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再被撕,自卑新贵现原形...

2020-12-07   更美APP

原标题:郭敬明再被撕,自卑新贵现原形...

最近好多小伙伴都在反映和阿姨失去了联系,不能按时收到每晚的文章,记得要给阿姨星标置哦,每晚23:30准时相见~

——我是精彩正文分割线——

《演员请就位》以peace&love画上了句号。

大概是节目组顾忌着还得有下一季,最后一期没让导演们上演类《小时代》的撕X高潮。

只是尔导两位哥哥姜大卫秦沛力挺弟弟说“他是我教出来的,我觉得很好,有什么不满意我来就好了”时,镜头给了笑到颧骨飞升的郭敬明。

这期郭敬明《无量》拍的男色又收获无数“质感”好评,也算弥补了他在上一期泪撒现场的窘态。

大家都说上期小四那一哭充满了“茶艺”表演的味道,可阿姨倒觉得那是他的“真情”流露,饱含着委屈与难堪。

毕竟,这么多年已在骂声中刀枪不入的郭导,唯一有惧意的便是“权威”光鲜形象的崩塌。而尔导做的,正是将他从幻象中的“神坛”拉下,狠狠泼了一瓢凉水。

从咬唇哭泣的郭敬明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新贵”们的焦灼。

即使阿姨向来对郭敬明无好感,但称“小四”为新贵,也不算给他抬咖。

“新贵”的定义总是逃不开以财富为量级,年轻时(80、90后或者更晚出生)就拥有上亿身家、做到行业翘楚头部知名人士的,都能称为“新贵”。

而“新贵”与“暴发户”的不同,大概还在于他们处于较为“体面”的行业,多为商界、文学界、演艺界。

且他们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攀升,比“暴发户”来财过程多付出一些,比“土财主”见过更多世面、也更会谈情怀理想责任感,俗称具有社会影响力。

而郭导此次在《演员请就位》上的表现,生动诠释了部分新贵身上外露的“假、大、空”。

不知是否算头部媒体人的通病,郭敬明和杨天真的典型“精英主义脑”,都被二者擅用的语言艺术包装的分外能唬人。

而在那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背后,本质就是“自己肚子里货不够没关系,关键是得表现出来他的优越并看不起你”。

看看杨天真式鸡汤和无用的“犀利”:“不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最重要的”、“人的工作永远都是千变万化的,但怎么做才是对的呢,没有人知道答案,这就是人的工作的特质”、 “你是因为害怕失败才选择放弃,人都是因为得不到才假装不想要”......

乍一听是不是想竖大拇指,感叹果然是“杨总”,好通透好一针见血。可实际上它却没有丝毫用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是不断给职员画大饼洗脑的小老板常用语。

再来看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中对作品点评的高频用语:“没有冲突” “你的戏不连贯,如果你是A,你要表现出来ABC”、"我找不到你的动机”、 “不能说服我” ......

节目都播了九期了,他还在说“表演不光是念台词,还有感受、感情、选择、眼神和肢体”。

这话听起来当然是没错,可其实很笼统和外行,一点儿也不具体,仿佛在背表演教科书一样,演员听完根本不知道如何提高,只知道“我不行”。

除了这些背书评语,他还爱说“不高级”、“这种演法很电视剧”、 “没有电影感”, 这次批尔导组的作品也是说“我习惯台词量少一点,可能因为我没拍过电视剧,我拍电影比较多”。

毕竟在大众认知中,电影总是比电视剧高一等的艺术,郭导对尔导那句“当然可能我受的训练体系不一样” 的背后是从与演员上升到导演身上找优越感的隐形攻击,中心思想是“不一样”吗,不,是“我比你高级”。

也是这个比高级,让尔导终于不再忍受,怒问“你那个表演体系,你学的什么体系?”

然后,郭导哑火了。

善于诡辩的他为何发不出声了呢?因为敬明致力于借节目包装出的“半吊子”导演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其实是掺水不少的东西。

而注水的东西,你只能用语焉不详来假装成很“真”,要有人拿灯光一聚焦偏让你晒出来,深知这玩意水分的你可不就吃瘪到结巴吗?

