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妈觉得我就是个玩手机的

2019-08-07   青年文摘

作者:十三姐

来源:格十三(ID:GSSW13)

两周前,我接到上海市统战部通知,让我参加一个培训班。这个培训是半封闭住宿制的,连续一周。要知道,对于一个正在暑假中抓狂的老母来说,简直如大旱逢甘露,是赤裸裸的妇女解放运动。我甚至想:怎么才一周?先来它俩月不好吗?

当天我通知全家人:“我要去参加统战部的培训班,一周后回来。”

我妈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统战部?干什么的?你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

本来挺开心的一件事,被我妈这么一问,瞬间笼罩上了神秘而忧郁的色彩,说得好像是我被“抓”进去了似的。

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解释,我没犯错误,也不是被抓,反而是因为我工作做得好才有资格参加这个班啊!

我妈持怀疑态度,不停地跟我爸窃窃私语,甚至发微信问了好几个舅舅:“统战部是做什么的,是不是抓坏人的?”

不是我妈太神经质,他们这一代大多都这样。

以前我经常跟她说“写公众号是我的业余爱好,不是为了赚钱”,后来当知道我居然靠码字也赚钱的时候,她第一句是问:“你没干什么违法的事吧?”

对老一辈人来说,子女的工作是他们的一块心病,他们可能不怕你职位低和赚钱少,但怕两件事:1. 怕你被欺负;2. 怕你犯错误。

尤其是我这种搞新媒体的,他们至今也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新兴行业。而当我们通过一件“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工作赚了钱之后,问题就来了。

我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穷的时候,父母很安心——别饿死就行。突然赚钱致富之后,父母开始了各种提心吊胆的情景剧。

我一朋友,女的,好好的银行工作不做,跑出来跟人开咖啡店。她爸唠叨了一年多,要跟她翻脸。后来她赚了第一桶金回家孝敬爹妈,她爸问:“你是不是贪污了?”

朋友一脸蒙,我一个开咖啡店的,贪污谁?

老人家还沉浸在“金融工作者突然发横财准是贪污了”的20世纪伦理剧里。

你赚钱了——“没贪污吧?”

你成功了——“是通过正常手段吗?”

你出名了——“没有潜规则吧?”

本来我觉得可能是因为上海的节奏快,社会变化大,父母总不放心也是正常的。后来我问了些其他地方的朋友:“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的工作理解吗?”

一个重庆的说——

后来这朋友到一家私企做主管,她妈隔三岔五问:“单位还行吧?没垮吧?”

在爹妈眼里,垮了不行,不垮又无法证明他们是对的。所以,父母对待子女的工作的感情是复杂的——

另一个山东的说——

感觉他们干的就是“废品回收”。老一代人总在用老一代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现在的工作,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总之如果你不是公务员,在老一辈眼里都是“不牢靠的”。

有个南京的朋友,全家都是体制内公务员,他自然而然“被”当上了公务员,但适应不了,就辞职跑出来开饭店。月入三四万,经常跟人讨论烤串的技术改进。他妈每次都嗤之以鼻地怼上一句:

“赚再多有啥用,还不就是个烤肉串的,有什么出息?”

正如天津的朋友所说——

在这风云突变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相信,自己老实巴交的傻孩子也可以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不吃死工资也能赚钱。但他们始终还是一知半解。

上次亲戚一起吃饭问我现在工作情况,我妈说:“她就是整天玩手机,捧着手机傻笑。

我在旁边坐着半晌没回过神来,觉得我妈说得有道理,竟无语凝噎。唉,我也三十好几的人了,我不要面子的啊!

