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等到国庆,这个月25号,巩俐饰演的郎平终于跟大家见面了。
电影拍摄期间就曝光过人物造型:短发、微驼的背影,以为是郎平,转过头来却分明是巩俐!
看完电影,豆子只想说——
比路透更像!
巩俐已经不是演郎平,而是已经成为了郎平。
---成为郎平---
像,真的太像了。
温和又沉着的眼神。
习惯性动作和神态。
甚至连声音都像。
有网友的妈妈直接以为是真郎平配的音。
连参演的排球队员也评价说“我感觉郎导就在眼前”。
“铁榔头”郎平,本身作为80年代中国女排的主将、如今中国女排的主教练,是很经常活跃在大众视野的。
先不说饰演仍在世的另一个人就是一个挑战,当被饰演者受关注度较高时,一点瑕疵都会被更加放大。
如何演得好、演得像就是个更大的问题。
导演陈可辛评价说:“除了巩俐,没有人可以出演这个角色。”
豆子认为——
不仅是因为巩俐的气势能够撑起“郎平”这个人物,更因为她本身对自己演绎的人物的一种信念感。
刚开始巩俐接到这个角色时也会担心自己演不好,因为自己对排球几乎一概不懂。
但她说,如果是她演的话,会非常非常努力。
(巩皇还是太谦虚了。
她也确实做到了——
去年八月巩俐跑去宁波北仑看中国女排训练,三天三场的比赛,她一场没落。
不仅仔细观看,还在场边认真记录,毫不马虎。
巩俐之前说过——
“我不太懂排球,等我拿到剧本后,排球就不离手了,我要成天跟它在一起,和排球过日子。”
她在酒店会放一个排球,每天都要练习,出门甚至还会亲排球一下来培养感情。
同时为了演好郎平,巩俐会跑到赛场近距离观察郎平教练的状态。
连体态的细节都仔细揣摩,巩俐说:“她的肩膀都有伤,所以她的肩膀比较端。”
就是这份信念感,让《夺冠》中巩俐饰演的郎平,真实动人。
豆子印象很深的一幕: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带领美国队对战老友陈忠和带领的中国队。
中国主场的奥运会,巩俐饰演的郎平指挥美国队时果断而高明,一声声指令下得坚定利落,各个切中中国队要害,丝毫没有放水的意思。
当最后一个球被美国队扣下,中国队的黯然离场、观众们的失望、悲伤和对郎平的愤怒都冲她压过来。
巩俐饰演的郎平立在原地,她面上没有太多表情,但能看出来眉头轻皱、眼角泛着泪光。
豆子知道,她是不忍的。
只是一个注视、一个眼神,就传达了内心极度复杂的情绪。
再到后面她穿过那群兴奋的美国姑娘和愤怒的观众席离开,步伐正常,可肩膀下沉、嘴唇紧抿、眼帘低垂,再没有了指挥时的气势,原本就有些耸肩的体态仿佛更驼了。
虽然没有什么台词,但这一段——
工作的专业性和对中国女排情感的对立,那种无奈的挣扎感一下就有了。
还有她在16年中巴比赛前夕和女排姑娘们的谈心。
说到自己这代人是苦过来的,因为内心不够强大,“把赢作为比赛唯一的价值”,说着说着眼眶就湿润了。
这是对旧女排的回忆。
又说到让现在的队员们放开了打豁出去打,享受体育本身时,坚定而温和的鼓励“我和你们在一起。”
这是对新女排的希望。
新旧的女排精神传递,都在这一段中了。
如果没有仔细揣摩过角色,是很难表现出这种沉重和期许的。
演员不要只演结果,要演细节。
不仅是情感真,豆子觉得巩俐也真真把细节抓活了。
指导比赛时坚定的挥臂。
记录比赛时犀利关注场上动态的眼神和因专注微微抿起的嘴唇。
重心后仰的站姿和走路姿势。
下意识扶眼镜的自然手势。
笔不离手的习惯。
正是一处处细节的高度贴合,让巩俐演的郎平有了真实感和极强的说服力。
这就是郎平教练本人。
---巩皇依旧---
尊重角色的信念感,贯穿了巩俐三十多年的演艺生涯。
巩俐说过:“当我接下一个角色时,一定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过程,不会随便应付。”
演《红高粱》,她就下地体验生活,不会挑水就练,一练一个多月,把肩膀都挑破了。
结果是《红高粱》获得了金熊奖,巩俐也进入大众视野。
拍《艺妓回忆录》,她为了表演好扇子舞,一天转两千下,练了五个月。
结果是《艺妓回忆录》获得《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第九名,巩俐也被赞演技甚至超越主角。
拍《归来》,她为了演好失忆老人的角色,在养老院整整呆了一个月。
演白骨精,她自创“无呼吸表演法”……
就像网友说的,一个好演员不是像什么演什么,而是演什么像什么。
巩俐在很多采访中都表示,自己不喜欢挑选重复的角色。
她说:“数量对我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我应该挑一些自己喜欢的、没有演过的角色。观众能够在这些角色里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学到一点东西,这才是我作为演员的标准。”
的确,细数巩俐出演过的角色,很难找到完全雷同的特征。
从《红高粱》到《菊豆》,从《霸王别姬》到《活着》……
每个都不同,又每个都经典。
每次都积极融入角色灵魂的态度,让她斩获14座影后桂冠、成为世界影史上第首位担任欧洲三大电影节(威尼斯、戛纳、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
让她能够当得起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红毯的清场待遇。
巩俐女皇,当之无愧。
即使已经获得了这么高的地位,巩俐对待演艺事业的态度还是十分纯粹。
她说过,办工作室、做生意都不想要,好好做好一个好演员是她一生的愿望。
跟巩俐同时代的女演员,张曼玉、林青霞、王祖贤都已淡出荧幕良久,只有巩俐还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她的身体状态也保持得很好,出席金马奖气势依然,丝毫不见疲态。
说巩俐是当今在役女演员实力天花板,一点都不为过。
可反观近几年来,巩俐的荧幕形象却有些走低。
不仅片子少,仅有的几个角色也平平无奇甚至奇怪。
和刘德华合作的翻拍电影《我知女人心》,剧情照搬无新意,典型商业片,人物也没什么记忆点。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片子稀烂,巩俐角色造型还奇形怪状。
《花木兰》里同样奇形怪状的女巫反派,就算巩俐演技依然在线,给人的观感也不太美好。
或许有她自己把重心放在生活上的原因,但豆子觉得,更大的原因还是国内的大小荧屏太缺少适合她、适合她这个年龄的的角色。
国外45岁的奥利维亚克尔曼能遇到《宠儿》中的伊丽莎白女王。
61岁的弗兰西斯能遇到《三块广告牌》中的母亲。
而53岁的巩俐,庆幸还能遇上郎平。
她用在《夺冠》中的表现告诉了所有人:你皇还是你皇!
网传的聊天记录中,巩俐老师说,《夺冠》之后,一切又从零开始,还要继续往前走。
能看到实力派女演员愿意并且能够继续在荧幕上发光发亮,豆子真的非常欣喜。
期待巩老师更多的惊艳表现,也期待还未上映的《兰心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