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获权转载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故事大王闹心了,一个谎言接一个谎言被拆穿,只好求助百度删帖。
没事,硬盘里有备份,接着发就是了。
防人之口是防不住的,自己创编的故事要自己去埋单。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这是老话了。故事大王罔顾历史真实,编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玄幻故事,其效用并不能吹捧老前辈们的功绩,相反的,这是把老前辈、把八极拳门架在火上烤,让人们以为八极门内充斥着卑妄的骗子。
在日本的杂志上,自称吴钟祖师爷后裔
1吴钟-----2吴永(无后人)-----3族侄吴坤----子吴宝章(学于三世张克明和吴恺)----孙吴会清----曾孙吴秀峰---玄孙吴连枝。
(吴连枝的吴氏仅仅是孟村老架八极拳的一个分支三代吴坤系列,他的“吴氏”和吴钟、吴永没有关系。代表不了整个八极拳。)
故事一:
在吴秀峰公的生平简介及百度百科等众多文章中写道——吴连枝之父吴秀峰先生1953年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并获奖。
真相:
1953年的全国性武术比赛只有一次,不管是秩序册还是获奖名单中都没有吴秀峰公的名讳。同年,遍查当年的体育年鉴、山东省志及济南市志,也没有在济南举办全国性武术赛事的记录。这个故事已被勘破,与事实不符。
故事二:
在吴秀峰公的生平简介及百度百科等众多文章中写道——贺龙请吴秀峰公到家吃饭,周恩来跟吴秀峰滑大杆子。
真相:
1953年仅有的那一次全国性武术比赛是新中国第一次国家级武术赛事,也是建国后探讨武术发展的第一次尝试。所以,这次比赛深受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优胜者被选送北京怀仁堂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做汇报表演,表演后的宴会上周和贺两位出席并与优胜者交谈。吴秀峰公并未参加1953年的该次比赛,与周、贺两位没有交集,更不可能有什么赴家宴、滑大杆子的故事了。
且周在1939年坠马导致残疾,右臂屈伸障碍且颤抖,大家在各影视作品及周留下来的照片中应该也注意到了,周的右臂一直是端着的。在1961年6月15日的车祸中,周因为手臂的残疾,连推开车门都做不到。这样的身体情况又怎能与吴秀峰公比划大杆子呢?
故事三:
吴秀峰公给红军做武术教练。
质疑:
吴秀峰公给红军做武术教官,如果这事儿属实,咱们也会很高兴。但是,这么些年了,何年何月在何地,部队番号是多少,故事讲述者都讳莫如深,只字不提,也没有其它任何物证。即便我有心查阅档案材料,也无从着手,颇为遗憾。
故事四:
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翻墙进了某大院取拳谱。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有两条黑影一老一少一前一后窜上了大队部磨坊的院墙,那个年轻人就是吴连枝,他身形轻灵轻轻一窜就蹿上了院墙,然后向左右张望了一下,轻盈地翻进了院子,他们钻进了磨坊,老者在磨坊的墙上仔细地抚摸着,突然他的手停留在一块砖上不动了,老人用指尖将砖从墙中抠出,然后从墙里掏出了一个用油布裹着的小包,老人把油布包放在了磨盘上,慢慢地打开,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年轻人借着闪电看到:孟村吴氏八极拳秘谱。老人把密谱用油布包好,又放回了墙中,把砖放好,骑上自行车消失在夜色中(回天津去了)。
--------------------
这个故事就不揭秘了,其本身富有的喜剧效果就足以自证它的真伪了。
故事六:
吴连枝编写他祖父夹着二百多斤重的泥塑飞身窜上魁星楼,将泥塑稳稳的放于魁星楼上!!!
--------------------
出自短篇玄幻小说《吴会清对八极拳事业的杰出贡献》和1985年的《河北省武术拳械录》“八极拳”篇,这个故事不质疑了,中学物理基础知识大家都是有的。
故事七:
吴连枝还找人编写他祖父在家中练习硬脖子功,结果一不留神将绳子勒在脖子上,于是他拼命蹬踢儿媳妇家的墙,结果他儿媳妇跑过来问:你介是揍嘛呀!!!
其祖父面红耳赤,从此再不敢练功!!!
--------------------
出自短篇玄幻小说《吴会清对八极拳事业的杰出贡献》。
这个故事也不质疑了,一直没闹明白故事大王写这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莫非是因为圈子里说吴会清公不练八极拳,所以编写这个故事来反驳么?这个故事的效果有点让人“面红耳赤”。
故事八:
吴连枝还找人编写他祖父在村口一眼老井前练功,每晚夜深人静之时跑到村口,面向井中连续击拳几百下。一日夜间照常来到井边,忽见一位美貌女子,其祖父立时泄了,从此再不能练功!
