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统治中国276年的满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3天后,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当上大总统的第二天,袁世凯便悄悄辫子给剪掉了。
大总统都剪掉辫子了,其他人还能留吗?当然不能,于是,袁世凯颁布了“剪辫令”:“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凡我同胞,允宜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
此法令一出,民间纷纷剪发,但也有一些“守旧派”死活不愿意,革命党人见到,便强行剪发,因此,在当时的背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袁世凯瞎胡闹,一街和尚没有庙!”。
当时的“剪辫令”,不仅民间反对,就连袁世凯手下许多官员都很排斥,无奈之下,1914年6月,袁世凯又颁布《劝诫剪发规程六条》:“凡政府官员、职员不剪发者停止其职务;凡车马夫役不剪发者,禁止营业......”。
此法令一出,为了生存,大部分人都含泪剪掉了头上的辫子,但仍有人声称:“吾头可断,辫不可剪”,其中代表人物,便是有着“辫帅”之称的张勋。
因为张勋不肯剪辫子,段祺瑞便派人前去劝说张勋及其部下,结果张勋怒发冲冠:“头可断,发辫绝不可剪!”,通俗一点讲,就是“剪辫子?我张勋宁死不从!”。
为何张勋宁死不愿剪辫子呢?这还要从张勋的发迹史说起。
张勋,江西省奉新县人,8岁时,祖父死于太平天国兵乱,母亲也在这年暴病而死,11岁时,父亲病逝,与弟弟张衍跟着继母温氏相依为命,14岁时,温氏也撒手人寰,独留张勋与弟弟张衍二人。
1884年,26岁的张勋参军,到1899年,苦熬15年,才当上一个总兵,1899年,已是清朝末年,这个时候的总兵,可不比清初,统领好几十万人,更多的是荣誉,可以说,此时的张勋还是一事无成。
1901年,袁世凯给了张勋一个苦差事,保护慈禧与光绪帝,虽然当时慈禧西逃,已经威势大减,但一路之上,张勋依旧兢兢业业,即便是痔疮犯了,都没有离开慈禧轿子半步,看的慈禧感动不已,特许张勋骑马护送,但张旭跪地谢恩后,依旧坚持步行护送,这让慈禧感动不已。
到北京后,慈禧感念张勋忠心,不仅把张勋留在北京,还把他介绍给荣禄、恭亲王等军机大臣,这才是张勋真正发迹的开始,也是忠于满清的原因之一。
然而,张勋这份忠诚是真心的吗?事实却并非如此,从复辟失败后的一件事,便可以看出端倪。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北京城插满龙旗,一时风头无两,然而这场复辟仅仅持续了12天,便被段祺瑞打败,张勋见势不妙,赶紧逃到荷兰使馆,请求荷兰人帮他出国避难。
荷兰人也够意思,出国避难没问题,但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剪掉辫子,在性命面前,张勋毫不犹豫,一刀便剪下辫子,可见张勋此人,虽“忠于满清”,但这个忠诚度,实在低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