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石家庄日报整版报道赵县,信息量很大

2019-11-13   赵县生活圈

石家庄日报11月12日6版整版

—— 赵县“三城同创”描绘城市新画卷

徐哲普 聂聪超/文

韩存瑞朱涛/图

2017年12月,赵县荣膺“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县城”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赵县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2019年10月,赵县顺利通过“省级洁净城”复核评审。连续三年,赵县以一年创一城的速度,捧得文明城、园林城、洁净城三项省级城市荣誉桂冠。

赵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转变观念强化攻坚,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全力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城、美丽赵州的征途上坚定前行,共同绘就新时代“美丽赵州”壮丽画卷。

县城面貌日新月异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2017年12月15日,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发布冀字【2017】21号文件,表彰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城市,赵县荣获“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县城”荣誉称号。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中,赵县坚持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问计于民,发扬“迎难而上、敢于争先、万众一心、团结奋战、不达目标、绝不罢休”的创城精神,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

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综合性荣誉,也是含金量最高、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创建格局。县委将省级文明县城测评体系的12个测评项目、75项测评内容、131条测评标准和未成年人测评体系的6个测评项目、28条测评标准、55条具体要求以及两个测评体系的39条问卷调查,全部分解到乡镇及县直单位,责任到科室、到人头、到点位,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网络,实施压力传导,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格局,合力推进文明城创建。

为保证创建进度,该县采取领导分包、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昼夜施工等强力措施,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实施了道路改造升级、城市功能配套、环境容貌提升和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投资5200余万元的澄波公园建成开放,县城公园绿地达到23处,新增绿化面积2万余平方米;对城区24条道路进行综合整治;完成永通路、贡院街、驿里街等17条街道的便道改造,累计更换透水性便道砖27.43万平方米;完成石塔路、柏林大街等12条街道“白改黑”改造,道路总长17.08公里;完成自强路、李春大道、安济大道、国柏路4条景观大道改造提升;对永康街、市场路等140多条小街小巷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实施李春大道管网改造、308国道雨污管网清淤等重点工程,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为切实解决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该县坚持疏堵结合,全面规范城区交通秩序。一方面,增设车位缓解“停车难”。对院落空间较大的交通局、人社局、文旅局等机关单位进行拆墙透绿、拓展公共空间,增设了23处、共计3800多个车位的公共林荫停车场。对城区停车位进行重新施划,道路两侧便道、小街小巷新施划停车位3300多个,主次干道全部实现主路面禁止停车。另一方面,严查重处整治“停车乱”。对城区交通标志标线、护栏、信号灯等交通设施进行更新修缮;加大违章处罚、强制拖车等执法力度,从严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行为;强化重型车辆、货运车辆、农用机械的整治力度,在城区主要出入口设置限高杆,营造了整齐、规范、有序的公共交通秩序。

志愿者服务成为赵县文明县城创建的一张闪亮名片。该县成立了志愿服务支队,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站156个,在石家庄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服务队82支,注册志愿者10000多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0.06%。每周五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者劳动,对街道两侧乱贴乱画、各种垃圾进行清理,环境卫生、街道容貌明显改观,县城精细化、常态化、网格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全县46个县直部门与46个社区(村)建立联系点,“四化”“四访”“四进”“一课堂”“一宣讲”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实施。

通过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广发动、树典型、造声势、重关怀、建长效,全力打造“善在赵州、感动赵州”这一活动品牌。捐髓青年农民周青强,“感动省城十大人物”马路军,首届石家庄市“孝动省城”最美人物赵雪英等一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围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十大文明活动载体,按照“虚”功实“做”、“文”活“武”练、“软”实力“硬”打造思路,先后组织“党员服务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最美赵州人”评选、“鲜花送雷锋”活动、纪念革命先烈活动、文明祭扫活动、节日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明旅游活动等,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城的浓厚氛围,县域遍开文明之花。

文明县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重在长效,贵在坚持。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文明县城创建的体制机制,形成县委统一领导、县文明委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持久化。把文明县城巩固深化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并根据财政收入情况逐步增加各种投入;完善相关机制,提供文明县城创建的持久动力。

城市建设全面升级创建成果惠及民生

2018年是县城建设“三年攻坚”决胜之年,赵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建设三年攻坚战目标,动员全县人民群策群力,以“敢教日月换新颜”的拼劲、干劲投入到城市建设中。6月初,打响城市建设“百日会战”,深入实施3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克难攻坚、砥砺奋进,以提升县城形象、增强县城载体功能、改善城区街道景观、强化精细管理为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全面升级。2018年11月16日,赵县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验收。

在省级园林城创建中,赵县始终把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为切实解决县城建设档次偏低、容貌脏乱、管理粗放等问题,形成常态化、精细化管理机制,出台了《赵县县城建设实施百日会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对照《县城街道环境容貌整治标准》和《城区交通秩序治理标准》,重点开展环境容貌、园林绿化、基础设施、交通秩序、广告牌匾、经营秩序、施工围挡、梳理创园指标八项攻坚,集中力量对城区环境容貌进行一次彻底整治,彻底摆脱落后局面。

