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聪明父母这样做

2019-11-01   五星级妈妈

作者:东妖妈妈

我有个朋友,是个程序员,其实实力很强,很多老板要的技术效果,他都能钻研出来。

可他就是不善表达,也不会推销自己的优势,所以面试的时候薪资也总是在1w摇摆。

“我不会表达,所以错过了很多薪酬待遇好的公司。看看别人能说会道,我也很羡慕。我儿子绝对不能像我这样闷骚了!”

这位朋友结婚生子后,势必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最佳小辩手”,于是从小就带孩子上补习班。

老师布置了一个观察写作的任务,观察的对象很宽范,家里的猫猫狗狗可以写、家庭成员也可以写,“要有较为详细生动的描写,突出观察的细节”。

结果这位程序员培养就带孩子去海洋馆了,朋友心里想:“那么多动物足够写了。”

父子俩开开心心去玩了,结果回来后,儿子的作文可把老父亲气坏了:

“孔雀呢?天鹅呢?狮子呢?湖里的鱼呢?你看熊猫不挺起劲吗,熊猫还给你表演了爬树和玩球,你就写这样?”

孩子也急了,一副委屈想哭的样子:“爸爸,我不会写...”

其实,很多孩子都会遇到会说不会写的问题。可是,写作的基础,只能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没有阅读的基础,想要在写作时无师自通,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那么,究竟怎么阅读,才能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呢?我家孩子3岁就读完了2000本绘本,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经验之谈,以供大家参考。​

这4点,都是很有讲究的。

阅读书籍,从小做起

孩子在2-3岁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准备适合这个年龄段的绘本或布书,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打开阅读世界大门,这就是打基础。

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读成什么样子,这不是特别重要。家长们也不要介意孩子的读法,不管是默读还是读出声,还是边玩边读,随便孩子喜欢,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读他们喜欢的书,是最好的启蒙。

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长,等到习惯慢慢形成,后面就容易多了。在开头打好基础,后面自然水到渠成。

阅读的书籍不能随便选

有的孩子喜欢看漫画,有的孩子喜欢看小说,甚至有的孩子只对历史感兴趣。

很多家长就不开心了,那这些对于孩子学习也没用啊?

“读好书的前提条件在于不读怀书,因为时间珍贵,精力有限,肯定不能随意选取书籍来读。”

家长在这时候,就应该挑选合适的书单给孩子,千万不能随便塞给孩子书去读。与其那样,不如不读书。

阅读必须变成习惯

说到小孩子,很多大人都会有种印象:

“小孩子可有眼力见呢!你一摆臭脸,他就知道你生气了,也就不敢放肆了。你不盯着,他马上就玩去了。所以自主阅读的习惯很重要。”

的确,很多孩子们不管是完成作业还是吃饭睡觉这些事情,都需要家长的24小时亲自监督。确实很烦扰。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这全怪孩子没有养成“习惯”。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21天定律”,就是说说连续反复做一件事21天,就会形成好习惯。这个定律,是经过大数据验证的。

希望家长能够帮助孩子用固定的时间读书,这个时间不用设置得太长,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就足够了,但是全家必须要在读书时间时都拿起书本,好好读书。

长期坚持,孩子必然就会有不菲的收获。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所以,要想帮助孩子建立阅读习惯,大人必须率先做出榜样。

阅读后必须写心得总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的每一处风景都值得去记录,积累起来就会变成有意义的事情。

在读完书后,家长要叮嘱孩子写心得体会。

最开始,可以不用给孩子的要求很具体,哪怕是一些体验感悟也可以。

如果孩子写不出来,那可以要求孩子分段完成,比如,今天只写对书中某几页的感悟。

甚至可以多读几遍,来完善自己最初的想法。

读书也需要总结,书的内容、字句都是能总结的地方,而总结也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和学习如何写作。

如果想要在小学写好作文,那平时的阅读积累下的词汇是一个很好地增粉选项。

我家孩子,阅读记下心得是功不可没的。

好词好句要及时摘抄,因为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语感,并且不知不觉的把看过的东西在融汇后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