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上海,不少人都会想到她的高楼大厦、她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但上海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弥漫着老上海的气息——黄包车、爵士乐、高衩旗袍,还有似乎从上世纪传来的蹦擦擦旋律。
这里就是百乐门,一个有着八十多年历史,怀旧却又颇具现代风格的娱乐场所。
金嗓子周旋所唱的《夜上海》描绘了一个华灯初上、歌舞升平的“远东第一乐府”,不仅张学良等国民党高官经常光顾这里,宋美龄也经常在百乐门举办招待酒会,徐志摩和陆小曼也是这儿的常客。
此外,百乐门也是黄金荣、杜月笙等上海滩大佬们经常聚会的场所,连国外贵宾卓别林夫妇访问上海时,也要慕名前去跳舞。
而这样一个繁华之地的幕后玩家,不是什么企业名家,也不是什么权贵政要,而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盛爱颐盛七小姐。
虽然身为上海最大资本家盛宣怀的女儿,但这位千金小姐的一生过得并不顺遂,如果非要加以评价,宝姐也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
初恋,败给门第
民国时期,上海滩除了张爱玲的继母孙用蕃孙七小姐,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盛爱颐。
如果当时盛爱颐在上海说自己是“官二代”兼“富二代”的第二人,想来没有人敢认第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她的父亲盛宣怀是晚清重臣,头衔和事迹多到可以出一张历史测验卷。
这位被后人称为“中国实业之父”的资本家,靠创立洋务实业起家,后又创立了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华盛织布厂、中国铁路总公司、汉冶萍煤铁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等等,奠定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基础,同时也为盛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盛宣怀故居
而盛爱颐的母亲庄夫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豪门千金,一生有两大特点:一是信佛,二是精于持家,颇有几分“民国王熙凤”的意思。
作为盛家嫡出的七小姐,盛爱颐自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
盛爱颐是母亲庄夫人的心头肉,外出谈事时也会将她带在左右,十几岁的盛爱颐也因此见多识广,能说会道,自此,“盛七”的名声传遍十里洋场。
盛爱颐本以为这辈子或许如其他兄弟姐妹一般,嫁个门当户对的人,平淡的过完一生,不曾想,1917年,一个人的到来,开启了她“凄惨”人生序章。
盛爱颐16 岁那年,父亲去世,四哥盛恩颐接管公司业务。同年,宋子文从美国学成归来,在姐姐宋蔼龄的介绍下成为盛恩颐的秘书,从而能够经常出入盛家。
“第一次见到她,如见仙女下凡!”宋子文在日记中,这样描述和盛爱颐的初次碰面。
盛爱颐年轻时比较清秀(左)
谈吐儒雅,做事果断牢靠的宋子文很快便赢得了庄夫人的好感,便请他空闲时间帮忙教授盛爱颐英语。
而颇具学识的宋子文撩妹能力也是满分,授课之余,他常给盛爱颐灌输了许多西方浪漫色彩,谈天谈地谈人生,时间一长,师生之间便暗生了情愫。
热恋时,宋子文和盛爱颐或许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一个秀丽貌美,一个仪表堂堂,典型的金童玉女。庄夫人看着着实满意,便派人前去打听宋子文的家世。可这一打听,庄夫人态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极力反对两人在一起。
原来,宋子文原是广东人,家境普通,父亲就是个拉洋琴的传教士,堂堂盛家大小姐怎么能嫁给这样的下等人家?
