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万救助款,来自法院慈善分会

2020-01-02     朔城区法院

“和美司法援助基金”揭牌现场。

慈善,是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2018年5月29日,浙江省法院首个慈善分会在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挂牌成立。一年多来,慈善分会共向52名涉案困难当事人提供了122余万元救助款,使他们感受到了司法的关怀和温暖。

慈善+法院 一种司法救助新模式

作为一项充满温情的制度,司法救助对陷于困境的当事人给予生存照顾,是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进一步丰富司法救助形式,增强司法救助力量,2019年5月,慈溪法院携手慈溪市慈善总会,设立法院慈善分会,广泛汇聚社会慈善力量共同参与司法救助,既丰富了救助资金筹措方式,又能使救助更为灵活高效。

经过慈善分会积极争取,慈溪农村商业银行出资4000万元,设立为期5年的“和美”司法援助基金,每年将基金中5%的增值部分即200万元捐赠给法院慈善分会,专项用于司法救助。为了使救助更有针对性,法院慈善分会还与当地多个行业协会建立协作机制,目前,已在物业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领域各设立30万元的专项救助资金,并就救助范围、资金审批发放标准以及监督机制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受捐赠的资金都存放在慈溪慈善总会账户,案件当事人提出司法救助申请后,案件承办人会先进行初审,审核通过后再将救助意见书及审批表提交至分会进行分级审批,最后由分会副秘书长办理放款手续。”法院慈善分会负责人解释,“这么做是为了实现资金存放、审批、发放各流程分离,确保资金流转顺畅、规范。”

慈善+执行 助力破解涉民生案件执行难

涉民生执行案件包括人身损害、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劳动报酬等类型,在法院执行案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类案件,在执行中经常会遭遇两难:一边是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一边是被执行人客观上丧失履行能力,法院穷尽各项措施都无法执行到位。

这类执行不能案件是法院执行的老大难问题。于是,慈善分会成立后,法院首先就将这类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列为主要救助对象。

“真的很感谢法院、感谢基金,给我们送来了温暖。”面对送来3万元“和美”司法救助款的执行干警,申请执行人吴大伯的儿子小吴热泪盈眶,深深鞠了一躬。

这是2018年“执行看浙”之“潮起”全媒体直播活动的画面中,令人动容的一幕。

几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吴大伯成了植物人。法院判决肇事者黄某赔偿86万余元。可事故发生后,黄某为躲避执行,不仅搬离了原租房地址,还从原单位辞了职,不知去向。执行干警经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查控调查,未发现他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也未找到其下落。

经过多方联系,执行干警找到了黄某亲属。经过反复做工作,该亲属同意代为赔偿40万元。另一边,法院积极引导吴大伯向法院慈善分会申请司法救助。经过审核,法院慈善分会的“和美”基金为吴大伯提供了3万元援助款。

现在,越来越多像吴大伯这样遭遇不幸的涉民生案件困难申请执行人通过法院慈善分会得到了救助,解了燃眉之急。

“民生案件,往往最直接影响公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获得感,妥善应对这类案件的‘执行不能’,是执行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慈溪法院院长夏文俊表示,对这类申请执行人进行救助,不仅有利于法院破解涉民生“执行不能”难题,也能让陷入困境的他们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慈善+调解 促进多元矛盾纠纷化解

当越来越多的案件涌入法院,怎样尽可能化解矛盾纠纷,做到真正定分止争,是每一个法院人不断探索的课题。得益于慈善分会的成立,慈溪法院在解决这一难题上有了新的助力。

“法官,我爸该赔的钱我一定想办法去筹,可让我们一下拿这么多,我们真的吃不消。”调解室内,被告家属小张一直向承办法官保证,可无奈的现实压力成为案件解决的“绊脚石”。

小张的父亲张某在慈溪龙山某村无证经营一个煤气代加点,一天他去老顾客李大叔家上门灌装煤气,因操作不慎引发爆炸。

事故中,李大叔一家三人全身各有不同程度烧伤,为治疗已花去17万余元。为弥补损失,李大叔一家提起诉讼,要求张某支付已花费的各项治疗费用,其余费用待后续产生后另行主张。

另一边,张某的情况也不乐观:他的妻子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几年前因病腿部受伤一直卧床;儿子无固定工作,收入不高;张某因爆炸受伤住院多日,花费不小。

一场事故,两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之中,要让任何一方作出让步都不现实。知道彼此的家庭状况,两方当事人都沉默了。调解室内,气氛沉闷而又压抑。

“法院设有慈善分会,针对困难案件当事人可以提供司法救助。如果能向慈善分会申请到部分救助金,你们双方的压力都能小一点。”看着愁眉不展的两家人,承办法官想到了法院慈善分会。

随后,承办法官详细介绍了法院慈善分会的救助现状、救助条件和救助流程,还讲解了几个成功获得救助的案例情况。听完以后,李大叔一家当即决定提出救助申请。

经过审核,李大叔一家拿到了慈善分会拨付的6万元“和美”司法救助款。这笔款项的到来,加速了纠纷的化解。

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协议,张某再支付17万元作为赔偿,李大叔一家自愿放弃其余诉讼请求,双方均承诺因该次事故产生的纠纷就此了结。

“很多涉及金钱给付的案件中,‘要给多少’‘能拿多少’往往是矛盾双方争执最激烈的,处置不慎,会使案件陷入僵局。”案件承办法官介绍,慈善分会的救助金正好能弥补双方诉求的差距,均衡双方利益,让双方的对立不再那么激烈,纠纷因此也能更容易得到化解。

除此之外,对于具有合理诉求,但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且愿意在接受救助后息诉罢访的涉法涉诉信访人,慈溪法院也将他们纳入慈善分会的救助范围,进一步畅通了化解信访积案的出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kSKaG8BMH2_cNUgOL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