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民富国穷:人均GDP接近上海,政府却接受国际援助

2019-06-13   行走在陌路

说到联邦,很多人会想到53国组成的国际组织英联邦,或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的美国联邦。跟这些“庞然大物”比起来,全球最小的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似乎有些上不了台面,面积小到仅267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足6万,但在黑人国家中的分量却相当的高。

在1493年哥伦布到来前,圣基茨和尼维斯两个海岛加起来的居民也不千余人,身负西班牙国王重托的哥伦布也没有太多关注,只在航海图将其标注为“雪岛”就匆忙离开了。直到1624年才有第一批欧洲殖民者赶来,还因此大打出手。

争议最大的是英法两国:英国人率先抵达后选择了两个海岛中面积更大的圣基茨岛,法国人随后登陆3公里外的尼维斯岛,英法殖民者产生冲突一度大打出手。僵持到一战结束,国力大幅衰退的法国才选择退出争议,承认二岛归属英国。

从此,两个海岛被英国当成殖民加勒比海的跳板,英国殖民版图能迅速扩张至美洲,这两个海岛功不可没。正因为如此,英国女王多次强调二岛的重要性,归属权历经几次更改都一直被英国王室牢牢控制,直至退出国事管理后才被允许以海外领土的方式独立。

圣基茨和尼维斯的第一批原住民是3000多年前的加勒比海阿拉瓦坎族,大约8世纪时被人数更多、更善战的加勒比海人占领。然而,英国殖民者站稳脚跟后就开始移民黑人奴隶,同时对原住民发起驱逐与征工,导致原住民血统消失殆尽。

1967年,圣基茨、尼维斯和安圭拉三岛组成大英帝国第一个完全自治的联邦州,但一万多人口的安圭拉却在十年后宣布独立,导致联邦州名存实亡,英国借此暂停所有经济援助。1983年,圣基茨和尼维斯联合后宣布独立,成为美洲最年轻国家。

两个海岛虽然组成了全球最小的联邦国家,但实际上也是各种矛盾与纷争。尼维斯虽然人口不到圣基茨的三分之一,但地势平缓更适合种植烟草、甘蔗和棉花,经济发展远比圣基茨要好的多。如今还成为加勒比海屈指可数的、能停泊大型客货轮的贸易点之一。

尼维斯也举行过独立公投,虽然有62%的投票者赞成独立,但英国却以“国际惯例是选民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就不算数”来阻拦,最终不了了之。尼维斯人从此形成“远离圣基茨”的默契,虽然首都不在本岛,但基本部门与设施都很完善,并不需要前往首都。

目前的最新数据显示:两个海岛近6万人口,黑人占比94%,剩余的也多为黑人混血后代。人均GDP已超过1.8万美元,这个水平已经接近中国最发达地区上海的水平,也因此成为黑人移民最青睐的地方,每年5000个移民名额中,黑人至少占比85%。

又小又没资源的岛国会这么受黑人移民欢迎,主因之一是黑人文化氛围较浓郁,每年三大节日(狂欢节、音乐节和文化节)都以黑人文化为主题。其次就是环境绝美,人类污染被控制的相当完美,很适合高端人士的生活度假。

在20年前,圣基茨和尼维斯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渔业,约占比总GDP的65%。但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加勒比岛国备受打击,圣基茨和尼维斯也因此转型以旅游和金融业为主,如今旅游业占比就超过了20%,每年仅接待北美邮轮就超过了2000个航次。

最吸引移民的一点是完全免税制,简单说就是无论什么规模的投资商在这里投资都不税,本国公民也从来不用纳税,包括遗产税。这也让圣基茨和尼维斯的护照含金量一度大涨,甚至有非洲人砸锅卖铁也要移民,哪怕摆摊也在所不惜。

但没有税收则代表圣基茨和尼维斯政府没钱,跟其他加勒比岛国对比后更显寒酸。所以,圣基茨和尼维斯年GDP的20%都来源于国际援助,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法四国就超过了2亿美元,属于典型的“民富国穷”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