很快,宋子文便被调遣到武汉。通常,隔得远了,感情就容易变淡,但是他干了几天就跑回上海,天天去盛府蹲点。
然而盛爱颐也被母亲明令禁止与宋子文来往,家里戒备森严。相爱的两人一个在府外怄气,一个在府内伤心。
苦等,情郎另娶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重建了革命政权,急需各方面的人才,宋庆龄希望弟弟宋子文能来辅助孙中山实现革命理想。
宋子文想带盛爱颐私奔南下,但懂事的盛爱颐始终不愿意让母亲伤心,临走时掏出一把金叶子交给宋子文。
“还是你自己去吧,我会在这里一直等你回来”盛爱颐泪流满面地说道。
宋子文非常失望,但又无可奈何,便说:“这便当是你借我的吧。我以后一定还回来。”
宋子文心灰意冷地登上了南下的轮船,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那个时候,上流社会订婚都是用金叶子作为礼金,这其中的良苦用心,他却错当成了辜负。
此后,这位上海滩第一名门的盛七小姐拒绝了所有前来求情的名门才子,一心一意的守着盛家大宅门,从23岁到32岁,苦等9年,硬生生把自己等成了大龄剩女。
而满腹才情的宋子文一到广州便如鱼得水,事业蒸蒸日上,很快升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家也一举成为民国时期最厉害的四大家族之一。
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到了薛平贵,而盛爱颐似乎没有王宝钏那么好的运气,十年后,宋子文的确回来了,可是他身边却多了一个人,他的夫人张乐怡。
宋子文从来对年轻的女子没什么抵抗力,在广州期间,猛烈追求到了妻子张乐怡;
盛爱颐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这十年的等待仿佛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即便婚后的宋子文不断的向盛爱颐抛出爱慕之情,但都被盛爱颐果断拒绝了。
此后,盛爱颐便大病了一场,病好后,再也不提宋子文。
争产,一告成名
除了爱情,盛爱颐的豪门生活也在母亲去世后走起了下坡路。
1927 年秋天,盛爱颐的母亲庄夫人因病去世,由于庄夫人生前并没有嘱咐遗产一事,一时间,盛家陷于混乱之中。
对于财产分割,清心寡欲的盛爱颐本来并不是太在乎,毕竟不管多少,总是一生够用的。
但她的哥哥盛老四是个坐吃山空的主儿,酷爱赌博的他,曾一夜之间将上海北京路一带总共一百多幢房子的弄堂全输了,父亲去世后分得的 100 多万两遗产也被他折腾得所剩无几。
于是,盛老四便联合几个兄弟,想要吞下盛家义庄遗产。按照盛家的规矩,遗产的一半各个兄弟姐妹平分,另一半是要并入义庄,以供后来的盛家后代使用的。
盛爱颐虽处深闺,但已经是受新文化运动启发的新女性,为了自己应有的权利和未来的生活保障,她把他三个哥哥及两个侄子告上了法庭。
盛爱颐打官司不光为自己争取到了相应的权益,也为自己姐妹作出了表率,后来盛八小姐也通过诉讼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遗产;
消息传开后,此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被人称之为“国内第一件女权案”。
1928年10月,法院宣判盛爱颐胜诉,分得50万遗产。
创业,血本无归
斩断情丝的盛爱颐,终于在32岁那年嫁给了自己母亲的内侄庄铸九,丈夫虽然没有什么经世之才,但却忠厚老实,待她也是不错的。
在新婚那年,她从自己所得的遗产当中拨出六十万两白银,建造了夜上海的开始——“远东第一乐府”百乐门舞厅,盛七小姐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涉足娱乐业的女企业家。
一开业,就吸引了大批上层名流,上海滩的公子小姐、权贵名媛都沉浸在这灯红酒绿的世界。
可惜的是,向来八面玲珑的盛爱颐,却不善经营,舞厅每日开销流水巨大,加上盛爱颐管理不善,百乐门一直处在亏损中,无奈之下,只好转手抛售。
哪成想转手之后,正赶上上海娱乐行业兴盛的时期,接手的老板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只可惜盛爱颐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晚年,惨遭批斗
好在盛爱颐的丈夫工作稳定,她自己也有巨额的遗产利息,所以婚后生活也算过得滋润。
解放前夕,很多上海本地的名门望族预感到形势不妙,选择去往美国、台湾,可盛爱颐选择留在上海。
她住在花园洋房里、穿着优雅的旗袍,膝下儿女双全,平时喜欢抽抽雪茄,写写字。这样的平淡的日子,似乎正是她一生最想要的。
然而这个选择却给盛爱颐的晚年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丈夫被打成“反革命”,没过多久就去世;儿子被打成右派,下乡劳改;女儿被分配到福建教书,远离亲人……
而一直都过着养尊处优日子的她被迫住到了工厂的汽车车间里,紧邻粪池,开门就是菜场。
即便白天接受批斗、跪乒乓球台、做工刷马桶,她都平静地面对一切,优雅从容,不悲不喜。
1983年,83岁的盛爱颐干干净净的走了,脸上云淡风轻,丝毫看不出一丝动荡的痕迹。
她被安葬在苏州的郊山上,那里可以看到著名的留园——她祖父生前的私家豪华别墅,盛家祠堂也修在那里,也算是叶落归根了。
盛爱颐一生坎坷不断,经历了起起落落,变得是容貌、财富和感情,不变的是刻到骨子里的独立和优雅。
面对爱情,她义无反顾;面对背叛,她狠心放下;面对兄长反目,她坚守女权;面对动荡,她镇定从容……
其实在民国年代,这样的女人并不在少数,她们不单有着物质上的保障,更有丰富的精神追求,才气、信念、底蕴、内涵,缺一不可。
也正因如此,才能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宠辱不惊,活出自我,这样的品质值得每一个女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