也对,不管我正在用手机跟甲方确认着多么复杂的合同,也不管我用手机多么含辛茹苦地在绿豆大的密密麻麻的文案里修改错字赶着交稿,更不管我是不是正在工作群里谈着重大项目、搜集着重要选题、回复着重要金主的问题……对我妈来说——我就是个玩手机的。

我的工作在我爸妈眼里一直是门玄学,在他们看来,我就是天天对着手机嬉笑怒骂。

我妈的口头禅:“吃饭时别玩手机”“躺床上别玩手机”“上厕所别玩手机”……

唉,工作来了,它不管你在吃饭还是睡觉还是上厕所。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给我们那么多机会不是来照顾我们情绪的,是要消耗我们的碎片时间的。

后来看到我无数次瞬间对着电话开始说工作,我妈才终于有点相信“手机就是我的工作”了,相信我既不用手机玩游戏,也不用它干坏事,我在用它认真工作,努力进步。

我妈也在与时俱进。

但她担心我 “犯错误”的方式也“与时俱进”了。

进统战部培训班的第一天,下课比较早,老师突然通知说“今天不必住校,可以回家”,我居然真的回家了。

我妈发现我在“封闭培训”期间居然出现在家里,又严肃地反复问:“你怎么跑出来了?”

“跑出来?”

“你不要自说自话,不要太自由散漫,不要吊儿郎当。”

我妈的“三不要”如同智者的灯塔,照亮了我模糊的前方。好不容易溜出去培训,却又屁颠颠地跑回家带娃,真的很不明智啊!

中年妇女很难找到华丽的姿态全身而退,尤其是在这个急需保姆、厨子、家庭教师、陪练、司机以及心理辅导员的暑假里。但适时的一段优雅的出差、培训、加班什么的,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此前我一直对那些在各大公司当领导的朋友说:要善待公司里的中年妇女,多给点福利,比如有事没事就安排她出个差……

我妈还是单纯了,她真的还没有理解到“利用工作耍小聪明”这一层,她还停留在我的温饱和安全层面,并没注意到精神境界的高度。

说到这一层,大多数老年人对于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拔高也是一知半解的。

我一个插画师朋友来自东北,有一次他讲他妈是怎么理解他的工作的——

妈妈只看到我挣了不少钱,以为孩子挣钱咋这么容易?然后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功于上海的经济环境和自己的培养上,根本没见过我一宿宿不睡的日子。

不过这几年我一熬夜写东西、画画,我妈就问我,挣多少钱?

我说:“没钱,自己提高的。”

我妈就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不睡觉!”

他说:“其实我理解我妈,她知道自己帮不上我什么忙了,就用她自己的幽默逗我乐。”

大多数爸妈跟不上孩子行走的步伐,所以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原地,以彰显“那是我的原则”,而不是“我跟不上了”。

我刚做公众号时,我妈看我守着电脑发呆,就问我:“你这样发呆能挣钱?”

我说:“现在不能,关注的人多了可能就行了。”

我妈云淡风轻地撂下一句:“不务正业。”

第二天一进后台,发现多了三十多个新用户,仔细一看,都是我妈的老同学老同事老邻居......

我一个原本充满年轻活力的伟大公众号,突然成了中老年粉丝的乐园,于是我进阶为“中年之友”的灵感被点亮了,也成就了现在的我。

不得不说,父母们那些不受待见的小唠叨和小嫌弃背后,还是有着巨大的暗物质能量,他们用可能看起来很笨拙的方法在帮忙,虽然微不足道,但已全力以赴了。毕竟他们吃过的盐比我们喝过的海盐奶茶还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开了光。

有一次聊到“父母过度关切和唠叨,你怎么应对”这个话题,有个朋友说了一段话我挺感动的:

你看,中年人什么都不容易,就撒谎容易。

为了让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放心,撒谎是在所难免的。

有时候觉得父母看不懂我们的工作,反而成了生活的小乐趣,让步入晚年的他们展现出可爱生动倔强又腼腆的一面。

有时候我也懒得跟他们解释工作里的种种细节,但难道他们就真的那么想了解细节吗?

他们也许只是想看你和小时候一样话痨般地粘在他们身边叨叨个没完没了。

就像《亲爱的安德烈》中说的: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欢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爸妈知道你的工作是做什么的吗?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19年第16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 十三姐,高人气豹纹体质作者,集亲子/情感/生活画像于一体的城市女性代言人,公众号格十三(GSSW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