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这部必须用巨幕看的电影,活活让我的心脏漏跳了半拍

2019-09-07   天涯小鸟movie

本周有一部必须去影院观看,而且必须看巨幕的电影。

它就是今年第9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

顾名思义,徒手攀岩(Free solo)就是无保护自由攀登,可使用的只有攀岩鞋粉袋

不能使用绳索和机械塞一类的保护设备,也不能使用上升器一类的辅助设备。

也就是说——一个行差踏错,一个手滑,就有可能跌落万丈悬崖,毙命。

何况,很多时候,岩壁是这样的。

光滑的岩壁

手的抓点可能就只有几毫米的突出

这也算抓点?

是的,这就是影片的截图。

没有特效,没有威亚,全是实景。十几台摄影机分布在岩壁的各个关键部位进行拍摄

挂在岩壁上的摄影师

摄影师兼导演的金国威,长期和本片的主角,亚历克斯·霍诺德合作,供职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他本人也是一名出众的攀登运动员。

他和妻子,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及摄制团队一起,录下了2017年亚历克斯·霍诺德攀登美国加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酋长岩的全过程。

当时,《国家地理》报道,与无保护攀登酋长岩相比,过往的那些攀登成就显得黯然失色。

酋长岩近乎垂直高近900米

多年来攀岩界一直在推测无保护状态下,攀登酋长岩的可能性。

只有两人公开表示有可能攀登成功

为了无保护攀上酋长岩,亚历克斯·霍诺德花了一年多时间训练,在2016年11月,他曾尝试攀登,但状态不对,中途放弃。

2017年6月,他终于登顶。

金国威及他的团队从亚历克斯训练时就跟随拍摄,直至制作完成,一共花了807天。

金国威(左)和亚历克斯(右)

影片细细呈现了路线规划、保护状态下练习攀登、心理调适、终极登顶的过程。

攀登酋长岩的路线是这样的:

来自国家地理中文网

这条路线共有33个绳距组成。

其中Teflon corner(特富龙角)是最难的部分岩壁太光滑了,只有一个很小的抓握点。

全景

放大

而“怪兽宽隙”路段,亚历克斯必须把身体嵌在石隙里

所谓“宽隙”,也不过挤着擦着背往上爬。

夹缝中求生存

更不用说全程还要横越好几次。

他的伙伴在底下都忍不住捂脸:“你们居然还敢看。”

“真不敢相信你们居然还敢看”

连看都不敢看,更别说挂在岩壁上了。

亚历克斯抗恐惧的能力在攀岩界大概无人能比

攀酋长岩当天凌晨,亚历克斯驱车到达,下车,径直走向酋长岩,换上鞋,开始攀登。

没有丝毫犹豫,平常得就像普通游客去拍张照片。

影片中,亚历克斯曾做过核磁共振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他脑部的杏仁体不活跃,需要很强的刺激才能有反应。

亚历克斯认为,是多年的训练让他的恐惧感下降,而我认为,这有成长的影响和一定的天赋在里面。

亚历克斯小时总被父母贬低,父亲阴郁,母亲只会用法语说“我爱你”。

“在我的一生中,家人从来没有说过'爱'这个字。”亚历克斯说。

“爱的一部分表现就是要说出'爱'这个字”

而母亲的“不完美就是不好”更加剧了亚历克斯坠向自我贬低的深渊。

这是他如此追求极致的原因之一。

他爱徒手攀岩。对亚历克斯来说,这就是他的路,就是要做到极致。

2008年,他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徒手攀上犹他州海拔900英尺(274米)月华拱壁的人。

2012年,亚历克斯成为首位徒手攀上加州海拔2000英尺(609米)半圆顶西北壁悬崖的人。

原生家庭的确影响了亚历克斯的性格和心理,但更重要的是,亚历克斯在徒手攀岩上,具有天生的亲近感

“面对死亡时,满足感更强。”

“有些人追求幸福,而我的追求是成功。追求轻松快乐,是无法有成就的。”

如果没有这种亲近感,他是无法做到每一个动作和整个人,整块岩石融为一体的。

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绝对的专注。

忘我。

这些词似乎都显得苍白。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境界是我们很多人都羡慕的。

区分真正热爱的标志,就看是否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不在意结果,不在意输赢,不在意得失。

完完全全沉浸在所做的事里面。

就像影片中的亚历克斯,金国威的摄制团队一开始给他造成了困扰。

因为那些摄像机让他开始关注自己的表现。

这是他在2016年11月第一次攀岩酋长岩失败的一个原因。

后来摄影师不得不做出调整,根据他的感受分布机位,24小时蹲守在酋长岩下,等待亚历克斯随时来攀登。

尽量不给他造成干扰。

悬崖上的摄影师

这是另一种专注。

我们说术业有专攻,人能一辈子在自己热爱、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是一种圆满

然而,有几人有这样的幸运呢?

不是浑浑噩噩始终看不清内心,就是早已丧失了专注力。

那种物我两忘,唯有眼前之事的感觉,一辈子就算体会过一次,也不虚此生了。

这,是这部纪录片打动我们的终极原因。

但,人无完人。

亚历克斯在攀岩上,的确是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骨子里冷漠的人。

长期离群索居,和家人关系疏离,有一个女友,却在女友问他是否想过有一天会死这个问题时,回答:

“我没有义务尽量活长一些。”

谈论近期坠崖的攀岩者,女友同情他的妻子。

亚历克斯说:“难道她想不到这是迟早的事吗?”

亚历克斯的“悲观”言论

“我一旦发生意外,我的朋友会照常生活,我的女朋友,也会找下一个男友。”

真不知道是该说亚历克斯看得透彻,还是冷漠?

无可置疑的,这是拜原生家庭所赐

除了徒手攀岩,亚历克斯对生命中其他的人和事都很淡漠。

他是一个活在社会边缘的人。

他的这种冷漠,让人看得心疼。

“在我性格成型的关键期,家人没有拥抱过我”

我想起了梵高、张爱玲、《美丽心灵》的原型数学家纳什。

他们都是天才,但都活得很痛苦。

亚历克斯痛苦吗?

看影片似乎并没有明显的痛苦表现,但,他始终都把原生家庭挂在嘴边。

是原生家庭对他影响太大,还是他成年之后的生活太过乏善可陈

恐怕两者都有。

看着亚历克斯·霍诺德孤独的背影,我不禁沉默。

(作者:天涯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