在城市建设“百日会战”中,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县城建设“一补三化”工作目标,实施的31个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涵盖道路建设、城市功能配套、环境容貌提升、棚户区改造等多个民生领域。投资5亿多元,全力推进西外环支线、果王线、国柏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开展东晏头村棚户区改造,柏林大街北延、李春大道东延等道路和公园提档升级等工程,对5条道路进行了“白改黑”、7条道路进行了新建改造、11条道路进行了便道改造,县城交通道路状况进一步改善。

投资2.2亿元,对23处公园广场、4个城市出入口、8条主要街道绿地进行全面提档升级,新建望汉云台园、“街心”公园,高标准完成国柏路绿道绿廊建设,县城建成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前,随着投资5200余万元、占地500亩的综合性公园澄波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赵县城区已建成23个公园广场绿地及配套设施,县城内绿化总面积达到560.5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33%,绿地率达到36.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4平方米,城市绿量大幅提升。

免费开放的澄波公园占地500亩,园内有千米步道,逾万平方米绿植,假山小景错落有致,碧波湖水涟漪怡人,标准化足球、篮球、羽毛球运动场地齐全,可同时满足群众休闲、运动、娱乐需求。从澄波公园出发,沿李春大道一路向西,“白变黑”的道路宽阔通达、平整洁净,现代化新型住宅小区鳞次栉比,一处处公园繁花似锦、绿意盎然,一处处绿荫免费停车场布局合理,单位拆墙透绿、停车位免费开放,车辆停放井然有序。人们工作之余在公园休闲健身、林荫绿道上漫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彻底根治环境卫生、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城市顽疾,赵县在城区推行“街长制”,每条主次街道和主要街巷由一名县级领导担任“街长”,1-3名科级领导担任副“街长”,“街长”对责任街区负主要责任,并逐级签订责任状,实现街道管理规范化、常态化。如今,在赵县街头走一走,乱贴乱画、乱摆乱放和占道经营的现象不见了,沿街门店窗明几净、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广告牌匾标准统一、整洁美观,车辆停放有序,广场绿地令人心怡,城区环境明显改观。

长效机制全面建立环卫水平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赵县紧紧围绕巩固深化省级文明城、园林城创建成果,下足“绣花”功夫,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力争创“省级洁净城市”。大力实施以环境净化、市容美化、交通序化、道路硬化、园林绿化、工地无尘化、管理精细化为内容的“七化”行动,着力构建“权责明晰、管理优化、快速高效、规范有序”的城市治理体制,累计投资30多亿元实施了40余项城建重点项目,涵盖道路改造提升、公园广场绿化、城市功能配套、城中村改造等项目,推进“洁净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开展。今年10月,赵县顺利通过“省级洁净城”复核评审。

围绕创建“省级洁净城市”目标,该县进一步拧扣加压,以工匠精神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从量化道路浮尘重量、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延长清扫保洁时间和拓展环卫保洁区域、常态化开展县城“洗城洗街”行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城市洁净水平。投资4000余万元,新购置大型洗扫车、高压冲洗车、垃圾清运车、路面保养车、餐厨垃圾收集车等多种车辆设备,进一步提高清扫效率和标准。针对次要街道、小街小巷,购置了小型机扫车和清运车,实现了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机械化清扫全覆盖。建设城市公厕57座,每万人拥有公厕4.75座,三类及以上标准公厕比例达到80.7%。对垃圾转运站、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定期擦拭、冲洗,将“最脏乱”的地方转变为“最洁净”的地方。

深入推进“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做法,严格落实“人工保洁、机械清扫、高压冲洗”三位一体作业模式,增加人工及机械化清扫路段范围,打造试点街道,逐步向各主要街道延伸。对城区主次干道实行一扫全保,定人、定岗、定责,保证主次干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8小时,减少垃圾落地时间,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环卫保洁分别达到“双五”“双十”标准。同时,常态化实施城区“洗城洗脸”行动,对城区所有便道砖、行道树、绿化带进行全覆盖清洗,各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楼宇、楼顶、墙体外立面进行全方位清洗,保持城市清新靓丽水平。

开展“垃圾不落地”集中收集行动,对小区、单位、沿街门店等生活垃圾实行定时上门收集,并在城区各主干道24小时不间断巡查,做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垃圾点随产随清。在城区建设了5座垃圾转运站,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投资1.2亿元,建设了一座库容量113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日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规模达到200吨。

新增投资600万元建成启用数字化城管平台,利用平台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将环卫运行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实行智慧化管理机制,对环卫调度处理情况定期进行总结、通报和记录。严格落实沿街门店“门前三包”制度,对沿街每个门店配备了专用垃圾收集桶,定时定点上门收集,加大门前责任区的管控力度,并定期进行评比,确保门前干净整洁。

为落实“以克论净”和垃圾限时落地制度要求,成立了环卫巡查小组,对城区保洁区域采取“每周一考核,每月一评比”的方式,对责任区进行考核评比,全面构建了城市环境卫生量化指标工作体系。同时,加大对环卫职工关爱力度,设置“爱心早餐”点、专门休息室,提高环卫人员工资、保险、衣食住行等方面待遇,切实保障环卫职工各种权益,促进环卫工人幸福指数和城市洁净程度同步提升。

来自:赵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