埝村的私塾
鲁南瓷都——湖西崖
燕车~儿时的记忆
英雄血染国柱村
横扫敌据点
说说俺村业余剧团
卢家湖村家乡保卫战
忆涧头军演
李家红嫂救八路
东叠庄的来历
湖西崖小吃“豆腐脑”
蜈蚣三忌的由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PeyJ2wBmyVoG_1ZC2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