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被罗永浩形容成“下三滥”的品牌,比99%的企业都有“心机”

2019-08-02   创业投资家

作者 | 七爷

来源 | 微信公众号 广告营销界

提到罗永浩,想来很多人都不陌生。

无论是“西门子北京总部怒砸冰箱”、怒骂星巴克“弱智”还是指责魅族“土鳖”、扬言“收购苹果”,以及“创办锤子科技”做手机。一系列的事件,都为罗永浩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这次,这个喜欢“怼天怼地”的男人却将矛头对准了家居制造业的巨头——“宜家”

“正文”

01:罗永浩怼宜家

最近一次,罗永浩又在微博开启怼人模式。他在微博上表示:

自己领着84岁的长辈在宜家挑完东西,想用最短路线离开,服务员甚至拒绝帮忙。

要不是同去的朋友找到捷径,还不知道要在里面绕多久。

宜家迷宫般的卖场路线引导设计只能用“无耻”和“下三滥”来形容。

之后,罗永浩又再次发布微博:

“我们创业的这些年,搬过很多次写字楼,每次装修的时候,消防审查是极难极难通过的。以我的经验,很难相信宜家迷宫般的卖场,是走了正常手续以后,拿到了消防批文的。”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罗永浩的吐槽也不能说是“无事生非”,毕竟对于每一个品牌而言,带给用户优质的消费体验都属于品牌的立身之本,在结合运营思考的同时,也需要兼顾用户的体验感与安全性。

对于罗永浩的公开 Diss ,宜家官方虽然并未作出任何回应,但很多网友纷纷发声表示:宜家里面其实是有捷径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而罗永浩也没有退缩,短短几天时间里接连发布105条跟宜家有关的微博,并且,每发一条都会@宜家官方...

对于此次的事件,不想妄加评论,但这次事件中的主角“宜家”,作为一个在全球38个国家拥有311个店铺的“家居制造业巨头”,其品牌的经营理念以及门店的设计细节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宜家”的那些“小心机”:

02:宜家的产品思维

在如今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许多的家居品牌以及线下商店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宜家在中国的业务却不降反增。

究其原因,还是源于宜家的“产品思维”:

  • 抓住用户痛点做产品

经常去以及的人会发现,宜家的产品大多都非常贴合用户的使用需求,很好的解决了用户的痛点。

就比如,宜家在走访了中国的几个城市后,发现很多中国消费者在早上比较忙,从起床到出门,有90%多的人平均用时在1小时以内。

针对这一习惯,宜家在中国的衣柜产品中,推出了在衣柜外侧可挂衣架的配件新品。

让用户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提前准备好明天要穿的衣服,为用户很好的节约了早上的时间。

  • 格调高、性价比高

宜家认为优秀的设计应该是美观、实用、优质、可持续和低价的完美结合。

因此,在每一款产品问世之前,其价格的规定是先于设计的。

设计要围绕限定好的成本来进行,这就要求设计师团队反复打磨设计方案,直到实现成本和效果的完美平衡。

之后产品还要经过一系列严格测试的考验,一款产品从设计到问世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

宜家的很多产品,绝对是大师级设计,亲民级价格。

而且,在宜家的卖场中每隔几米就会有一款低价格的产品,让用户在选购的时候,总会遇到惊喜。

而低价带来了大量的流量,因为大部分的用户在购物时不会只买低价的产品,一定是在购买低价的时候,顺便挑选几款自己中意的产品。

所以低价产品的设置,其实也是在带动整体的消费。

  • 优质的用户体验。

在宜家的商店里,基本上不会遇到络绎不绝的销售人员,滔滔不绝的向你介绍产品,除非是用户需要咨询的时候。

在宜家里的产品选购基本上完全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而且用户在商场里想坐就坐,想躺就躺,完全可以在反复体验过产品之后在进行选择。

在购买之后还提供设计、送货、组装一条龙服务,不满意还可以60天内退货。

贴心的产品加上高性价比以及优质的用户体验,让宜家拥有了其他品牌无法睥睨的竞争力,成了用户消费时的首选。

03:店内的“心机”设计

聊完了宜家的产品思维,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在宜家门店中隐藏的一些“心机”设计:

  • 门店无窗设计

在大多数的宜家商城以及体验区内,基本上都是没有窗户的,阳光无法照射到屋子里,墙上的挂钟也从来不会走字。

这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用户失去时间概念,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用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投入到产品的体验和选购之中,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促成消费。

  • 迷宫路线

对于逛过宜家的人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或许不是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而是“迷宫式”路线设计,在路线引导之下强制向一个方向流动,看完所有展品。

由于展品众多,如果走走停停,至少要花一两个小时,如果不了解这里,即使问路也可能因为看不到尽头而产生怀疑,最终依然绕不出来,罗永浩吐槽的正是这一点。

这样的线路设计,会促使你一直往前。

看完它家的所有商品,由于宜家为产品所搭建的使用场景都比较有意思,所以尽管你是想出去了,但还是会忍不住停留在商品面前,同时随着留店时间越长,购买率也变高了。

当然,除了平时S型闲逛路线,宜家也有消防紧急疏散路线。

在每个主区域间都会有有一些较隐蔽的辅助捷径作为辅动线,以及专门为消防安全设计的“疏散动线”,让用户尽可能从最短的路线撤离。

  • 入口购物单设计

在进入宜家之后,我们会在入口处看到一个装有铅笔和空白购物清单的架子,为用户提供购物单和铅笔,方便在选购时进行记录,而且这些本子和铅笔还是免费提供的。

从心理学的“互惠原则”来讲,当大家免费获得了被人的馈赠与帮助时,内心会对对方产生一定的好感,并且出现一种回馈的欲望。

换句话说,宜家为用户提供了免费的本子和铅笔,用户内心也会产生购买一些商品进行“回馈”的欲望。

同时,那些被写在清单上的名字也会强化用户的产品记忆,加深购买欲望,最终促成消费。

  • 出口的“1元甜筒”和“宜家餐厅”

再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1元甜筒”,其背后的“峰终定律”:人们对一件事的印象,往往只能记住两个部分。

一个是过程中的最强体验,峰;一个是最后的体验,终。

过程中好与不好的其他体验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在宜家虽然会有一些不好的体验,比如:哪怕只买一件家具也需要走完整个商场的“迷宫路线”,比如要自己从货架上搬货物,要排长队结账...

但他的“峰终体验”是很好的,“峰”就是过程中的小惊喜,比如便宜又好用的挂钟,好看的羊毛毯以及著名的瑞典肉丸;

“终”就是出口处 1 元钱的冰淇淋,以及宜家餐厅里那些物美价廉的食物!

“1元甜筒”以及“宜家餐厅”看似赔本,却为宜家带来了极佳的“终”体验,成为人们记住宜家的一个标记。

当人们再回忆起宜家的购物之旅时,会觉得整体行程都非常棒,从而形成二次消费。

以上,就是关于宜家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七爷,资深营销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就职于某国际知名4A公司,出任创意总监,专注于广告、营销、文案、创意等领域多年。

原文标题:这家被罗永浩怒斥“下三滥”的品牌,比99%的企业都有“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