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首个国家级古村落,建于元初,古民居保存完整,你去过吗?

2019-07-04   粤游粤开心

汕头市濠江区人文历史悠久,是潮汕文明古镇。

在濠江峡湾最宽处,即座落着一座古韵悠然,风景独秀的古村落——凤岗古村。

凤岗古村幸存于现代文明之中,仍旧保存着最原始的形态,姿影斑驳的传统民居、古老沧桑的参天石树、迷人传说创就独特风俗。

2014年初,凤岗古村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古村落”,成为汕头市首个国家级古村落。凤岗古村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小渔村的特色保留下来的古村落。

凤岗古村始建于元初,至今已有七百年历史,最初只是一座小渔村,与大陆有一水之隔,呈现为一座独立的小岛,后因河流冲积形成盐田,遂逐渐与大陆相连。

由于靠近出海口,且形成峡湾,薄壳养殖业十分繁盛,并由此吸引了北方的移民前来聚居。据记载,元朝时,有郑姓人家到此定居,以捕捞、煮盐及薄壳养殖为业,几百年间乡兴族旺,蔚成大乡。村落因山形似飞凤而得名,古称“鸡冈”、“鸡岗”。“鸡冈”最早见于《元一统志》,而“凤岗”最早见于明嘉靖《潮州府志》。

凤岗古村座落于濠江区马滘街道东南部,乡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村落的古建筑遗存丰富,古民居保存完整。现存古建筑主要建成于清末、民国时期。

随着时间的流逝,村民逐渐搬离老屋,建造新式房屋居住。很多旧时房屋大门紧闭,让不经意闯入者顿生穿越历史的错觉。

凤岗东临濠江,濒临南海,背靠凤山,起初为小岛,故民居依山而建,临江而居,高低错落,石树丛生,巧妙布摆,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特色。既展现出传统古典的民居风情,同时又依据实际地域特点有所变化,与壁垒森严,以宗祠为中心的内陆建筑布局截然不同。

凤岗尊亲堂(修复前)

郑氏宗祠(修复前)

郑氏宗祠―嵌瓷

郑氏宗祠―石浮雕

驱车经过濠江大桥(马滘桥),在第一个路口左转,碧波粼粼、白鹭点点的的濠江,随即映入眼帘。沿着濠江的堤坝前行,很快便到了凤岗村。凤岗村东临濠江,与达濠岛隔江相望。其所处位置恰是濠江最宽处。江心有一小岛,形如爬龟,是为龟山。

龟山

龟蟹石和蟹须榕

南去三里一片海滩,隆起几道丘陵,形如蟒蛇,是为蛇头滩,两者合并构成濠江的重要门户“龟蛇守濠江”,蔚为一大景观。走进凤岗村,除观赏潮涨潮落,聆听涛声拍岸,散落在古村各处的嶙峋怪石、苍苍古榕亦是不容错过的独特风景。“凤岗多奇石”,此处的龟蟹石、蛇头石、观音娘石、凤冠石群不仅形状奇特,还被赋予了诸多神话传说。

有巨石与盘根错节的古榕交融一体。在民居“松石居”门前,一棵榕树的主根扎根于一块锥形大石上方的石眼处,树根交织缠绕,将石头紧紧包裹,形成名副其实的“松石榕”。树龄约有两三百年的“蟹须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整棵树的树根延着石缝,缠着石头伸入泥土,犹如石蟹的蟹须。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的积淀。凤岗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几百年的历史演进,无不在建筑物上打下深深烙印。沿着凤岗村蜿蜒曲折的石板小径,一座座潮汕传统民居栉次鳞比、错落有致。

“石布厝”

巷道

古井

凤岗村因腹地偏小,土地资源匮乏,故民居多依山错落,巷道亦因地制宜顺势而建,处处透着古朴自然的味道。就连石头,也都照原始的模样“长”在家里。

老屋门埕

山墙浮塑

凤岗村在建造房屋时,都遵从自然、见缝插针,遇有天然巨石,一般不会破毁,因此便出现有房屋里赫然躺着庞然大石的“石头厝”,当地人也称“石布厝”。全村约有五、六家这样的老屋,这些巨石或在天井,或于房内,看起来不仅不觉得碍眼,反而成就出一种独具风格的“自然装饰”。

镇宅辟邪的贝灰狮

仔细端详,这些民居屋顶的中脊和垂带上,还“点缀”着不少龙凤、百花、百鸟等吉祥图案的潮汕嵌瓷。而屋檐下的壁画也值得细细端详,其内容除常见的花鸟虫鱼、历史典故。一些民国时期建成的民居上,竟还出现了飞机、轮船、洋楼等题材的壁画,以及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夜观天象的图案。虽历经长久的风雨日蚀,不少壁画仍清晰可见,形象生动,从文化的角度与现代对视。

屋檐下的潮汕嵌瓷

屋檐下的壁画

屋檐

凤岗村历经数百年发展和积淀,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更是潮汕地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感兴趣的朋友,记得有空去做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