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区团山街道首山路社区志愿者赵惠丽的抗“疫”故事
在宽城区团山街道首山路社区的防疫点位上,一群50、60后的大爷大妈们带上红袖标、拎起消毒瓶、排查登记、讲防疫……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和社区工作者并肩逆行, 用行动诠释着甘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63岁的赵惠丽就是其中的一员,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申请加入到一线的防疫工作中。
防疫初期,赵惠丽和几名党员、志愿者们负责对辖区一个老旧小区的进出车辆、人员进行测温登记工作。她说:“我们值守的点位其实就是几栋散楼的入口,没有物业、没有保安、没有岗亭,甚至连大门都没有,春节那几天,早晚气温都在零下二十几度,我们戴着红袖标,轮流在那里站岗,累了,就来回走一走,冷了,就跳跳绳缓解一下。条件很艰苦,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每天在室外(站岗)八、九个小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一个人有过退缩和放弃的想法,在岗时,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都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每天的防疫任务。”
连续几天的值守工作,让赵惠丽对本小区的车辆和经常进出的居民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多“熟面孔”和熟悉的人名信息深深的刻在她的脑海中,她说 “戴上红袖标的那一刻,我仿佛获得了莫大的荣誉,和社区工作者、老党员一起并肩作战,让我看到了他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坚守岗位抗击疫情的决心,也让我明白了疫情排查的重要性。”一天,一户居民大包小裹的来到楼前,经仔细询问,赵惠丽了解到,该居民刚从大安市返回长春,这是刚刚租下的房子,正在搬家,于是她一边做好测温、登记工作,一边将具体情况告知社区的网格员,做进一步的防控工作。
在对进出人员登记过程中,居民刘某的异常情况,引起了她的注意。一般居民都是先出后进回到家,而刘某两人则是早上来、晚上走,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常住居民。她提高警惕,将这一情况反映给社区,在和网格员取得联系后,更加证实了赵惠丽的猜测。于是一天后,当刘某再次准备进入小区时,被正在登记的赵惠丽拦了下来,她和刘某讲了非常时期人员走动、聚集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劝导刘某多居家、减少外出,待疫情过去以后再和亲朋相聚。在赵惠丽的耐心劝说下,刘某对当前的防疫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并表示愿意配合社区工作。
在她的耐心劝说下,一些居民从每天随意进出改为有计划的出行、从不戴口罩不愿登记,到主动“亮证”积极配合……还有居民被她的真诚服务所打动,提出要向她一样,也要做一名这样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赵惠丽说:“既然我选择了做一名志愿者,那我就要发挥作用,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我的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医生、护士、警察、社区工作者……各行各业的人都冲向一线和疫情做斗争,像我们这样退休的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也要发挥余热,为守护家园做些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更能加快我们胜利的脚步。”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让赵惠丽迎难而上、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平日里,赵惠丽喜欢唱唱歌、跳跳舞,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在家人和朋友眼中,她性格开朗、乐观向上,是个热爱生活的人。自春节以来,作为志愿者的她一直坚守在社区的防疫点位,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丈夫为了支持她工作,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每天一日三餐按时准备,还要照顾85岁的母亲,赵惠丽说:“我很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是他们给我力量,无条件的支持我,让我做一个乐于奉献、充满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