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鱼鳞坑里面的学问可不少,大家先熟悉这里的山形,要眼工好,挖的时候确保每一行都在一个水平线上,还必须严格按照长1.2米,宽0.7米,深0.4米,造林密度每亩不少于111株的整地标准进行……”在位于榆中县夏官营镇白虎山片的榆中生态创新城周边面山提质增效绿化工程项目二标段处,记者看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正在用卷尺测量挖好的鱼鳞坑,榆中县生态创新城绿化工程项目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叮嘱他们要严格按照整地标准验收,为绿化造林打牢基础。目前,该项目招投标招入有资质的6家中标施工单位和2家中标监理单位已派工程队进驻各自区域,在监理单位和甲方代表的严格监督下,按照中标设计单位造林作业图纸,规范施工作业,确保整地质量。
项目建设防疫复工“两手抓”
在位于榆中县清水驿乡青龙岭片的榆中生态创新城周边面山提质增效绿化工程项目六标段处,记者看到防疫检测点的人员正在对上山进场的工人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因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人员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榆中县生态创新城绿化工程项目指挥部综合部部长康发慧介绍说,目前绿化项目建设的6个标段每天有200人进场整地,计划在3月1日后将有400—600名施工人员全部入场,4月中旬完成绿化整地工程的80%-90%,清明前后开始大面积造林,争取完成侧柏、云杉、樟子松等17个树种200万株苗木12728余亩的绿化任务。
在项目建设中,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供水工程也是保证项目建设的关键。在位于榆中县小康营乡的项目供水工程一标段处,施工人员正在研究项目设计图,紧张有序地开展项目建设。“我们在1月3日就进场施工,合同工期为2020年2月5日至8月2日,因受疫情影响项目建设推迟了近一个月。为不耽误按期供水,上水工程采取倒排工期,施工队边进驻施工、边办理整地等相关手续,在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争取在4月中旬完成标段输水管道铺设,保证林造到哪里我们的水就供到哪里。”榆中生态创新城周边面山提质增效绿化项目供水工程一标段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项目部负责人齐宏伟说。
已完成栽植植物15个品种4.6万余株
据悉,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兰西城市群战略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通盘考虑省情、市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甘肃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重要抓手,是甘肃省加速赶超、跨越发展的大计大策,也是继兰州新区之后又一承接国家战略、聚焦科技创新的战略新高地、发展新引擎。自2018年8月榆中生态创新城规划建设启动以来,榆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榆中生态创新城绿化工程项目指挥部,按照“以水定林,林跟水走,提质增效,稳步推进”和“分片设计、分片实施”的原则,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完成了周边面山提质增效绿化项目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项目区划分为白虎山、青龙岭、清水驿段面山、宛川河面山一期和宛川河面山二期绿化供水5个区域,通过新建泵站、调蓄、管网和田间工程,灌溉面积可达到15871亩。截至目前,该项目完成了兴隆山大道与省道夹地327亩重点绿化区绿化,共栽植樟子松、云杉、紫叶稠李等15个品种4.6万余株。完成榆中生态创新城周边面山提质增效绿化项目(萃英山)部分标段5500亩绿化,共栽植侧柏、云杉等乡土树种13.72万株,点播柠条4000公斤,栽植山杏、山毛桃36万株。
榆中生态创新城绿化工程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钱玉红介绍,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榆中县紧扣“生态”和“创新”,突出“四园四创”,高质量、高标准抓好造林和供水两项基础性工作,目前造林的6个标段和供水的3个标段均已完成招投标,有序进入施工阶段。“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为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成绿色生态宜居、配套功能完善、营商环境一流、创新活力迸发的‘西部创新新平台,甘肃新兴增长极,兰州城市副中心’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讯员岳程 卞恩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