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作品选登】文学类《平凡英雄——外卖员》

2020-03-06   幸福福田

文学类作品


《平凡英雄——外卖员》

作者:苗向东

疫情面前,武汉等地在很多方面采取了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包括中心城区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但并未禁止餐饮商户和外卖平台服务,为此外卖员成了城市的“血液”。

在疫情之下,外卖员冒着风险送的不仅是外卖,而是活着的希望。随着疫情愈发严重武汉的外卖员吴辉也感到害怕,就准备从大年三十开始休息,但当他刷屏看到医护人员只能吃泡面,便坐不住了,大年初一又开始送起了外卖。有天傍晚,他已经收工回家了,忽然接到一个新的订单,备注上写到:“妈妈做的饭,给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线医生,谢谢小哥了”。他看了眼眶有点湿润,觉得这样的单必须送。然后就去了。

毫不夸张地说,外卖员每一次的配送,都与生死擦肩。武汉市外卖哥肖龙2月11日上午到武汉南湖某小区送完一单准备回去,路上看到两个人扶着一位大叔走出小区,大叔一直捂着肚子,脸色很难看,走起路来很吃力,因为车辆停运,于是肖龙想都没想就主动上前去帮忙,然后用自己的摩托车把病人推着送往附近医院。他没想到,这个病人后被诊断为新冠病毒的肺炎。一得到这个消息,该病人的妻子杨女士第一时间寻找肖龙,后来患病大叔去世了。肖龙也被找到了,他主动隔离。杨女士哭着对他说:“真是对不起,对不起……”幸好肖龙没被传染。

很多订单费时费力很费周折,是烫手的“山竽”。34岁的骑手朱浪大年初二接到一个订单,上面写着:“家里两个90多岁老人……”接到订单又是晚上,不好买菜了。但朱浪想到90多岁的老人肯定不方便,就接了订单。超市菜市场的菜都卖光了,他联系一个卖菜的朋友,买了一百多元的蔬菜送过去。还有外卖员接到照看宠物的订单,因为主人去了外地,无法返回武汉,家里的猫粮不够,就找外卖员帮忙。可是房间进不去,外卖员还要再找来开锁师傅,再由物业陪同一起去户主家,开锁喂猫真是够麻烦的。

在湖北地区有大量慢性病患者面临着不方便买药的困难,很多人家里只有年迈的父母,孩子在外地,老人生病无法回去照看、陪护,而身边甚至找不到可以帮忙买药的人。非常时期外卖员变身“送药员”,武汉市民熊先生父亲患有癫痫药,药5天就吃完了,要是断了药,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为了给父亲寻药,熊先生忙碌了半个月。当药送到时外卖员无比自豪地说:“我也是另一种救死扶伤!”

还有很多特殊服务。2月7日,老计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订单。将一束鲜花送给离世的李文亮医生。老计来到医院门口虽然没有几个人,但地上却已经堆满了花。他小心地把花放在照片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

疫情特殊时期,外卖员、快递小哥在维系城市正常运行、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把每一份单子顺利交到用户手中,让城市活了起来。有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某电商平台上粮油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而这都需要外卖员配送。为此2月23日,国新办在武汉举行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专门请来了外卖骑手吴辉。他说:“疫情期间被需要的感觉,一辈子都会记得。”另外外卖员张赛,给一位孩子在外,家中只有90岁的老母亲送食物,其事迹还登上了2月20日的《纽约时报》。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英雄,那奔跑的外卖员等则是平凡英雄。他们很少被报道,很少被特别关注,对外卖员来说,在降低他人感染概率的同时,也把更多风险留给了自己,他们是这寒冬里的暖阳,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疫情期间的配送,有的客人会在电话里道一声“辛苦”,也有的客人会在订单上贴心地说“保重身体”。还有网友点赞:“向冒着风险送外卖的小哥致敬!”

24万条订单备注显示,6万次的注意,7万次的感谢,24万次的辛苦了。今天怎样被感动,明天就怎样去尊重。今后也让我们尊重每一个送餐的外卖员、快递小哥,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对他们艰辛工作给予更大的肯定,更好的理解,更多的包容,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我们的社会更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