--------------------
这个故事不评论了,丢人
故事九:
还有一个,吴秀峰在枣庄煤矿,先打败了张毓衡的两个徒弟,又把张毓衡打服。为了躲避张毓衡,准备到广州,一路卖艺混吃。-----1985年《河北省武术拳械录---八极拳》
--------------------
打服了为何还要逃?而且还逃的如此艰辛憋屈?这不符合逻辑呀!这个故事编出来到底是要赞颂聋爷还是要毁了聋爷声誉?
另外,故事大王在央视《乡约》访谈中不是说吴家不允许卖艺吗?咋聋爷也被“卖艺”了?
故事编得多了,自相矛盾的也就越多,一个谎言要用成百上千个谎言来遮掩,越遮掩越是错漏百出。
故事十:
“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日本鬼子投降了。吴秀峰的家中却来了不速之客,将他带到了一个极保密的地方,交给他一个特殊使命:做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的特别护卫。李宗仁此行负责日本受降,并担任区域长官。当时平津一代人员十分复杂,安全工作之难可想而知。吴秀峰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并受到嘉奖,李宗仁之子还拜他为师。”
——摘自《一代八极拳宗师吴秀峰》
--------------------
首先,看看受降区的划分: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电台向同盟国宜布无条件投降。
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何应钦于八月二十六日发布命令,区分十六个受降区,指定受降主官。
01、北越地区由第一方面军【卢汉】为受降主官,签降地点在【河内】。
02、广州地区由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为受降主官,签降仪式在【广州】举行。
03、潮汕地区由七战区【余汉谋】为受降主官,受降式在【汕头】举行。
04、湖南地区由四方面军【王耀武】任受降主官,在【长沙】举行受降式。
05、江西地区由九战区【薛岳】为受降主官,于【南昌】举行签降式。
06、浙江地区由第三战区【顾祝同】为受降主官,于【杭州】举行签降仪式。
07、上海地区由三方面军【汤恩伯】为受降主官,签降地点在【上海】。
08、湖北地区由六战区【孙蔚如】为受降主官,在【汉口】举行签降式。
09、安徽地区由十战区【李品仙】为受降主官,在【蚌埠】举行签降仪式。
10、平津地区由十一战区【孙连仲】为受降主官,在【北平】举行签降式。
11、山东地区由十一战区副长官【李延年】为受降主官,签降仪式在【济南】举行。
12、洛阳地区由一战区【胡宗南】为受降主官,在【洛阳】举行签降仪式。
13、郾城地区由五战区【刘峙】为受降主官,于【河南郾城】举行签降式。
14、山西地区由二战区【阎锡山】为受降主官,于【太原】举行签降式。
15、绥远地区由十二战区【傅作义】为受降主官,于【归绥】举行签降式。
16、台湾澎湖地区由【陈仪】任受降主官,于【台北】举行签降仪式。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到,李宗仁并未担任受降官,“此行负责日本受降,并担任区域长官”根本无从谈起。
北平的受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举行,受降主官是孙连仲。
冷兵器时代早已过去,受降仪式大家也可以去网上寻找相应图片,都是配备枪支的士兵在守卫,且图片中各场景展现的中方与日方所保持的距离,等等,怎需聋爷在内充当“特别护卫”?这是给聋爷长脸还是给聋爷找不自在?
再来看看李宗仁1945年的任职:
1945年1月-1946年7月,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后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支持蒋介石发动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参与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期间(1945年2月-1945年9月),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
这时候的李宗仁在汉中,在《李宗仁回忆录》中如是写道:
十月二十六日我本人率领副参谋长甘沛泽、主任秘书黄雪邨等专机飞平。北平市民听说我将于是日到达,竟全城轰动,从机场到城内夹道欢迎的数十万人,欢声震天,令人感动。因华北同胞为敌伪压迫八年之久,今一朝重获自由,对政府派来坐镇华北的最高军政长官的热烈欢迎,实是出于至诚。
李宗仁是在1945年10月26日才从汉中飞往北平的,这个时候受降仪式已经过去很多天了。
故事中所说的“当时平津一代人员十分复杂,安全工作之难可想而知”让人莞尔。
至于故事十中所说的“李宗仁之子还拜他为师”,先来看看李宗仁的子嗣:
李宗仁有两个儿子:李幼邻和李志圣。
长子李幼邻是否拜吴秀峰公为师学习八极拳呢?
