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一讲新盘为什么要挖地下室。
F1.
有效拉低均价
相信各位同学都有这样感觉,明明房子价格都是四万二三,还有四万五的。几乎没有低于4w价格的,为什么还有和我说均价不到4w呢?
楼盘的备案均价是什么?
楼盘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以销售,每次销售都要领取销售许可证。
当次的销售总价÷销售面积=销售均价,也就是备案均价。
均价4w!但大部分房源高于4w的情况,就是因为有部分房源,面积很大,单价很低,这样就有效拉低了均价。
这样房源大多数出现在一楼+地下室,俗称底复。
在备案时候一般房屋用途和:其他。整套房屋构成有:地上一楼住宅+地下室其他构成,地下室的单价较低。
举个栗子:
润元名著1楼101室,一楼住宅167㎡,单价34542;地下室其他:142.99m²,单价16000。
对于一个低层建筑,一个地下室的16000单价,是可以有效拉低整个备案均价的。
F2.
地下室纯赚。
一层下挖的地下室不计入容积率,但却属于可售面积。也就说多挖出来的几乎都是利润。
地下室部分土地成本为0,毛坯交付,建筑成本忽略不计,90%都是利润。
看上图的101地下室,142㎡*16000=227w,几乎都是开发商额外纯赚。如果一个盘挖个50套,利润就多出来一个亿。
计容和不计容是什么意思?
容积率是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净用地面积的比率。
计算容积率面积= 规划条件容积率X规划建筑用地面积。
举个栗子,下图的计容面积,最大容积率2.2就是2.2*78025.45㎡=171655.99㎡。这个面积也就是可出售的面积,不得超过这个面积。
不计容面积一般位于地下空间,如地下室,地下车库等,不计算在容积率之内,但是可销售。
F3.
容积率高低和均价关系
地下室能有效拉低均价的程度,取决于地下室的面积在楼栋的面积占比,占比越大,拉低效果越好。
高层33F:
假设一栋楼二梯二户,面积都是100㎡,总高6层,地下室也是100㎡
那么可售面积:(2*100㎡*32层+2*200㎡)=6800㎡,均价4w,那么楼盘货值为2.72亿
一般来说地下室单价为正常楼层的50%,假设地下室单价20000,那么地下室的总价为2*200㎡*20000=0.08亿。
那么2楼以上的正常楼层均价为(2.72亿-0.08亿)/(2*100㎡*32层)=4.12w
小高层18F:
假设一栋楼二梯二户,面积都是100㎡,总高18层,地下室也是100㎡
那么可售面积:(2*100㎡*17层+2*200㎡)=3800㎡,均价4w,那么楼盘货值为1.52亿
一般来说地下室单价为正常楼层的50%,假设地下室单价20000,那么地下室的总价为2*200㎡*20000=0.08亿。
那么2楼以上的正常楼层均价为(1.52亿-0.08亿)/(2*100㎡*17层)=4.23w
洋房6F:
假设一栋楼二梯二户,面积都是100㎡,总高6层,地下室也是100㎡
那么可售面积:(2*100㎡*5层+2*200㎡)=1400㎡,均价4w,那么楼盘货值为5600w
一般来说地下室单价为正常楼层的50%,假设地下室单价20000,那么地下室的总价为2*200㎡*20000=800w。
那么2楼以上的正常楼层均价为(5600w-800w.)/(2*100㎡*5层)=4.8w
通过上面可以看出来,同样的均价,洋房的话,二楼+可以做到均价4.8w,而大高层33F的,二楼+在4.12W。
F4.
总结
开发商挖地下室可以规避价格限制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项目利润问题。
如果现在一个限价盘,没有地下室可谓是相当良心了;同时在杭州等城市政府也在进行管控,拒绝楼层较大的高低价搭配,尽量做到均衡。
在目前苏州限价大环境下,开发商利润压力也很大,有些项目不是利润多少问题,是能否少亏的问题了。
在目前苏州限价大环境下,开发商利润压力也很大,有些项目不是利润多少问题,是能否少亏的问题了。
对于一楼带地下室户型,目前来说总价过高,地下室实用性低,选择上要慎重,除非地下室折扣高,单价足够低。
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房子在二手市场流动性都很低。
大家都挺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