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0年,
你的人生都经历了哪些故事?
如果你也有 ——
动人的经历
倾诉的渴望
只要付出一点勇气
我们就能用戏剧的舞台
装下你所有的只言片语
关于《美好的一天》
2013年在北京被观众谈论最多的作品
剧场作品《美好的一天》2013年九月首演于北京。因其难以被归类的的剧场美学和切入中国现代化背景下的私人叙事而引起广泛关注,成为2013年在北京被观众谈论最多的剧场作品。
演出由20个表演者在剧场里的私人口述构成,表演者都是生活居住在北京的各行各业的“非演员”——年龄、职业和籍贯都不相同。他们所讲述的都是他们人生中的真实经历。剧场里的私人口述成为地理政治学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口述史的一部分。
《美好的一天》2013年首演于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演出时,表演者每人携带一只话筒和一个发射器,每人都有一个独立的频道。观众每人配备一个耳机和一个收音机,可以随时切换、选择倾听各个频道的讲述。演出时长70分钟左右,表演者们不间断的讲述占55分钟。
走过北京、杭州、上海、深圳、香港五个城市,七年的时间里,《美好的一天》参与者累计超过100人,年龄横跨16岁-91岁。不同地域的讲述者在剧场中持续释放着城市、历史与私人记忆交织的能量。
演出历程
2013年北京版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北京国话先锋剧场
2016年上海版
聚裂ReActor,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7年杭州版
杭州西溪天堂艺术中心
2018年深圳版
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深圳福田文化·音乐主题馆
2018年香港版
香港黑盒国际艺术节,香港黑盒剧场
相关评论
“这个戏不是在关照他人,而是通过台上他人使你关照自己。”
——北小京看话剧
“94.7兆赫的姑娘,你的继父和你妇产科的实习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养狗的哥们,你的哈士奇还好吗。”
——阿草籽儿
“然后你就会知道,最好的故事大概一直在被我们错过又错过;而美好的一天,就是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怎样结束。”
——吕彦妮
“的确是‘第一次带耳麦拿个收音机看戏剧’,这个没有情节但同时有无数情节的剧实在考验人耐性,粗糙中带着细腻,混乱中又体现秩序……让最平凡的生活洒下、铺开又沸腾,这的确是种‘现代艺术’。
牛逼这样的话我说不出口,有人可能觉得像是现代舞,我没这么感觉,我想起小时候自己在家里陪客人看电视,然后爸妈在厨房做饭的情景,有红焖大虾,你能想象那个虾慢慢变红的感觉,有炖鸡汤,嘟嘟嘟嘟,有普通的炒土豆丝,唰的一下,有溜肉片,兹兹的窜着味儿……舞台上所有这些故事没有英雄、美女、传奇和幻想,更没有榜样、标准和价值评判,这戏不是演在舞台上的,是演在每个人的心里的。”
——落枫
“而演员们不知道芸芸众生中谁在倾听自己,只能自说自话,也从不互相倾听——这不正是我们今天人与人关系的写照吗?”
——王润
这个戏每个演员都那么普通那么美那么磊落那么真切那么平易那么有节奏那么稚拙,一出最帅的现代舞,一个声音的交响乐,一首关于地平线的诗,一本你在地铁里捡到的日记。今晚看完戏后,还吃了一颗巧克力,真是美好的一天!
——孟京辉
关于新青年剧团
新青年剧团由李建军导演创立于2011年。剧团致力于探索新的剧场美学,用剧场介入中国当代生活。主要作品有:《人类简史》(2019),《大众力学》(2018)、《飞向天空的人》(2015)、《美好的一天》(2013)、《25.3KM》(2013/2014)、《影喻》(2012)、《狂人日记》(2011)。
曾获邀参加艺术节:乌镇戏剧节、柏林邵宾纳FIND戏剧节,意大利VIE戏剧节,德国鲁尔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杭州当代戏剧节,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德国柏林“中国之秋”戏剧展演,两岸小剧场戏剧节,澳门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
关于李建军
李建军,独立剧场导演,生活工作于北京。
李建军是中国当代剧场艺术的重要实践者,他的一系列剧场作品体现出对普通人生存情境的关切,他将视觉艺术的历史性经验和对剧场媒介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近年来,他的系列作品因其批判性的文化立场和对剧场美学的探索而受到广泛关注和争议。
《美好的一天2020》
2020年,新冠疫情将剧场行业带入严冬。在剧场行业刚刚开始复苏之际,《美好的一天》将重回它的诞生地北京。
表演者招募详情
必须工作或生活在北京。
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
无需具备表演经验。
各行业 /身份 /性别 /年龄人士均可参加.
演出时间为2020年 9月
我们将根据您的时间完成采访和排练
有意参与者请将自我介绍 /个人照片 /联络方式发送至:
onefineday2020@163.com
剧团同时招募一名全职实习生,如果你有中文、新闻相关专业背景,欢迎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