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母城·最美家庭 | 爱是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2019-10-21   新女报

开栏语:

最美家庭,拥有不一样的幸福风景

家是什么?

家是一份职责,

家是彼此真诚相待,

家是温暖港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好家风既体现着家庭美德的代际传承,也是社会公德在家庭领域的折射。

2019年,重庆市渝中区妇联携手新女报,推出“爱尚母城·最美家庭”系列报道,推广家风优良、家训严谨、家庭和谐美好的温暖故事。母城渝中,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

正是这母城文化,孕育着万千最美家庭,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在平凡生活中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处处绽放。

爱情经过时间沉淀才让人看得更加清晰,亲情历经过磨难才让人更加珍惜。

宋远利为丈夫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坚守患病丈夫近30年不离不弃,这个曾经充满辛酸的家庭终于迎来了彩虹,爱的种子也早已在这个家庭里生根发芽。

家庭成员:

妻子 宋远利 49岁 获得“渝中好人”,正在申报“重庆好人”

丈夫 雷建平 64岁

女儿 雷斯函 9岁 红岩小学学生

真爱冲破世俗偏见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永川区一个叫萱花村的地方,刚满18岁的宋远利迫不及待地背上了行李,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到重庆市儿童医院做了一名清洁工。

一天,宋远利的收音机出了问题,便找了一家家电维修店。一进店看到店主拄着拐杖拿着一本《论语》大声朗读,满怀激情、抑扬顿挫,浑身散发着书香气。店主叫雷建平,是一名先天性小儿麻痹症患者。雷建平喜欢国学,家里有一排很长的书柜,只要能想到的国学类书籍,总能从他的书柜里翻出来。80年代初期,看到越来越多的市民购买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雷建平便把目光投向了家电维修,他买来相关书籍自学,靠着点滴积累和反复摸索实践,做起了家电维修生意。

随着更多的接触和更深的了解,宋远利和雷建平相爱了,顶着宋家家人的强烈反对,1990年,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完成了终身约定。没有钻戒、没有婚纱、没有宴席,却有两颗紧紧靠在一起的心。

为爱学技艺,坚守患病丈夫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电维修行业不景气,雷建平关掉了店铺,家里只剩宋远利一人挣钱,两人靠着医院每月为数不多的工资和偶尔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因为家境贫困,夫妻俩一直不敢要孩子。而此时,雷建平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双腿逐渐萎缩让他站立越来越困难。听说保健按摩可以缓解肌肉萎缩,宋远利就每天为丈夫按摩双腿。

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宋远利开始到处求教名师,系统学习保健按摩课程。最开始做学徒并不顺利,宋远利很难领会老师教的要领,她便回家后在丈夫身上一遍一遍的练习,直到熟记于心。

家里大部分家务也落在了宋远利的身上,她每天都要忙到深夜,但这些并没有压跨这个瘦弱的女子,让丈夫康复的动力一直支撑着她面对生活的一切。

通过努力,宋远利按摩技艺越来越精湛,成为一名按摩技师,收入也逐渐增加。识字不多的宋远利在丈夫的帮助下,利用空隙时间不断学习,将书本上的理论在丈夫身上实践,两个苦命人相拥取暖。

我选择了你,就选择了你的一切

2010年春天,他们的女儿出生了,丈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女儿身上,宋远利一人担起赚钱养家的重担。

2012年渝中区残联出台了残疾人技能培训补贴金政策后,宋远利参加了高级保健按摩师学习班,经过半年多的系统学习,拿到了高级保健按摩师证书,还掌握了针灸、艾灸、面部美容等十余种技能。后来,她又拿到了中级养老护理员的证书。

曾有广州的一家按摩店开出高薪,请宋远利去做技术指导,在人生的路口,宋远利毅然抉择了家庭。现在,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宋远利兼做了3份工作:担任一家按摩店的技术指导,在一家按摩学校担任教师,还在重庆电信职工医院做推拿医师,每周工作6天半,每天工作长达14个小时。

面对妻子,雷建平满是愧疚,他说,“妻子为这个家庭奉献得太多了。”宋远利说,“我选择了你,就选择了你的一切,我愿意和你共同承担一切。我们不是一直很幸福吗?”二人眼中的泪光是历经坎坷后的平淡和幸福。

夫妻间的相互尊重、体谅,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欣赏都深深地烙印在孩子心底。女儿乖巧懂事,帮父母分担家务,还学会了一些基本的保健按摩手法,经常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我给你按摩……”

爱,早已在这个家里生根发芽。

图_渝中区妇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