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马庄乡野厂村属于革命老区,也是一个贫困户较多的大村。那里地处黄河故道,土地贫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5岁那年遭电击导致双臂截肢;31岁那年父亲去世;妻子、母亲都是二级残疾,无劳动能力;两个女儿正在上高中和职业中专;仅有的3亩薄田租给了别人耕种……这是村里贫困户陈全涛一家的现状,一家人只能靠国家的低保金、养老金和残疾补贴维持生活。就是这样一个贫困家庭,要进行危房改造,困难可想而知。
陈全涛一家的状况,一直揪着帮扶责任人——新乡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朱金明的心。
今年6月7日,是端午节假期的第一天。一大早,朱金明带着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刘勇坤、报社部门主任翟钰明、驻村第一书记周新豪,牺牲休息时间,直奔野厂村陈全涛家,协调解决危房改造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那一天,气温高达38摄氏度,他们顶着烈日,拉开卷尺,丈量面积,画图纸,计算需要多少块砖、多少吨水泥、多少钢筋等建筑材料……
烈日的暴晒,汗水湿透了衬衣,脸上的汗珠不停地滚落……忙到中午12点,他们没有来得及喝上一口水,便急匆匆地返回新乡,筹备所需建筑材料。
没过几天,受朱金明委托,报社工作人员带着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刘勇坤、建筑专家委员会主任刘治银再次来到陈全涛家,现场敲定建筑面积和房屋结构。
当天中午,刘治银顾不上吃饭,不停地用手机和会员单位负责人联系沟通“。你的钢筋什么时候能够到位?你得准备3根22个圆的钢筋,你得在6月25日前把门窗做好并送到野厂村……”声音果断、坚决,掷地有声,仿佛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在场的每个人不禁为刘治银竖起了大拇指。
6月24日凌晨5时,人们还在睡梦中,周新豪的手机突然响了,原来是平原同力建材有限公司捐助的2.5万块砖送到了村口。事后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从长垣来的,凌晨2点就出发了,走了整整3个小时。
紧接着,市绿色建筑协会门玻幕专业委员会把做好的塑钢门窗也送来了。“刘会长,你好!房子快封顶了,后天能不能支援10吨水泥?”在施工现场,周新豪用手机向刘勇坤求援。
“周书记你好,考虑到从孟电集团运水泥路途太远,运到后水泥效果不太好,我把钱打到你微信上,你们在当地买10吨吧。”刘勇坤短短的几句话,就解决了大问题。
在市绿色建筑协会和会员单位的鼎力相助下,6月底,一座漂亮的蓝色平房拔地而起。看着建成的新房子,贫困户陈全涛哽咽着说:“还是共产党好,如果没有党的扶贫政策,如果没有新乡日报社和绿色建筑协会的帮助,俺这一辈子恐怕也住不上这样的好房子,谢谢你们!”
记者李文奇报道
大家都在看
你手上这张卡又多了一个用处啦!还没办卡的快去办!
晚报温馨提示