而郭敬明之后那通委屈的哭泣,更是由于尔导将他私下的“真面目”示了人:讨好地向尔导“求放过”让大家看到他外强中干求轻虐的弱势,而他不仅弱,还两面三刀。

尔导此举撕下了郭导身为“新贵”拼命维护的光鲜,粉碎了他的自尊心,“外面是爷内里怂”袒露无遗。

被打回原形,是郭敬明这类带“投机”性质的新贵最怕的。

这个“现原形”甚至更多的不是怕财富地位的丧失,而是暴露他们的弱势本体,是无论混到什么地步但因缺些实学仍被人看不起的自卑。

新贵们怕坠落怕被反超,所以在他们通过某路径上升成功之后,第一时间做的事永远都是关闭这条通道。

网文作家唐家三少靠收费模式数次登顶网文界首富,据传年入过亿,但今年他却高调为“免费阅读”站台,让作者们接受阅文集团的“霸王条款”。

杨天真自己爱折腾却酷爱劝别人别瞎折腾,说一切看似为别人好的言论“你缺的不是机会是能力”,实则是劝他人做好社会的螺丝钉,按部就班地永远做打工人,别想着搏一搏。

‍‍‍‍‍‍‍‍‍‍‍‍‍‍‍‍‍‍‍‍

跨阶层成功的人反而更愿意强调所谓的”阶级固化“、“人的天花板是生出来的不是干出来的”,这种难以掩饰的傲慢感既来源于他们在攀爬路上被高层轻视后积累的愤懑,还源于缺乏安全感后的自我保护。

也因此,他们更强烈地需要“被注目感”。

著名的“于抄抄”于正如今已然是贵圈碎嘴子第一人,今天暗讽这个男星明天揭秘那个小花,不是在蹭就是在撕的路上,不管滔天骂声如何席卷,他的确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热度,大家骂着他又忍不住去他微博吃瓜做阅读理解。

而于正的“疯”,正是被千万次践踏后的报复性反扑。

那些年他也曾真诚地把写作当成“信仰”,家里不支持他写作他就租了地下室,每天靠一个面包度日,老鼠会从身上爬过,冬天写到手上冻疮见骨都没停。

在成为大名鼎鼎的“于妈”之前,他多次经历了被制片虚晃一枪不给署名、说好的十几万费用最后只结给他五千过年红包、父亲去世想回家奔丧却被剧组老大怒怼“父亲死有什么了不起的”......

阿姨没有为于正洗白的意思, 无论如何抄袭不对,但事实我们看的很清楚: 新贵们的钱,是沾过自己血泪的。

不同于大家对他们贵气逼人穿梭于明亮办公室的想象,新贵们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的背后,是超于常人的忍耐力与拼博力。他们比暴发户辛苦万分。

所以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的往往不是表面的趾高气昂,而更是不经意涌现出的“忧愤”以及用优越感掩饰危机感。

也许当你作为普通人出现在他们身旁时,新贵们很愿意帮助你,你觉得对方人真nice,但如果你想加入他们成为他们的一员而又被判断你不够格的时候,他们的冷漠与自私便会全方位暴露,这种自我保护的根源是觉得你“配不上”。

此外,不少新贵们还是达尔文主义或丛林法则的坚定拥趸者,把弱肉强食做到极致,“不红不配争取权益,红了就可以把别人踩在脚下”是娱乐圈新贵们每刻都在践行的潜规则。

也不算“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或许本质是“屁股决定脑袋”吧。

不过,在权力的游戏里,用尽全力连自己也典当后,就可以成为玩家了吗?还是终究只是一枚棋子呢?

谁知道啊,路还很长,慢慢寻答案吧。

P.S.近几年郭敬明遭遇了“滑铁卢”,《爵迹》招待会上哭诉“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可依然挡不住他IP的颓,他主编夫人小说停刊、爵迹扑了、他被李枫告性骚扰了、《爵迹2》想卷土重来冰冰出事了电影下映了......郭敬明旧世界的崩塌只是巧合吗?

“在看”超过600,阿姨带大家看看郭敬明背后的资本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