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持身如泰山九鼎,凝然不劝,则愆尤自少;
应事若流水落花,悠然而逝,则趣味常多;
【译文】
对自己心绪、言行的把握镇定稳重如泰山九鼎,屹然不动,那么过错就会少得多;
处理、应对事情就如流水落花那般自然随性,麻烦就会悄然消失,能够体味到许多乐趣。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除了其他因素外,主要的还在于各自的心理素质。凡成大事者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也就是说,碰到艰难险阻或陷入困境后,常人难以忍耐的事,他们却能沉住气、顶得住。
东晋时期,前秦的苻坚率领百万雄师,挥师南下,要一举灭亡东晋。东晋军队相继退败,东晋国内一片惊慌。
此时只有宰相谢安镇定自若,他派侄儿谢玄率军去迎敌,自己却同手下下起了围棋,由于手下为军情而扰,心神不定,很快就输给了谢安。棋毕,谢安就出外游玩,至夜方归,然后召集众将领,分派任务,面授机宜。正是因为谢安的临危不乱,极大地稳住了晋军的军心,再加上军力布置得当,淝水大战中,晋军以少胜多,使前秦官兵陷入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境地。
人一旦具备了谢安在大兵压境时所表现出的这种心理素质,那么,当面临危机的时候,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原文】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砭biān砥dǐ
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译文】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逆境中,则身边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治自身毛病的良药,会在不知不觉中磨炼节操和品行。
一个人如生活在顺境中,这就等于在面前摆满了消磨精神意志的刀枪,心灵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腐蚀而走向堕落。
处在逆境并不足以为忧,反而可以磨炼出坚毅的性格与愈挫愈勇的斗志。可怕的反而是处在顺境而不思奋斗的人,一旦失意落魄就会一蹶不振,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
所以说,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待,逆境不足为忧,正可以磨炼志节,而顺境不足为喜,它很有可能腐蚀人生。若能有此心胸,就能做到既可以在顺境中扬帆远航,又能在困境中超越自我。
【原文】
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赧;赧nǎn
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
【译文】
白天欺骗了别人,难以逃脱夜深人静独处的时候必然产生的羞愧之感;
年少的时候没有立下奋斗的志向,到年老的时候就会因无所成就而悲伤。
【原文】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
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译文】
面对人世间的金钱和权力,能够主动远离,不去接近权势名利是志向高洁的,然而身在其中,却不为所动,这样的人品格更为高尚;
面对名利场的各种权谋手段,不知者可谓身心高洁,而那些懂得其中厉害却不以这种手段达到目的的人,更加高尚可贵。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在生活中,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者聚集一堂,由于都是怀着一个“贪”字有求而来,所以以利益为驱动的组合不可能有人间真情,世态炎凉是不足为奇的。
【原文】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醲nóng
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译文】
烈酒、肥肉、辛辣、甘甜,并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是清淡;行为标新立异的人,并不是真正有德行的人,真正德行完美的人,其行为平凡无奇,只是精神境界超过常人。
我们生为凡人,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永远享受春天,并不是谁都可以轰轰烈烈一辈子,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还是德高望重的大师学者,他们并不是生就如此,而是在平凡中实践人生理想。身为普通人更是如此,只有在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纯真本性,心态平和地对待人生,才能在平平淡淡中品味人生百味,解生活烦腻,进而在平凡中显出英雄本色。
【原文】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
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译文】
剥开脸上的层层伪装,露出真面目,这时面貌才不让人讨厌;
清除掉心中沾染的各种俗世邪念歪思,话语才会让人觉得真诚有趣。
不论身处哪个年代,我们身边似乎从不缺少虚伪卑鄙的人。中国古代有句话“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其令人厌恶,毫无可爱之处。内心隐藏着污秽邪恶的想法,脸上挂着虚伪的假面具,这样的人确实令人厌恶,避之唯恐不及。稚嫩的小孩子,无论长相如何,都有可爱之处。踏入社会不久的少年,沾惹世俗尘垢少,往往更显真诚可爱。
在社会中为人处世,有时候由于迫不得已,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性情展现出来。适当隐藏真实自我,这是一种生存之道。如果过分隐藏就成了虚伪,一个人在自己脸上挂上厚厚的假面具,那就只能令人厌恶。虚伪的为人,只能骗过一时,却不能骗过一世。
【原文】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
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译文】
人生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与乐的交替磨砺中得来的幸福才能长久;求知也是如此,既要相信也要具备怀疑精神,因为只有在反复考证及互相比较中得到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学问。
人们对于轻易就能得到的东西,通常不太珍惜。所以,不是经历万般磨难而获得的幸福,也就不懂得珍惜。同样,在安定的环境里也很难造就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具备极佳的应变力与适应力。做学问也是如此,孟子就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当一个人学识肤浅时疑问也少,学问越是高深,疑问也就越多。多少精深的学理,都是经过学者反复考证与推敲才得以问世,而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都给予后人很多的启示。
因此,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还要有不怕重来的勇气,否则一遇到问题就敷衍了事,又如何从中吸取经验,作为改善的参考呢?总而言之,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磨砺出坚毅的心性,也唯有坚定不移的人才能参悟真理。
【原文】
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
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译文】
当是非、邪正处于冲突、交锋时,不能稍加迁就,稍迁就就会失去是非准则。在利害、得失纠缠在一起时,不要弄得太清楚分明,太分明了就会惹起趋利避害的私心。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找准方向、坚持原则、严守自己的心理底线,而对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却大可不必如此。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活在世上难免要与别人打交道,对待别人的过失、缺陷,宽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可以求大同存小异,甚至可以糊涂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沙子,过分挑剔,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论个是非曲直,分出个高低上下来,别人就会日渐疏远你,最终自己就变成了孤家寡人。
【原文】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
兢jīng
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译文】
不受人世间各种各样杂念的影响,心中自然没有炎凉惊惧的感觉。
消除心中的卑鄙庸俗,开阔心胸,便能眼前常见明月,时感清风吹来。
【原文】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韫yùn
【译文】
初出茅庐的人,尽管没什么阅历,但是也没什么不良嗜好;而那些早已混迹江湖的,却有着极深的城府,满脑子阴谋诡计。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君子,与其精明圆滑,不妨朴实笃厚;与其事事谨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坦荡荡、不拘小节。
而一个有道德懂修养的君子,就应该像青天白日一样坦荡荡做人,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而他的才华和能力更应该像珍珠美玉深藏不露,不会让人轻易发现。
人活一世,有荣有辱,恰如日月,总有阴晴圆缺,这是人生的寻常际遇,不足为怪。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对此我们应荣宠亦淡然,毁辱亦坦然,豁达大度,所有一切我们都应该用平常心微笑面对。这样一来,我们必能享受渔夫“富贵银千树,风流玉一蓑”的风趣。
坦荡者,可以宠辱不惊,坐观窗外叶枯叶荣,静品天外云卷云舒;可以站在高处俯瞰,享受登高远眺的悠然;可以看淡人间一切得失、恩怨。他们正直、诚实、清廉、无畏,不愧天地神明的优秀品质,让无数人敬仰。
编辑:良知修行,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