在李幼林的百度百科和生平上记录的非常清楚:1945年6月,也就是日本投降之前,李幼邻已经去了美国……
次子李志圣,生于1937年,在1945年时堪堪8岁。而且李志圣拜聋爷为师,还得要有个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李宗仁是受降主官,而且还聘请聋爷做护卫,这样他们才会有交集,聋爷才有可能教一个8岁的小徒弟。事实上,这个大前提是不存在的。
而且李宗仁的次子李志圣是居住在北平,而非聋爷所在的天津。
1949年,李志圣12岁时移居美国,更没法谱写师徒故事。
有人问:“那建国武术社和李宗仁将军的儿子没有关系了?”
答曰:这是铁定没有关系的,从名字上看,这个武术社如果真正存在,那也是1949年建国以后的事情了,李宗仁的两个儿子都到了美国了。
李宗仁没有参加受降仪式,那时他在汉中行营忙着交接和计谋内战事宜,聋爷也就没了“特别护卫”的机会。俩人没有交集,又怎会有故事中所说的那些个事情。
故事十一:
“1933年,吴秀峰来到天津,寄宿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附近。当他得知天津市第一国术馆就在不远的六号门后,便亲自找馆内教头,自报家门后提出以拳会友、当场比试。在众多徒弟面前,教头不甘示弱,同意应招。结果只一招吴秀峰就将其制服而未伤其人。教头心服口服拱手将“场子”让出,卷铺盖走人了。此事一经传出,震惊天津卫,从此吴秀峰在津门武林有了一席之地,正式收徒授业。”
——摘自《一代八极拳宗师吴秀峰》
这个故事将聋爷描绘得技艺极其高超,作为聋爷抵达天津的第一战,奠定了聋爷立足天津的基础。
那么,天津市第一国术馆的“馆内教头”是谁呢?
大家可以翻看八卦掌萧海波的生平和百度百科:
萧海波(1863--1954),河北固安县独流村人。自幼酷爱武术,终生研习八卦掌,武功精纯,世称铁掌,成为八卦掌的一个分支。
萧海波幼年时与同乡郭允一同从师习武。1876年在屈家营拜“燕子李”李振清(霸县人)为师,专习八卦掌。1881年,奉师命赴河南寻找李的师父,未果,辗转至北京,偶遇温县陈仆,引荐至热河红莲寺,受业于红莲长老,学艺8年,练成了上乘的朱砂掌。1888年艺成下山,进清庄王府任拳师,将八卦掌由民间传入朝廷。期间结识了张长祯、马维祺、程廷华等武林高手,相互说手论艺。1930年,受盟友张占魁之邀来到天津,创立了天津第一国术馆,广泛传播了萧氏八卦的诸种技艺,培养了卢忠仁、陈家泰等一批亲传弟子。1944年从天津回归故里,继续传艺,颐养天年。1954年2月11日,无疾而终。
从上可知,这个“馆内教头”是萧氏八卦掌的创始人萧海波,1930年创办了该馆,1944年才从天津回归故里,而且不是”卷铺盖走人“,是荣归故里。萧海波的弟子卢忠仁老先生还健在,他的弟子传人在天津人数也不少,大家大可以去问问,聋爷是否在1933年把萧海波逼得”卷铺盖走人“了?
故事十二:
"吴秀峰第二次下江南是在1934年。他在租借地痛打了前大总统曹锟的保镖,也就是其子的武术师父,而创下大祸。经人劝躲躲风头,便去了青岛。"
——摘自《一代八极拳宗师吴秀峰》
老套路,还是先看看曹锟的子嗣:
曹锟共有四房夫人(正房郑氏,二夫人高氏,三夫人陈寒蕊,四夫人刘凤玮),3个儿子即曹士岳(陈夫人所生)、曹士岱、曹士嵩(均为刘夫人所生,士岱9岁夭折),4个女儿即曹某(郑夫人所生,名字不详)、曹士煕(高夫人所生)、曹士贞(陈夫人所生)、曹士英(刘夫人所生)。
曹锟有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夭折,只剩下了曹士岳和曹士嵩。
有文献记载:
曹锟回天津后,住在英租界内的19号路(当今河北路34中学),和郑夫人及陈夫人住在一起。刘夫人不愿同他们一起住,另在英租界的泉山里自己花钱盖了几所小洋楼,带着一双儿女及家人搬了进去。曹锟因屡遭挫折,心情郁闷,身体状况愈来愈差,郑夫人生性好静,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再加上有的孩子常在外惹是生非,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曹锟,其心情是不会好的。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得知,曹锟儿子惹是生非是真事儿,被揍也是有可能的。
而天津还有这样的坊间评论:
曹士岳长得一身痴肥,体重二百几十磅,不读书,终日嬉游,驾车兜风,或就在家中地下室放枪打靶,既有老子留下偌大资财,即使是这样的玩耍,还不至于尽倾所有。
曹士嵩却与其兄大异无趣。身躯小如侏儒,蓄发长可及颈,可算“披头”的先驱。他成天沉湎在舞场和赌场,交友都是年长于他的社会上各色人等。经常与其来往的,多是汽车经销商,有中国人,也有洋人,为的是窥伺他何时要换新车。
显然,这两人中,有练武的体质,且能有机会招惹到聋爷的(聋爷是不会去赌场和舞场的),只有”终日嬉游“的曹士岳了。
曹锟的保镖兼曹士岳的武术老师被打了吗?且看下面:
张鸿玉,河北青县回族人。20世纪30年代先后师从六合门拳师李洪彬与天津著名回族跤手王二爷,练成绝技,曾痛打欺侮国人的法国水兵、力惩为非作歹的脚行霸头,技压京、津两地跤场,威震曹士岳(曹锟之子)公馆,击败摆擂逞威的沙俄大力士费拉耶夫,摔败日本天皇卫队总教官、号称“昭和十杰”中第一把交椅、风靡全日本的八段柔道名家牛岛辰熊,被誉为“一代神跤”。
打了曹士岳武术老师的是张鸿玉,张冠李戴的故事您看明白了吗?
