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办的“2019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举行(见《2019年“求是奖”揭晓,杨振宁获终身成就奖,颜宁邵峰获杰出科学家奖,高福团队获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在颁奖典礼上,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们分别介绍了各位获奖人的成就与获奖原因,每位获奖人发表五分钟获奖感言。今天,我们分享谢晓亮教授对本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获得者邵峰的工作介绍以及邵峰的获奖感言。
2019年恰逢求是科技基金会成立25周年,本文末尾的纪录片讲述了求是科技基金会的历史与贡献,欢迎观看。
演讲 | 谢晓亮
尊敬的查懋声主席,尊敬的陈旭书记,杨振宁先生,韩启德先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求是之家的成员,我今天非常荣幸,作为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委员第一次在这里颁奖,我要实事求是地做好我的工作。
经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及执行委员会一致推荐,另一位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获得者是北京生命科学院研究员邵峰。
邵峰是目前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实事求是地说,我认为他是新时代在中国本土崛起的、最有原创性的青年生物学家,堪称中国青年科学家的典范。
邵峰1996年毕业于隔壁那个排名老赶不上清华的学校,那学校看样子对他还算是有些影响。1999年他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取得硕士学位,2003年赴美求学,在密歇根大学师从著名生物学家Jack Dickson,2004年获博士学位之后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了几个月的博士后,随后去了哈佛大学,一个相当于“美国的北大”的学校,不过只待了一年半,也许他发现即使是哈佛也非完美无缺。这一结论我在哈佛待了20年才得到。邵峰决定回国发展,也许是因为他的自信,也许是因为他当时认准了在北京的机会,这是14年前的事。回头看,这是个非常正确的决定。2005年,他去了当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由另一位求是科技基金会新顾问、前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获得者、生物学家王晓东在北京组建的新的研究机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加入以后待了14年。这个机构在晓东的领导下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研究所,邵峰也成了学术副所长。结果没想到去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和清华走到一起了。
我记得10年前从美国回来,第一次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见晓东,一进门看到一堵论文墙。当时晓东招了20个PI,排成一行,很多都发表了CNS文章,这些年轻的PI中就有邵峰。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青年科学家在中国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可以做出国际上一举成名的工作,我认为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10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发表了CNS文章,但是现在光凭CNS文章可是拿不到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了。现在中国最缺的不是CNS文章,而是原创性的工作。国内的奖项名目繁多,而评价一个人工作,最重要的还是看他的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刚才薛其坤教授说到,求是科学家奖是用以奖励在中国作出重大科研成果,实现学科里程碑式的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开拓者,邵峰就是这样一名科学家。他工作的原创性和国际影响毋庸置疑,他的工作完全是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的,是在中国做出来的。我虽然没有参加这个奖的评选工作,但是我觉得邵峰得奖实至名归。
邵峰得奖的理由是“运用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多种手段,发现了宿主细胞质抗细菌天然免疫的诸多受体和机理,并重新定义了细胞焦亡的概念,开启了炎症与免疫研究的新方向”,我觉得写得不错。让我简单解释一下:大家知道人体里有很多细菌,其中有益细菌可以帮助消化,有害细菌则导致疾病,我们的天然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有害细菌,有效发起免疫反应的呢?这是免疫学的重要问题。
过去10年来,邵峰的团队提供了系统的答案,他们发现人体细胞浆里特异的识别分子和受体,揭示了人体细胞在炎症发展中区别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分子机理。细菌入侵后,那些受体激活细胞激素和焦亡模式的程序性的细胞死亡,促进细胞激素释放到血液里,引起抗细胞的炎症反应。基于焦亡模式的细胞死亡在人体天然免疫力中非常重要,邵峰的发现为探索病菌感染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邵峰赢得了许多荣誉,我就不一一说了。光今年就荣获了三项国内的大奖:未来科学奖,俗称“中国的诺贝尔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以及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而我们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发在了那两个奖之前。我谨代表求是科技基金会顾问及执行委员会祝贺邵峰,同时也希望他戒骄戒躁,攀登更高的科学高峰。
(发言稿根据录音整理,已经审阅修正)
自左至右:查懋声、邵峰、谢晓亮
新一代科学家如何“求大是”
演讲 | 邵峰
(发言稿根据录音整理,已经审阅修正)
求是科技基金会二十五周年纪录片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返朴》,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共同出任总编辑,与数十位不同领域一流学者组成的编委会一起,与你共同求索。关注《返朴》(微信号:fanpu2019)参与更多讨论。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fanpusc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