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生来注定要做演员,那些现实中难以表达的东西,通过表演传递了出来。对朱一龙来说,表演是一门艺术,他演的真挚,生命和情感都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延伸,在探索艺术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这次拍摄主题与艺术相关,朱一龙仔细听着团队对拍摄风格的解说,不时眨动双眼,有些后期完成的创意需要想象力来感受与消化,身为演员的他更愿意站在角色背后。
“对我而言,与其说艺术是灵感和感悟,不如说是它是根源,是表演的营养剂。”在拍摄完第一套片子的间隙,朱一龙回到休息室,答出这次访谈的第一个问题。他是一个细腻的人,会把平日里关于创作关于表演的想法记录下来。那些关于表情的、声音的、动作的灵感来自他长时间的积累,在日常繁忙与紧张中积聚能量,最终在表演中爆发出来。
“我一直很喜欢看电影,并从当中寻找灵感与乐趣,这种乐趣也支撑着我一路走来。找到你想要完成的事情,就很幸福。”灵感变成作品是他所追求的。他有一种天生的观察力,一直以来保持着一种较低的姿态与世界相处。多年走来,内心几经波澜,但不形于色,无论顺风还是逆风,他总是跟着自己的节奏在走,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奉献演出。
聊了一会后,朱一龙又开始了他的拍摄,摄影师镜头下的他温润平和。那种温润的书卷气也出现在朱一龙不少塑造的角色中,无论是《镇魂》中的“沈巍”,还是《重启之极海听雷》中的“吴邪”。剧中人物那些隐忍打动了无数喜欢他的观众 , 朱一龙也希望自己是一个有更多生活气息的演员。
对角色人物,朱一龙一直有自己深刻的思考,对演艺道路,他也有着自己的节奏,不论加速还是保持既有的速度,他不想被时代的潮流卷着走、推着走。对他来说,演戏是一门艺术,也许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觉得作为演员还是想拍电影,对我来说它创作的时间会更长,同时也会给演员更多的创作与发挥空间。”他渴望继续成长与进步,等待一出好戏、一个好角色,许是因为那里有太多的空白和尚未到达的自己。在那里,艺术和自我会联系起来,给他留下一个长久的印记。
“有时候,好的作品可遇而不可求,表演的不确定性特别多,不是说你努力到什么程度,或者是你期望到什么程度,就一定能达到那样的高度。有时候表演跟艺术创作其实还挺像的。”朱一龙也明白激励自己,要求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现在他学会面对自己,与自己的焦虑感和解,相处。“焦虑感是会一直存在的一个事情,因此需要继续出演更好的作品,我现在会再去争取一些更好的角色,或者说调整自己,对现有的作品竭尽所能,拿出自己的全力,然后专注投入去创作。”回答焦虑问题的时候,朱一龙黑色框架眼镜架在他白皙的脸上,柔软的头发被棚内的风机吹乱,你听他轻言细语,却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意欲。
从这股意欲中你能感受到朱一龙身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坚实而感人,因为他努力的在演戏这个世界里,认真的做着,寻找自己的位置。演戏是他人生的修行,他打算继续下去,在剧本与角色里延伸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在不同的人物间游走,在探索艺术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
'O:平时有空会去看展览吗,有没有收藏什么艺术品?
朱一龙: 会去,但收藏这个事情还是看缘分吧,如果真的碰到了,那就是缘分,平时不会刻意去收藏。
'O:在碎片化信息的网络时代,你愿意展示自己更多真实的一面还是会刻意保持一定距离,让那个本我离观众离粉丝远一点呢?
朱一龙: 会保持一定距离吧。每个人的认知其实都是比较主观的,包括我自己也是,大家表现在别人面前的你和自认为的自己有时候也不一样。别人对你的了解有时候也和自己理解不太一样,所以不会刻意去拉近距离,去展现“真实”,顺其自然吧,相比较这些,可能更愿意自己创作的角色离观众近一些。
'O:有人说颜值即艺术,怎么看待颜值和演员的关系?
朱一龙: 我认为颜值和演员无关,如果说关联的话,颜值和你要诠释的角色设定需求有关。
'O:李安导演曾说“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可爱,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他的可爱,不变的是那种初衷,那种赤子之心”,你觉得一路走来自己有哪些变与不变?
朱一龙: 一路走来肯定是会变的,尤其是外在的很多东西,最简单直观 的就是你的年龄、阅历、心智这些都是会变的。但不变的可能是你心里是怎么看待你的起点和终点。包括对当下或者未来的生活、工作的期许还有追求,很多事情其实真的就是过客,是一段旅程,去适应和享受当下的心情和心态这些不会变,想要一直去从事喜欢的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心态不会变,这其实对我来说就很足够了。
摄影 / 孙郡
编辑、造型 / 陆桂雨
文字统筹 / 张玉洁
采访、文 / 安润
化妆、发型 / 李鹏坤
制片 / 蔡敏
协助 / 郭懿恒
视频导演 / 马驰骋、 初百全
摄像 / 初百全
视频剪辑 / 马驰骋 aAstudio
摄影助理 / 李雷、朱怡杰、董成卫、袁文祎、罗有文、杨州、李辉
影棚提供 / 正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