张鸿玉的百科条目里面可是清清楚楚地写明了是”曹士岳“,而不像故事大王们那样写得含含糊糊,以期浑水摸鱼,这就是区别。
故事十三:
“吴会清疾恶如仇,仗义为民。清政府在孟村镇设有巡监署,人唤衙门,主营当地巡监、征税、刑事及民事案件,当时回汉两族穷人中部分以贩私盐谋生。而历史上食盐须由官方买卖,独家经营,可巡监署每每售盐都以十八两进,十六两出,盘剥乡里,造成民众敢怒而不敢言。会清见此,夜潜巡署,拿走巡长衣物。署长不仅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惹恼会清与众乡亲,在会清的率领下,众弟子与乡亲们积极配合捣毁了巡监署,吓得巡监官温玉良狼狈逃窜。至此,孟村镇历经几百年的巡监衙门从此宣告关闭。”
——摘自“吴会清”百度百科
温玉良于光绪19年署任孟村巡检,是否有乡民暴动致使其“狼狈逃窜”,以及“带头大哥”是否吴会清公,请提供证据。毕竟张冠李戴的事情,楼上也已经见到过了,反正现在冒领功勋也没人追究。
至于“孟村镇历经几百年的巡监衙门从此宣告关闭”就更是实打实的笑话了,在温玉良之后还有两任孟村巡检——杨骏烈、沈香泉,请看下图:
“吴秀峰第二次下江南是在1934年。他在租借地痛打了前大总统曹锟的保镖,也就是其子的武术师父,而创下大祸。经人劝躲躲风头,便去了青岛。在青岛听说西方大力士来中国上海摆擂台,吴秀峰又去了上海,可惜晚了一步,西洋力士已被沧州王子平打得落花流水。吴秀峰十分懊恼,但王子平倒是非常欣赏这位穆斯林老俵。”
——摘自《一代八极拳宗师吴秀峰》
在这篇文章里把吴秀峰去上海的时间交代清楚了,与王长典拜师的年份是一致的,都是1934年。
文中所述王子平于1934年在上海击败西方大力士,有两点值得分析:
1、有些故事材料上说王子平在上海设擂,然后被吴秀峰给揍了;《一代八极拳宗师吴秀峰》说是西方大力士设擂。诸位可曾听说过王子平设擂的故事?王子平是如此嚣张狂妄肤浅之人吗?人家可是正儿八经万众爱戴的宗师!1934年,王子平时年53岁,年岁不饶人,怎的还会摆下擂台?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呀,年轻的时候不摆擂台,定是要那暮年才摆擂台挑战天下英雄,武林泰斗果然不同凡响,思路果然与众不同!
2、《一代八极拳宗师吴秀峰》上说”吴秀峰又去了上海,可惜晚了一步,西洋力士已被沧州王子平打得落花流水“,时间定格在1934年。王子平一生打过几次外国人,在陈鑫林《”功夫之王“王子平对武术的贡献》一文的第2节做了一个汇总:王子平一共有四次对外国人交战,分别是1918年北京击败俄国武士、1919年青岛击败美国阿拉曼、1919年青岛击败东阳武士、1921年上海万国竞技场击败美国沙利文+丁柯尔+德国彼得。《一代八极拳宗师吴秀峰》中讲到吴秀峰从青岛追到上海,却被王子平抢先把西方大力士给挑了,貌似这个时间应该是在1921年吧?怎的会时空挪移到1934年呢?吴秀峰生于1908年,1921年时才堪堪13岁,这个时间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