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营两委班子是个团结合作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每逢谈到这个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鲍磊总是不无感慨地说:“都是村里有王宏这些老党员、复员军人给我们做坚强后盾”。鲍磊所说的王宏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陶营村是个有着优秀红色传统的村子。不论在革命战争还是国家建设的各个年代,村里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全镇乃至全市的前列。据统计,全村的烈军、军属户数是全镇最多的,是典型的“双拥模范”村;毗邻北京,改革开放后多种经营发展较早。村里重视教育,每年都有从这个村里走出的大学生。村里还有传统的高跷会等文化娱乐活动,村子有强大的凝聚力。
这个被别人羡慕的村子之所以民风纯朴、积极向上,原因很多,但老一辈人给晩辈的正能量的传承是很重要的一条!村中老一辈勤劳善良,为人品性高尚,乐善好施,舍己为人;党员干部们一心为公,敢于担当。这是一个村子无形的财富,会恩泽后代!
王宏是陶营村一个普通的村民。特殊年代上完高中没机会高考,王宏如愿以偿地入伍,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人民军队这个大熔炉里,他积极训练、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了一名通讯技术骨干,并被发展入党。保家卫国六年后,军队裁员,王宏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回乡做了个普通社员。在生产队劳动时,他仍然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作风,劳动时任劳任怨,工闲时认真钻研,把生产队里的记工员、农业技术员、会计等需要知识和技能的工作都干了遍,是个地地道道的多面手。改革开放后,他发展多种经营,勤劳致富,成了当时很少见的万元户。自己过上好日子,他没忘乡亲,传授大家科学种田经验、带领大家开展多种经营。他更注重培养下一代,教育儿女走出农村、拓展视野、志存高远。他的儿子王金龙在大城市搞工程,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 每当想到儿女们的成就,王宏苍老的脸上总会扬溢出自豪的笑容!他比以前更加乐善好施了,只要邻里谁有困难或者村里有公益活动需要资助,他总是慷慨解囊。
关键时刻见人心。鼠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如临大敌。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疫情出现后,王宏叫回城里工作的孩子给村里捐款捐物。他主动到村委请缨。他说,我曾当过兵,要积极响应国家“国有战,召必回,战则胜”的号召,帮村里抗击疫情出份力量。大家说他年纪大了、怕他累坏,他笑哈哈地说:我七十六,钟南山比我大七、八岁,人家才是冲在第一线的民族英雄。我是党员,身体又没大毛病,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没任何问题。于是,这个经历过战场上血与火考验的老人,焕发了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昂首挺胸,走在了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上。在陶营村村北的路口,他担当起了一个出色的值勤员角色。
在村北口值班是最辛苦的。陶营村紧邻北京市,王宏值勤的路口又是交道要道,每天过往车辆多,来往行人复杂,工作量大且还需要二十四小时值班,防控之初更没有基本的取暖和防护措施。但王宏毫无怨言,与大家一道登计、量体温、消毒、发放材料,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心疼地说:“老爷子,您累了、冷了,该休息休息该回家回家,别拖坏了身子”。王宏说:“我老了,觉少,什么事都没有。大家就放心吧”。活语朴实但掷地有声!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真正的大好春天已经到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胜利在望!王宏这位军队老兵、农村基层党员,已经在陶营村口执勤点儿战斗了近两个月了。他但仍然意气风发、斗战昂扬,象当年在军营中一样!相信,我们的国家有了王宏这样用党的思想武装起来的战斗群体,我们永远是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定会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