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国内游戏玩法相互借鉴,这种风气能否改变?

2019-07-25   共由电竞

最近云顶之弈火爆了整个国服,所有玩家废寝忘食地研究最百搭的阵容和策略,但在不久前其实云顶之弈刚刚出世时背负着不小的骂名。因为云顶之弈在公布玩法将上线的时候的时机恰好选择了DOTA自走棋炸服的时候,非常巧妙,一时间"云顶之弈借鉴DOTA自走棋"的议论声不绝。

但其实玩MOBA的老玩家都知道,DOTA和LOL的玩家有一部分是互相不对付的,为什么?归根结底还是那两个字——借鉴。这两个字说难听一点叫做侵权,即使得到了授权也被叫做投机取巧。LOL和DOTA之间关于借鉴的恩怨情仇不是个例,放眼望去中国游戏市场这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

MOBA火了,市场上多了很多不温不火的MOBA;魔兽火了,市场上多了很多MMO,大的有如《剑网三》;大逃杀火了,市面上各个公司都在出吃鸡,那段时间连小米都要来凑个热闹。《阴阳师》火了,腾讯祭出了《云梦四时歌》。不难看出中国游戏市场对于玩法上的借鉴是大趋势。那么为什么中国游戏行业为何如此流行玩法之间的抄袭?

1. 游戏界公开的秘密——著作权法

在游戏界中,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仅仅保护表达形式,但不保护思想。通俗来说就是游戏中的程序代码、美术素材图片、声乐素材、文案素材如果被借鉴就属于侵权行为,比如暴雪有一个经典案例,暴雪曾经告过上海游易公司的《卧龙传说——三国名将传》中的标识和动画复制了《炉石传说——魔兽英雄传》并成功胜诉。

但是对于游戏的思想,即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并不在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内,游戏玩法的借鉴并不会受到惩罚。近日巨鸟多多发布了一个公告《我们对所有"山寨抄袭"说不!》引起了许多玩家对玩法的借鉴到底算不算抄袭的讨论,但是游戏规则作为一种抽象形式,在法规上并没有明文禁止,所以目前还只能在道德上谴责。

2. 新玩法从探索到找到用户适应性的过程非常艰难

游戏世界非常的庞大,其中可以分出许多的细分领域,每一个细分领域下都会有多年深耕于这个领域的骨灰玩家。在开发者的角度上,一个人不可能有精力玩过所有的游戏,对游戏的阅历不够,有时候创作一个玩法他自己觉得是前无古人,但是在这个游戏分类中的骨灰玩家看来玩法大同小异,很容易感觉到雷同。

其次,一个游戏的立项其实非常复杂,要通过主策划的头脑风暴,再到撰写需求,再到开发团队做出游戏小样,如果游戏小样测试效果差这个流程就要打回重来,才算立项的整个过程,直到成功的小样出世,游戏团队才会投入到游戏成品的开发中,在经过很多次开放内测,收集玩家的反馈再不断调整,才会有最后的上线。

万事开头难,第一个开发玩法的团队势必要比后来者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最后还可能不讨好,如果受欢迎,后来者直接借鉴核心的玩法能够很快的上线同类型游戏来跟自己竞争,如果并得不到受众,可能前面的付出全白费,大多数开发者并不会做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

3. 我国玩法体验滞后带来的信息差能够给厂商带来巨大利益

中国游戏市场的审核要考虑很多原因,比如我国的国情,我国的文化氛围,我国的政策规定,所以很多外服已经开放的游戏,往往要滞后一定时间国服玩家才能体验,导致很多玩家其实新玩法的出世并不知情。于是很多国内开发者直接搬运国外已经火爆的新玩法,利用这种信息差。

这种做法的效果反响非常好,就算是直接搬现成,但是在国内还是有相当的新鲜度,既没有开发的艰难付出,也没有开发出世后面临受众太少风险,性价比非常高。最经典的就是《第五人格》的非对称玩法借鉴了国外的《黎明杀机》,网易的做法作为大厂至少还获得了对方公司玩法的授权,很多小公司的开发是直接不经许可搬运玩法的,依然有利可取。

4. 财务压力导致公司必须第一个考虑恰饭问题

游戏公司养着千百人,公司的常规人力和运营成本都已经是一大笔钱,而游戏开发程序的特殊性,在游戏上线之前是没有任何收益的,全靠自己砸钱。

游戏市场限制了一定的创作自由,游戏公司要吃饭,不可能冒着比彩票还低的风险赌一个新玩法的成功,毕竟新玩法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创作失败的游戏公司,何况还有一个游戏政策和发行环境的大关,很多游戏公司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宣告散伙。

而且游戏公司除了开发部,还有市场部需要投入成本,游戏想要在竞争中站稳,不管在发行之初还是最后都是在拼宣发和营销,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预留大量的成本,所以在开发上削减成本,直接借鉴火爆的玩法最安全。

5. 国内游戏的盈利核心并不拼玩法,而是粉丝经济

我国的人口红利非常大,所以即使不走质,走量都够赚个盆满钵满。我国游戏市场上活的久的游戏都非常注重粉丝经济,比如《阴阳师》和《剑网3》都有非常活跃的同人圈,《英雄联盟》这样的竞技类游戏也会电竞化来达成粉丝圈固化玩家。自然而然就弱化了对新玩法的探索。

6. 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

游戏变相作为一种商品,游戏公司之间也算资本之间的博弈,游戏大厂掌握着游戏市场的大量资源和资本,一个新玩法的结局最终都是火了或者凉了,而原创出新玩法的小公司最好的结局就是这个玩法被收购,卖出版权,或者直接整个工作室或者公司被收购。

如果初创公司的核心开发者被大厂挖走,或者大厂直接反手就克隆一个同类型游戏,拥有大量用户基础,还有更好的技术和宣发资源,势必会被竞争下去,这也导致了国内原创的人才逐渐变少。

游戏玩法的互相借鉴并不算一个良好的风气,但是立场不同,所考虑的必然不同,很多因素导致了玩法的借鉴势必在很长一段时间在游戏市场是常态。不过现在国内包括腾讯和网易这样的大厂都在投资支持原创人才的培养,用自己的资源支持着许多工作室,不管是为了游戏市场的风气还是为了自己的品牌考虑,都算是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对于文章中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