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在农村发展得非常迅速,
头脑精明的农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实现了脱贫致富。
那么,我市一些农村电商“网红”是如何利用自媒体,
把当地的农产品卖向全国各地的呢?
10月7日,记者来到禹州市和建安区,
对几名“网红”进行了采访。
【禹州】
小夫妻卖土特产成“网红”
禹州市浅井镇陈垌村村民陈高峰,前几年毕业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在网上,我看到有人利用自媒体拍摄短视频卖土特产。禹州有红薯、粉条、腐竹等土特产,我就想能不能也利用互联网,将其卖向全国。”当日,刚刚受邀参加甘肃省天水市组织的“网络扶贫博览会”回到禹州的陈高峰对记者说。
大学毕业后,陈高峰在郑州市从事网络推广工作。2018年春节过后,他和洛阳女孩儿段浩浩结婚,不久回到老家。
“我最先接触的是西瓜视频。该平台的短视频大部分是有关‘三农’的,有家长里短、婆媳关系、美丽乡村等内容。”陈高峰说,一年多来,他和段浩浩发布了400余个短视频,其中一个点击量超过700万次。截至目前,他的粉丝有400多万个。
2018年5月,陈高峰和段浩浩在网上注册了电子商铺,把种植、加工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的所有环节拍摄制作成短视频传到网上,开始销售特色农产品。
(段浩浩展示真空包装的玉米。资料图片)
当年9月,禹州市浅井镇政府为陈高峰腾出两间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货架等设备,并帮其成立了浅井镇电商扶贫服务中心。
“我们中心实行系统化管理,可以把整个镇的特色农产品集中起来,使其走向全国各地,不仅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而且为贫困户脱贫开辟了一条新渠道。”当日,浅井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宋文彬说,截至目前,浅井镇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共帮助贫困户销售小麦、玉米、粉条、粉皮、粉子、焖子、花生、红薯、腐竹、面皮等农产品30余万单,销售额有100多万元。
如今,像这样的电商扶贫服务机构已遍布禹州市526个行政村。小米、香油、粉条、腐竹……这些以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土特产被销往全国各地,使众多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建安区】
妯娌俩搞直播,3天卖出辣椒5000多公斤
10月7日下午,记者在建安区五女店镇桃杖村,见到了许昌“网红”钱美鸽。她正与嫂子程丽娜一起筹划通过直播、拍摄短视频,在今日头条和抖音上卖当地丰收的红辣椒。
钱美鸽和程丽娜关系很好,与婆婆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一家人总是有说有笑。说起拍摄短视频的起因,钱美鸽说,最初,她和嫂子只是觉得好玩,经常拍一些和婆婆一起生活、劳作、聊家常的镜头。钱美鸽丈夫的昵称是“二牛”,程丽娜丈夫的昵称是“大牛”,因此妯娌俩就在今日头条上注册了名为“牛不啦”的账号。钱美鸽负责拍摄,嫂子和婆婆负责上镜。
“农村婆婆玩儿媳的溜溜球……”“婆婆做芝麻叶炒肉,配上烙馍卷着吃。”“农村婆媳收辣椒,婆婆估算能装十大包,儿媳抬杠装不了。”这些看似土得掉渣的内容,却非常接地气,在网上传播后受到不少人的喜爱。1年多时间,她们在今日头条上的粉丝有400多万个。
2018年秋季,她们直播家乡辣椒丰收,3天卖出5000多公斤。同年年底,她们直播乡村生活,3天销售粉条约1.5万公斤。2018年,她们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万元。因此,钱美鸽被评为“最美建安区人”,受到了建安区的表彰。
钱美鸽的丈夫闫二伟说,下一步,他们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并规划草莓等农产品种植,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如今,
通过互联网,
农民真正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甜头。
已积累一定经验的陈高峰认为,通过短视频搞销售首先要热爱新生事物,要懂得拍摄短视频的常识,会使用电脑制作短视频。“可以先拍一些自己的生活片段与网友分享。时间久了、粉丝多了,视频平台就会允许你开店铺,让你在上面卖东西。”陈高峰说,在网上销售农产品不能急于求成,没有一定的时间积累,粉丝不会买你的账。
“第一年不要急着挣钱,要耐住性子,不断学习尝试,在短视频的精工细作上下足功夫。”陈高峰说,任何农产品要想持续在网上热销,都要把好品质关。因此,“网红”产品尤其要重视品质把控,不然就会砸了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